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水滸傳》影視照片

只有水滸裡的女人讓人讀出了不一樣的感覺,嗅出了另一種味道。一百零八好漢裡混進了扈三娘,孫二孃,顧大嫂三個女人。母夜叉,開黑店,大嗓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十足的女漢子。作者這樣寫,可能是與書的主題有關。這是一部關於英雄好漢的書。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大英雄,大都是願意拋家舍業,豎起義字大旗,不在乎兒女之間卿卿我我的。愛江山不愛美人,所以突出了英雄,淡化了紅顏。

一、《水滸傳》“女漢子”的形象特徵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們大多才貌雙全,百依百順,這其實是古代男權傳統的一種折射。同為四大名著,紅樓裡的女人是水做的,金陵十二釵不僅貌美,而且風姿綽約,各有千秋,一個個古典美人從書中迎面而來。

西遊裡,有像女兒國國王這樣的甜美女神,嫦娥這樣的天宮仙女,也有不少女妖,不過即使是妖,也是妖豔,充滿女人味的妖。三國裡女人著墨不多,不過也有貂蟬這樣的絕色美女,有國色天香銅雀春深系列之大小喬,都美得驚世駭俗,地道的國產美女。

而在施耐庵的《水滸傳》裡卻塑造了三位“女漢子”的形象,“女漢子”並不是貶義詞,通常用來形容性格堅強的年輕女性,指的是行事風格頗有男子氣概的女性形象。而《水滸傳》中的顧大嫂,孫二孃和扈三娘她們叛逆反抗,武功高強,重情重義,性格豪爽,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的形象,卻獨具魅力,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這三位“女漢子”的形象特點。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影視劇中顧大嫂

1、不注重外在形象卻獨具魅力

中國封建社會認為女性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被認為是男人的依附,因此女性的外在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施耐庵筆下的三位“女漢子”的形象,都顯得平庸甚至醜陋。除扈三娘略有些姿色外,母大蟲顧大嫂的形象是:“眉粗眼大,胖麵肥膘。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個時興釵鐲。”而母夜叉孫二孃的形象更為駭人,書中說她“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錐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這樣的形象實在和我們所瞭解的中國傳統女性形象相差甚遠,沒有了溫婉賢淑的氣質,反而讓人覺得五大三粗。

再看配飾,古代女子都很注重儀容,釵環首飾必不可少,但是看看孫二孃的裝扮“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擦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這也是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的。但是她們卻有著

“巾幗不讓鬚眉”的獨特魅力。她們並不依靠長相而活,做事雷厲風行,果斷而爽快,在困難面前絕不低頭。

2、精神獨立又重情重義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女性處於社會最底層,她們要學習“三從四德”,要侍奉公婆,體貼丈夫,是典型的“男強女弱”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影視劇中孫二孃

而施耐庵筆下的三位女性卻不同,比如顧二嫂,書中說她有時候發起脾氣來,提起井欄就打老公的腦袋,眾人趕緊想辦法救她老公。孫新對於劫獄的計劃有點猶豫,顧大嫂就立刻要跟他分個高下。且顧大嫂生來不會做閨閣女子擅長的針線之事。

又比如孫二孃,她沒上梁山之前是開店做生意的,面對每天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客人,孫二孃並沒有傳統女性應有的羞澀,她言語豪爽,穿著大膽。非常善於交際,不符合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還有扈三娘,古代對於女子改嫁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這是因為古代有“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的思想。但是扈三娘並沒有遵循,在她丈夫祝彪死後,扈三娘嫁給了王英,然後隨著上梁山與王英並肩作戰。水滸中許多精彩的戰鬥都有王英扈三娘夫婦的身影。水滸中的三位“女漢子”都與當時的封建禮教格格不入,她們精神獨立並不依賴於他人,同時她們又重情重義,有自己的處事方式。

在原著中,顧大嫂聽到遠親解珍和解寶被害入獄後便和丈夫商量劫獄救人,而解珍也知道,如果把自己入獄的消息傳遞給顧大嫂,顧大嫂定會來救他們。重情重義,可見一斑。

另外兩位,孫二孃剛開始想害武松,後來知道武松的真實身份後就立馬告罪,明知武松待罪之身不可久留,卻還是款待了三天。而扈三娘在征討方臘的戰鬥中,為救丈夫而死,實在是情深義重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影視劇中扈三娘

二、《水滸傳》“女漢子”反映的社會影響

宋朝末年,政局動盪,社會的新舊思想不斷碰撞,對女性的要求有所放鬆,加上自唐代起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使得一部分“離經叛道”的女性走出家門,在社會和商業上進行活動。女性的思想開始逐漸覺醒。

1、女性外表上的覺醒

古代文人中比較熱衷於描寫女性的外在形象。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就是描寫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的美貌。而反觀施耐庵筆下的“女漢子”姿容並不出眾,但這並不影響她們人格的魅力。在施耐庵看來,女性的價值並不在於她們的美貌,並非所有的女生都有沉魚落雁的姿色,在水滸中,她們能夠上的了梁山,躋身一百零八條好漢之列靠的是有勇有謀,膽識過人

脂硯齋曾說“可笑近之小說滿紙羞花閉月等字。”可見脂硯齋也認為,文人儒生滿紙的閉月羞花的女性形象是單調而可笑的。女性不需要靠外表來獲得他人的眼光,依靠自己的才能依然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讚賞。

水滸中三位故意淡化長相對塑造女性形象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種突破,是一種女性外表意識上的覺醒。

2、女性精神意識上的覺醒

在中國古代,女性的精神一直沒有完全獨立。一些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權為核心的思想下的掙扎。如竇娥冤中的竇娥,為了救婆婆而被誣陷而死,在臨行前指天為誓,死後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竇娥死後誓言都一一成真,百姓相信了竇娥的冤屈,紛紛為他鳴冤。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杜十孃的故事也是如此,秦淮河名姬杜十娘與宦官之子李甲交好,兩人日久情愈濃,一年後李公子為杜十娘贖身。杜十娘隨李公子乘船歸鄉。不料中途被鄰船鹽商孫少窺見,這孫少見十娘生的國色天香尋個機會接近李公子,言願以千金易十娘,李公子被他所誘,應了此事。杜十娘知道後恨李公子貪財負情,怒而拿出一一生積蓄盡投之於江中。最後抱著寶匣,跳入江心。

在竇娥和杜十娘等女性形象中,她們的反抗仍舊未能擺脫依附於男人的形象,她們只能用犧牲自己來達到這樣一個反抗的形象。而水滸裡的“女漢子”,她們並不依附於旁人,甚至扈三娘,顧大嫂和孫二孃的武藝膽識都超過了她們的丈夫,顯示出女性絕不依附於他人的精神力量。

我們在她們身上除了能看到獨立的精神,還有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更多途徑。在古代,女性的生活範圍只有家庭,不能參與社會商業和政治生活中去。

而水滸傳中的三位“女漢子”卻並不滿足於當一個賢妻良母。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三人武藝高強,甚至連梁山上的許多英雄好漢都曾經是她們的手下敗將。

《水滸傳》的背景是在社會動盪不堪的北宋時期,因此在《水滸傳》中,作為社會縮影的梁山並不是世外桃源,也有幾分混亂。而幾位女性在梁山中,面對眾人的挑釁和瞧不起,仍然能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身的聰明才智和才能,為梁山眾人提供幫助,其甘於奉獻、英勇抗敵的精神十分值得頌揚。孫二孃雖然在梁山好漢中排名靠後,但其才能並不輸給梁山的其他好漢。在梁山的多次重要戰役之中,都能看到她驍勇善戰的身影。同時她們和丈夫的關係更像是相互扶持,相互幫助。

《水滸傳》:三位“女漢子”——對古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全新解讀

《水滸傳》三女俠

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這三位女英雄形象身上,折射出了女性角色意識上的覺醒。在這之後的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中的諸多狐女等女性形象已不再是男子的附庸,她們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獨立的人格,有著更為廣闊的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她們多是作品中的中心人物,男子多是她們的陪襯和點綴,在這些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女性角色意識有了全新的內涵。

三、總結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水滸傳》中的三位“女漢子”形象綻放異彩,填補了中國古典文學女性人物畫廊中的空白。與《水滸傳》中其他英雄豪傑(諸如宋江等) 比較而言,作者雖然對這三位女英雄刻畫的筆觸較少,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施耐庵筆下的女英雄形象上看到了中國古代文人在女性角色塑造的一縷曙光。

參考文獻:《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