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均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只要盡力而為,方可隨緣自在。


萬物均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只要盡力而為,方可隨緣自在。

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自然“心底無私天地寬”。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若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

所有煩惱都來自太多的負面情緒,能力不強和修養不高是淤積負面情緒的泥潭。及時有效清除自己的“情緒垃圾”,你才會時常被開心快樂所圍繞。

煩惱的根源是心態。引起煩惱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正確的對待和處理煩惱的根源,是才一個人能夠快樂學習工作,幸福生活的關鍵。

無論內因主觀上還是外因客觀上,該拿的拿不起,該放下的捨不得。超過自身能力的願望都是不斷產生煩惱源泉,正視自身能力與目標,重排心理秩序才是走出煩惱的出口。

心態決定著一個人的心理變化,這種動態的變化同時又左右著你的心情,心情愉悅與否又掌控著你的情緒,進而又反射到你的外部表現上。

一切情緒變化,都是心態在變化,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你就擁有了快樂幸福的生活。合理壓制內心的慾望和不可企及的目標,是自我內在消除和調整的關鍵。超出自身能力的奢望只會讓你更煩惱。

來自外在引起煩惱的根源比較多,常說的有羨慕,嫉妒,恨等等。提高自身修養,正確看待來自外在的誘因是消除煩惱的前提。不要愚蠢的被那些和自己毫無關係的外因而攪亂了心態秩序。

煩惱都是自找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心態走向,不能及時調整和消除內心的“情緒垃圾”,久而久之,你的快樂空間將會不時的被煩惱所擠佔,越煩惱越不快樂,越不快樂更煩惱,如此惡性循環。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留點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身。留一點好處讓別人佔,留一點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思考。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給人生留點餘地,得到時不自喜,失去時不抑鬱,得失之間淡定從容。

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個真理,叫做“邪不壓正”,在任何時候,邪惡終會被正道所壓制,即便是在一時之間邪惡佔據了上風,但是從長久的一個角度來看,善良才能夠永遠的居於高位。

很多人在這一個浮躁的時代,逐漸的迷亂了心性,因為他們總是信奉著物質為上的道理,看著別人開豪車住高房,馬上眼紅的不得了。

為了達到自己內心的慾望,於是不擇手段,採用了一些卑鄙的方式來獲得利益,但是最後的結果也是給自己招致災禍。

而相反,一個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之中,哪怕命運不堪,只要他內心遵守著正道,一切秉持善良光明正大,最終都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最終事業有成。

在《易經》的泰卦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說明的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二爻辭,憑藉挖空的葫蘆去渡河,不會沉下去。錢幣丟失了,正在中途,就得到別人的援助。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互轉化的,就好像憑藉著葫蘆也可以過河,沒有錢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

即便是中途的時候把錢丟失,也會立馬有人來幫助你,但是這一切的根源是什麼呢?必須是自己遵循正道。

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只要內心向善,遵循正道,用光明正大,來實行自己的言行,那麼就一定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

正所謂有這樣一句話,叫做“順天者生,逆天者亡”,順應天道,自然有天幫助。

古代有一個人叫王薦,王薦的父親曾經病得很嚴重,他就在夜裡向天禱告,願意減少自己的生命來增加父親的生命。

果然,父親嚥氣之後又甦醒過來,父親醒了之後告訴其他人說:“剛才有個神仙穿著黃色衣服,恍恍惚惚中告訴我,你的兒子願意用他的12年壽命換你的12年壽命。”

父親醒來之後果然又活了12年,後來王薦的母親得了口渴症,大冬天的想要吃瓜果。

這個時候正是寒冬,古代哪裡有瓜果呢,他就求告相鄰,誰家也沒有,也買不到瓜果。

他走在路上,當時正好大雪紛飛,道路都被掩蓋了無法前行,他躲在大樹底下哭的不停,仰天長嘯,想起來母親遭受的病苦,悲從中來,他忽然看到樹上有一個綠色的瓜秧垂下來,瓜秧上面有兩隻新鮮的瓜。

他當時驚呆了,於是摘下兩隻瓜,就回家孝敬自己的母親。

這個故事雖然有誇張的成分在其中,但是說明的道理正是內心向善,順應天道才能得天助的最好例證。

正所謂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之所以對於這一個概念有一些懷疑,就是認為自己做了善良的事情之後,並沒有得到回報,所以對於這一個信念有一些喪氣。

我們完全不必這麼理解,只要你做了好事,在人生的某一天,終會因為自己的善良而結出善果。

所以老人常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就是告訴我們,只管做好事,不要問以後的前程,如何做好事不計較回報,才是真正高尚的境界,前程自然不會差。

釋迦牟尼的弟子阿難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盡其意,是諸佛教。

這也是闡述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所以大多數的寺廟牆上都寫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一個道理。

萬物均有定數,凡事不可強求而行,只要盡力而為,方可隨緣自在。小故事大智慧:心量大,福報才大。在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子恬,他的太太姓孫。吳子恬的母親過世早,父親娶了一個繼母。繼母非常偏心,對吳子恬的弟弟比較好,對他不好。他心裡就慢慢地開始不平,有怨氣。後來他娶妻了,繼母對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更不平,想要去找繼母理論,都被太太勸下來。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父親留下了地和銀兩,結果繼母把最差的田地給他,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還把很多的錢都私吞了。吳子恬真的受不了了,他要去找繼母,又被他的太太攔下來了。

說到這裡,我們要知道學傳統文化,首先要學會吃虧,不只是跟別人學會吃虧,就是對你最親的人你也要學會吃虧。你們在外面還假裝吃虧,回到家裡真的不肯吃虧。 人要了解,該是我們的,跑也跑不掉,哪能是爭來的呢?越爭福報越少。沒有哪一個家庭為了爭遺產或者爭財產鬧上法院,最後家族會越來越興旺的。

​所以中華傳統文化上講,“倫常乖舛”,就是倫理、常理衝突了,“立見消亡”,很快這個家族就開始敗壞了。 這個太太很有修養、很善良。 中國古時候講“妻賢夫禍少”,就是妻子很賢惠,丈夫的禍就會少很多,妻子賢德,幫丈夫會轉掉很多的劫難。

我們故事繼續。結果,很快地,他繼母生的那個兒子染上了賭博,把她的錢全部花光,這時候母子兩個人幾乎淪為乞丐。如果你是吳子恬,可能你會高興地說:“蒼天有眼,你們母子也有今天!”但是這個時候,他的太太非常懂人情世故,趕緊勸先生把母親和弟弟接回來。做得到做不到?要盡棄前嫌,否則怎麼會消除煩惱和矛盾?

不要把對方過去的過失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借題發揮,可能就永遠不能跟家庭很好地相處。接回來之後,還幫弟弟戒賭,感動了繼母和他的弟弟,這個家非常和睦。而他的太太生了三個兒子都考進了進士,這是他們家的福報,怎麼會跑得掉呢? 你們知道,在古時候一個家族裡出一個進士就不得了,她生三個孩子,三個都是進士,你看她的福報!所以人量大福大。怎麼可以跟自己的至親去計較呢!三個兒子從小看到母親的道德行為和母親的忍辱,哪有不成才的道理啊!

所以不要跟別人計較,要學會吃虧,人欠你的,天會還給你。我們做人要懂得福往者福來,你沒有給別人造福,你得不到福氣的回報。芸芸眾生,我們很多人的失意和煩惱,都是在欲求得到時產生的。 因為你有慾望了,你才會產生煩惱。要做一個慈悲眾生、賜人與福的人,在你的精神裡面充滿著愛,而最終的愛心和福氣又會回到你的身邊。這就是善有善報的天理。

現實生活中的所有幸福與痛苦,都不是鬼神的安排,也不是無因無緣,而是由因產生的果,這叫因果。

我們所做一件事,所說一句話,甚至所動一個念頭,都是種因。隨其善惡的性質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果在後面,遲早總要受報。

古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

正如經文所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世事無常,因果不昧。人這一輩子,作死作活,全在自己。

只有深信因果,自覺的止惡行善,不種惡因,廣種善因,才能轉變並消除過去的罪業,培植現在和將來的福德,真正造福於自己,造福於子孫,造福於人類。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多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沒有煩心的事情,而人生最大的災禍就是多疑猜忌,對於俗世奔波的人,他們才明白歲月靜好,是多麼難得的幸福。

正所謂說: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歲月靜好。守持一份平淡的日子,沒有多餘的問題和疑慮,這便是人生最好的方式。

其實對於人生來說,大部分的災禍和問題,要麼是存在於自己的意識之中,要麼是因自己的思想而起,比如說不懂得知足,就是引起災禍最大的一個原因。

《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對於人生來說,最大的災禍都是因為不知足而起的,因為內心有太多的妄念,內心的慾望太高,但能力跟不上慾望的時候,就會不擇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易經》的“履卦”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講述的就是懂得知足的道理。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二爻辭,行道之人心懷坦蕩,長期隱居的人吉祥如意。《象傳》之中說:“長期隱居的人吉祥如意,就是因為他們秉性中正,不被世俗所惑。”

隱居之人之所以會有吉祥如意的卦象,就是因為他們內心清靜,心懷坦蕩,沒有太多的妄念,追求的是一份平淡而又悠閒的生活。

對於慾望沒有太多的追求,只是溫飽解決就足夠了,這樣就不會有妄為的念頭,就能有效的避免災禍的產生。

所以《易經》的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想要避免開災禍,減少慾望是最有效的方式,這樣可以避開過分的追求,擁有平安幸福的人生。

古人云:天地尚無停息,日月且有盈虧,況區區人世,能事事圓滿而時時暇逸乎?只是向忙裡偷閒,遇缺處知足,則操縱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亦不得與之論勞逸、較虧盈矣。

天地運行從不停歇,日月也有陰晴圓缺,更何況居於人世間,怎麼能事事圓滿而時時安樂呢?只要能夠忙裡偷閒,遇到缺憾的時候知足常樂,便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說人不要與自然較勁,按照大自然的規律行事就可以了。

“知足常樂”就是智慧的核心,比如說莊子就曾說:“知足者,不以利之累也。”

這句話對於今天來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就是難以擺脫慾望的束縛,由慾望的支配,才做出不可理喻的愚蠢之事。慾望得到滿足之後,也並不會覺得順心,而是讓慾望無休止的膨脹。

當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內心就會失衡,所以“知足”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也能夠免除更多的禍患。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也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的不知足,而造成了眾多矛盾。

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平淡的,但是有一些人卻在平淡的生活中不知足,就好像有一些女人總是在抱怨著自己的愛人不夠努力,沒有給她買大房子等等。

有一些女人天生愛追逐名利,喜歡把眼光投向於丈夫無休止的努力之中,期望丈夫比別人更有錢,更優秀。

也因為這一個心態,而破壞了家庭的幸福,所以說應該改變一個心態,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丈夫。

沒有什麼比不知足而去打擊男人,更讓他傷心灰心的事情了,真正的知足才能有你想要的生活。

涵養,使人嚴肅而不孤僻,使人活潑而不放浪,使人穩重而不呆板,使人熱情而不輕狂,使人沉著而不寡言,使人和氣而不盲從。
每個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師。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體諒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 有艱難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觀人;有包容心,才能處人;有厚道心,才能謀人。

有細節心,才能察人;有信任心,才能用人;有責任心,才能育人;有美麗心,才能示人!不虛偽、不做作、直率、乾脆,這是真。

以同情之心待人,以惻隱之心愛人,這是善;溝通心靈和儀表,融合人類與自然,這是美。以真善美的品味做人,其樂無窮。

有些事,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都要發生;有些人,不論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和人,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願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會來,該到的會到,沒有選擇,無法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調整好自己內心。

佛教中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在梵語中的意思是覺悟和智慧。從一朵花中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從一片葉子中可以領悟真諦,使內心豁然開朗。凡夫俗子無法做到高深佛法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也沒辦法做到水哥王昱珩在《最強大腦》中,在一杯水中可以看到一個龐大的微觀世界。

我們有屬於自己的小小世界,這個世界就隱藏在書中,那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智慧就是我們的“菩提”。

小的時候,我不懂讀書。因為我看到的是故事本身,而無法看懂書中的精神內核。

長大後,我依舊不懂讀書。在我看來,讀書就像看劇一樣,是一種自娛自樂的事情。從未深挖這本書想表達的深層次思想。雖然讀過很多書,但是這些書籍就像看過的無數電視劇一樣,只是在無聊時打發時間的工具。所以書,從未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書向我呈現了無數個世界,我在這個世界中只是一個過客,匆匆離開。書中淡淡的墨香中所掩藏的,在我心中未曾留下分毫。

一位老師曾經說過,人應該在年少之時,好好發展一門興趣,用以打發長大之後百無聊賴,空虛寂寞的生活。那些沒事找事的人,皆是大把的時間不知如何度過的人。相比較於那些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的興趣愛好,讀書卻是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事情。

有一段時間,我就是那個沒事找事的人。後來在人生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指引我前進的人。他們教會我如何閱讀一本書,讓我明白每一本書都是媒介,作者藉此來表達某種思想。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小說,都是通過故事展現人性的,這是需要我們深挖的東西。”

小說,我讀過很多。但是我從未想過這本小說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是的,一直以來,吸引我的永遠是故事情節。其實,不管是什麼種類的書籍,作者都是通過文字向我們展示一個世界。

而作為讀者,我們看到的世界或許與作者想向我們展示的世界,有所不同。但是正如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一本書對於不同的讀者,所展示的世界也是不同的。我們看到的是那個能真正觸動我們內心的世界。

楊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不需要你花費很多錢和時間,不用長途跋涉,就可以走遍萬水千山,看遍世間繁華。

這個世界很小,但是卻包容萬象,字裡行間足以觸動心靈。

宋真宗趙恆在《勵學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在科舉制度之下,讀書科舉是人生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金榜題名之時才能獲得財富、名望、金玉良緣。

但是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我的觸動是,給了所有人一個關於生活的希望。通過書中的故事看到生活的美好,通過他人的經歷警醒我們的人生,一書一世界,一字一菩提。

研一池淡墨,捧一泓悠然時光,用馨香做筆,展歲月為箋,用無聲的文字,呢喃著纏綿的心語,把文字煮成茶,把墨落成詩,相知相遇在字裡行間,感受心底流淌的真情,讓婉約溫妙於指尖,把所有的詩情畫意,一一收進文字裡,獨自清歡。

閒捧詩書與墨歡,字字馨香結墨緣。文字,是一個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它像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開在心的曠野;它似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小生命,在心間輕舞飛揚,閃爍著生生不息的光芒;它似一個個純潔可愛的小精靈,伴隨你度過無數個春風沉醉的夜晚;它用墨跡封塵,讓墨香蔓延,打開是畫,摺疊成詩,一箋心語,一場邂逅,一筆凝華,一份素簡;它似梵音一曲溫婉的心音,凝成季節裡最動人的樂符,在我們青春的年華里,演繹著生命的花紅柳綠,在我們繾綣的時光中,從容地走過人生的煙火流年。

喜歡與文字進行對白,因為它乾淨、真實,從不隱瞞從不撒謊;喜歡與文字交心,因為它忠誠、善良,能時刻伴隨左右,溫暖靈魂;喜歡在文字裡行走,因為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讓人更深刻、更有智慧。光陰似水,靜水流深。行走紅塵陌上,我們誰也無法避開車馬喧囂擇靜而居,但我們至少可以留一處純美清寧的角落給自己,在心的一隅讓風煙俱淨。獨處淡淡的光陰,邀清風明月入窗,與細雨潤竹為伴,在一卷墨香書韻裡修籬種菊,於一曲嫋嫋清音裡聽雲水禪心,任光陰匆然而我自清心。

“在水一湄,尚悟蓮心之幽靜,雲深松老,方之鶴夢之悠閒。”塵世紛擾,有多少人嚮往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歸園生活,但終歸是現實難尋,也許唯有清心靜美的文字,才能讓浮躁的心得以沉澱,在文字的底蘊裡沉澱自己,在文字的世界裡慢慢修行,將一路塵心陶濯得清淺而溫潤,讓飽嘗世味煙燻的塵心不染煙塵,在淡淡的光陰裡,濡染著書香深度的心溫潤而細膩,宛若那寫滿斑駁的老屋綴開著幾朵寂寥的花兒,蔥蘢依舊卻花開無聲。

微語心瀾,執筆鋪箋,書一份恬淡與靜美,於心靈深處蘊藏沉香,為了獲取一份生命的厚重,收穫一份心靈的雲淡風輕,文字的世界便是一份苦行僧的修行,它需要經過春風的引導,經歷夏雨的澆灌,需要秋光的照射,要經歷風雪的寒徹骨,淡淡的光陰裡總是波瀾不驚,卻又是一路上的點滴香暖,也許是光陰裡的淺淺感悟,才會有了筆下的淡淡墨香,總覺得一紙素箋承載不了太深太重的語言,幾多纏綿,幾多經年的時光,都被文字編織成了心中永恆的記憶。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以致遠。在書卷裡墨度光陰,在墨香裡低吟淺唱,抬頭間望雲捲雲舒,低眉間執素筆書香,在無聲的世界裡撥開塵世的煙塵,把往事編織成夢幻,在淺墨留痕的平仄裡暈染墨香,文興大起,執筆靜畫流年。

一書一墨醉經年,一字一詞品墨軒,把文字揉進歲月的情懷,用萬千風月做序,研半盞清墨襯景,捻幾許文字遙祭過往,攜一份晴暖的心情掩卷滄桑,待到飽閱人間百花時,方知萬紫千紅不及一抹純白清心,塵世繁華不及云溪水月幽趣,靜守文字最香暖,淡淡光陰最雋永。

一茶一書一人。遠離生活的瑣碎,避開塵世的喧囂,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挽成花,綴於歲月的枝頭。

一樹的素淡嫋娜著歲月的深情。閱古城舊事,品人生況味。這樣的一種清靜何嘗不有“園蔬勝珍饈”之感呢?

一茶“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春暮景美,茶易解風情,嫋嫋繞繞。陌上飛花,實則,美景倚心而居。喝茶,品的是一份心境。人在草木間曰“茶”,與茶同行,取的便是那份天地間的釋然,那份純淨。

其實,無論何時,有茶的時光終還是美的。只需將那一枚枚小小的茶朵放入壺中,撿拾一絲絲的記憶,酌量加入適溫的水,細聽那茶朵伸展的聲音。聽著她將你的記憶慢慢打開,讓一抹暖陽照進來。

那幽幽的茶香啊,便也是尋了千里萬里。終於可以停靠於你的鼻息,說不清是茶尋了你,還是你尋了茶,那份妥帖是恰到好處。纖巧的杯盞,清淡的茶色,看著亦是賞心悅目。都說,茶裡乾坤大,杯盞人生。這一季的茶,何嘗不是一季生命,淺淡濃墨,或繁華、或落寞,美好,亦或是酸澀,無論是什麼,只此一生……

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沿著歲月的長河跋涉,或是風光旖旎,或是奼紫嫣紅,萬千風景皆在書中。

沐唐風,淋宋雨,心與遠古毗鄰,亦可與同行者細數風煙無數。

可以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情,千里共嬋娟。亦可以有“只如初見”的溫暖,滄海桑田,任世間偷天換地,守一闕遊雲散淡,只向巫山。行走世上,看慣職場傾軋,眾生百態。不求“腹有詩書氣自華”,但求遠離塵世喧囂,於心靈深處守一份淨土,讓靈魂有一隅潔淨的棲息場所。

所謂“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只有內心的澄澈,才能將目光放遠,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擁一份平和的心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萬事不困於心,不亂於情。

與一滴雨露低訴,與一棵小草談心。把心沉下來。將一份平淡放於字中,都市霓虹的絢爛,或是鄉村田園的風情,絲絲縷縷皆若雲煙。在每一顆文字的稜角都能觸摸到那份真實。靈魂與文字共舞,逐可稱人生一大樂事了。

一知己“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茶可有,書可有,茫茫人海,知己卻是難尋。

早在春秋時,伯牙與子期成就了高山流水覓知心的佳話。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人生得一知己”為多少人所向往之。只是,知己,可求不可遇。那是一種靈魂的相遇,一種心靈的相惜。

很多時候,人在天涯,可以心若咫尺,千里萬里亦能感受到彼此的氣息。他(她)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心無所依,懂你的一闋詩心,懂你的一紙桑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若能遇上,便是上蒼的眷顧了。

當年,蔡鍔引小鳳仙為知己,得以從袁世凱的眼皮底下逃脫出來。龍歸滄海之後,在雲南毅然舉起反對袁世凱的義旗。獵獵戰旗下,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煙花柳巷中的小鳳仙,也因有了蔡鍔這個知己,使其多舛的命運,得到了一個質的昇華。賞心不必奢求二、三朵,能遇一人,便是一生無憾了。彼此相知,情深意切,真正的知己之情,有時無關風月,唯心相惜。很多人,窮其一生,未必能尋到。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一位藝術家說:
“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愛默生說:一個朝著自己目標永遠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這些話雖然簡單便卻經典、精闢,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這是勿庸置疑的。就像做生意,你投入的本錢越大,將來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

心態決定人生,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

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生氣不如爭氣,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

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

有自信才能贏,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不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心動更要行動,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麼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報酬。

一個人的目標是從夢想開始的,一個人的幸福是從心態上把握的,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的。因為只有行動,才是否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平常心不可少,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

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

適時放棄才會有收穫,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也許在你殫精竭慮時,你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得到的東西,會在此時有意外的收穫。

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它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的放棄。苦苦地挽留夕陽的人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的人是蠢人。什麼也捨不得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加珍貴的東西。適當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獲得。

寬容是一種美德,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

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學會給心靈鬆綁,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
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

學會給心靈鬆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別把挫折當失敗,一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

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

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避免煩惱成心病,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

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鬆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

快樂其實很簡單,有人說,快樂是春天的鮮花,夏天的綠蔭,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飛雪。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

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