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01 何为利维坦


利维坦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一些科幻小说、游戏和末日题材的电影中,象征着黑暗、巨大、邪恶的力量。

雨果的《悲惨世界》第五部第二卷就名为《利维坦的肚肠》,利维坦比喻强大辉煌的巴黎,而肚肠则比喻巴黎下水道的黑暗与肮脏。雨果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巴黎光彩表面下隐藏的黑暗。

利维坦为什么和黑暗、专制、强大、邪恶等等这些特性联系在一起?这还得从利维坦的来源说起。

利维坦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希伯来神话中,意思是「盘绕起来的东西」,它的形象是一条弯曲的蛇。

而在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上帝给约伯描述了两种怪兽,一种是比希莫特(Behemoth),它是一种在陆地行走的恶魔化身。另外一种代表水上的邪恶力量,这就是利维坦。

《圣经》中的利维坦是一头巨大的海怪,拥有锋利的牙齿,身上有着坚硬的铠甲,口喷火焰,以猎杀海洋生物为生。

《旧约·约伯记》第41章对利维坦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

「它打喷嚏,就发出光来;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线。从它口中发出烧着的火把,与飞迸的火星。从他鼻孔冒出烟来,如烧开的锅和点着的芦苇......」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基督教《圣经》中的利维坦形象

而耶和华上帝描述这两种怪物的目的,是为了反衬自己主宰万物,拥有绝对权威,维护着世间秩序,即便像比希莫特和利维坦这样的巨大魔怪也同样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一神话的利维坦形象,被17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运用到他的政治哲学体系中,具有了新的含义。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17世纪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机械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代表作有《论政体》《利维坦》《论公民》《论社会》等。

利维坦的形象在托马斯·霍布斯的笔下被刻画成了:

「一个硕大无比的巨人,全身由数不清的小人集合而成,象征世俗的右手握着一把剑,象征神灵的左手握着一条主教权杖,护卫着身下的高山与和平之城。在每只手的下方各有一排五幅组图。在右边剑的下方依次是城堡、王冠、火炮、步枪、长矛和旗,战场。」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利维坦形象

霍布斯政治哲学体系下的利维坦,手持利剑与权杖,配有王冠、火炮、长矛......由数不清的个体集合构成,拥有着最强大的权力,捍卫着身下的高山与和平,掌管着世界万物。《圣经》中的海怪就此出现在了陆地的上空,从「神话的利维坦」演变成「人造的利维坦」。


02 霍布斯学说中的利维坦


霍布斯关于利维坦这一神话形象的再建构,集中在他政治哲学的重要作品《利维坦》里。在这本书中,霍布斯将利维坦神话中的怪兽形象比作拥有「超级权力」的国家,并且分析国家主权的起源、性质与作用。他认为人有着自私的天性和无休无止的欲望,而他这一对人性的思考,也成为后来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重要来源。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 《利维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85年

他构想了一个「前政治」的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之下的人,是不受任何权威与法律约束的。人人自由而平等,然而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是没有原则、没有限制的。所以,在这种自由之下,出于人性的自私与无休止的欲望,人们会生发出一种自负与虚荣,认为自己拥有对于整个世界的支配权。

这种情况下,自由就成为了一种悖论。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之下,

「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人人为了自己的自由,可以随意地威胁、践踏他人的自由。同时,在自然状态中,人人平等而自由,这就意味着人们也拥有着「最极端的平等」,即「杀戮的平等」。每个自然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安全而相互竞争,相互侵犯甚至杀戮,这就造成了「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人的战争」,人人都生活在恐惧与死亡的威胁之下。

那么,如何解决自然状态之下的自由困境?在这种状态下恐惧不安的人们,如何更好地令生活延续下去?

霍布斯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一方面要借助于人们的理性,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两种力量,特别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促使人们开始寻求与他人订立契约,理性地保护个人的安全。

然而,《利维坦》中认为,契约是只有在「每个人都有遵循的意愿并且在遵守后可以确保安全时才会遵守」,如果没有一种力量和权威能使人们遵守契约,受到「趋利避害」的天性支配,履行契约的人会互相担心彼此失约,双方都难以信任,那么这些契约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这些契约变得有效,如何真正保障个体的安全?霍布斯认为,

「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付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

简单说,那就是将个人之间的契约变成个人与一个多数的集体之间的契约,人人都将个人的权力授予「主权者」,把个人的权力让渡给一个「共同权力」,并且每个人的意志与行为都服从于它。

在这个观点之下,就有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利维坦的诞生」。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这样论述到:

「我承认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并放弃我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授与这人或这个集体,但条件是你也把自己的权利拿出来授与他,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行为。这一点办到之后,象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在拉丁文中称为城邦。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Leviathan)的诞生。」

神话中的利维坦是身形丑陋、穷凶极恶的海怪,人们对其充满恐惧。而在霍布斯的国家学说中,他将这种拥有毁灭力量的恶魔,解释成了个体因为「积聚起来的恐惧」而形成的,一个凌驾于所有个体之上的怪兽,也就是国家。

利维坦的诞生,也预示着现代政治逐渐确立。人们因恐惧建立国家,而国家诞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的安全与利益。在国家的概念之下,又衍生出我们今天所说的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等国家制度的不同类型。


03 「内在困难的和平之路」


对于霍布斯理论的利维坦以及国家学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助理教授张新刚老师,可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这位优秀的青年学者,醉心于学术,主攻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史、现代早期政治哲学,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施特劳斯等哲学家的思想研究都有所涉猎。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 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译著有《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柏拉图的次优城邦》等。

他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兴趣,最早来自他高中读的《在北大听讲座》中一篇关于韦伯(Max Weber)的演讲记录稿。这位德国著名思想家激发了张新刚老师对于政治思想研究的好奇与兴趣,令他走上了探索西方政治思想的轨道。

说不尽的利维坦,可还得说

| 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古犹太教》等。

究竟西方的政治秩序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呢?这成了张新刚老师在学术之路上一直探寻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引领他回到西方文明起源处——古希腊、罗马,去挖掘西方政治秩序的根基。

张新刚老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交流,有着优秀的语言能力,这使得他在西方与东方的异质化语境中,对于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也能毫无阻碍。

为了使国内更多的人认识古希腊、罗马,了解欧洲政治思想的真谛,他活跃在一些探讨欧洲政治哲学的沙龙,还将一些关于政治哲学思想的外文作品如《柏拉图的次优城邦》《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等,转译成了中文。

霍布斯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以及政治哲学思想,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是无法避开的。张新刚老师认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从自然状态到国家的确立,提供了一条具有「内在困难的和平之路」。

霍布斯的理论认为,要摆脱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权力,即一个拥有强权的利维坦。而利维坦在自然状态之下是不存在的,人们通过契约人为地创造了一个共同权力。但是,那么多不同利益导向的人之间,该如何相互信任,凭什么能够自愿放弃自然权利?契约何以订立并且对于订约的人具有约束力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更多政治哲学家的进一步思考。张新刚老师在他的《微动/努力(Conatus)与利维坦的人性基础》中,就此总结出四种关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解读:施特劳斯(Leo Strauss)的自然激情论、瓦伦德(H.Warrender)等学者主张的神法论、奥克肖特(M.Oakeshott)的国家法论以及大卫·高蒂耶(David Gauthier)为代表的理性契约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