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本文由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文2999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最优秀的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经验。

张蕾是一名双一流大学的外语老师,副教授,她丈夫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层领导,高级工程师。孩子陈阳上小学三年级。这样一个家庭按理说日子应该过得很好,可是他们却在同学家长和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是因为孩子成绩差,也没有一样能拿出手的特殊才能。

孩子成绩上不去,就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出错就大声训斥,恨不得要打,经常说:“我和你爸都不差,怎么你就一点没有遗传,真是没用!”

“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学不会?”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就是在“真是没用”的埋怨声中度过的。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考了85分,比其中稍有进步,但回家还是遭到妈妈的一顿训斥,“你看别人都考多少分?90分以上就30个,你怎么才考这么一点?”

陈阳从来没得到妈妈的表扬,他是多么希望妈妈能表扬自己一次,认可自己一次啊,哪怕一次也好。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张蕾和丈夫的做法对吗?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有助于改变孩子的状况,帮助他树立自己的信心呢?

有一次,张蕾在今日头条上看了一篇文章,是讲心理学效应的。其中一个心理学效应让她恍然大悟,之前一直觉得是孩子笨,现在才知道是自己错了,悔不当初。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什么是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拉封丹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被称之为“南风效应”、“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等。

这则寓言深刻地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强于暴风骤雨。引用泰戈尔的话就是:

“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

“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效应”,看见“温暖”一词,多少还是给读者心中产生了暖意。

再来看一个故事。

某小学一年级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赖在家里不去上学,父母十分头痛,为此教师登门家访。

学生对老师说:“我不愿意上学!”

老师微笑地说:“你不去上学,我会想你的啊!”

学生高兴极了,从此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她对同学说:“老师可喜欢我啦,我不来上学教师会想我的!”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巧借南风效应,让温暖的批评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幼稚的心灵,会使教育教学变得自然流畅,学生自然会因爱上自己的老师在接受老师的教育。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南风效应”在教育中十分普遍,典型的案例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一朵玫瑰花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本班同学,当即斥责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无疑,陶行知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且看陶行知“南风”式的教育:放学后,陶行知见王友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便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送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给你。”

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可惜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一朵玫瑰花的故事”。

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走出去。 ——哈佛大学大门口的对联。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的巴甫雷什中学现已闻名世界。

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在处理时弄清事情的原因。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而长期以来的应拭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生长在爱的荒漠中,因此也就只能培养出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的下一代。

应该象哈佛大学校门口的那幅对联所说的,学校不仅是“增长智慧”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能够“服务祖国同胞”的人——有爱心的爱国者。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南风效应给家长的启示——启发反省,避免重复犯错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

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温暖胜于严寒,这是我们从“南风效应”中悟出的道理。家庭教育里也可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孩子的智商都是没有差异的,只要家长能够对孩子真诚的鼓励,一定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属于“吃软不吃硬”的类型。

家长不要硬碰硬,而应该循循善诱,用自己真诚的心燃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对学生说“你下次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的语句比说“你做得真好”这种过分的表扬语言更好。

家长对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种平常的心态,而不是浅尝辄止。

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多年积累形成的,有一定的顽固性,因此他们不仅对教育中的“寒风”有很强的抵抗力,就是对“暖风”也有一定的麻木性。

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家长: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这些特点,就不容易产生对自己孩子的消极情绪,父母要有一种耐心,保持“南风”长吹不停。

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 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批评学生时,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我们应该让批评像南风一样送给学生温暖。

张蕾知道了这个效应后,成功地加以应用,孩子到小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差生的逆袭之路,张蕾说“完全是南风效应帮助了我”。


阿三哥说教育,超强专注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助力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阅读更多优秀家庭教育文章:

高级教师开家长会堪比讲座,2小时4个案例4个问题49页ppt直戳人心

高级教师开1小时家长会,35页ppt全是干货,教会您做智慧家长

52岁特级教师开2小时家长会,49页PPT全是干货,48个家长无一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