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

因为在充满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父亲是孩子前行方向的指明灯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是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最近热播剧《庆余年》中,范府嫡子范思哲圈粉无数,郭麒麟在剧中饰演一个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唯独爱钱的呆萌世家公子。他精于算账与为商之道,但却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赚钱,直到他的哥哥范闲出现,才让他明白自己为何喜欢钱。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父亲范建,历任户部侍郎,掌管天下钱财,范思哲从小以父亲为榜样,希望能做父亲一样的人,也希望得到父亲的肯定与赏识,所以他从小致力于赚钱门道。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也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孩子成长就是父亲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亲的一面镜子,孩子什么样,会折射出父亲什么样?古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言传身教就是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老爸。有人称,他们家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想必很多人已经猜到了这位著名的父亲---梁启超先生。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启超先生: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也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长女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诗词研究专家,著有《艺蘅馆词选》五卷。

长子梁思成: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妻子林徽因一起领导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媳林徽因: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民国四大才女”。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开拓者,著有多部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次子梁思永: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专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194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军校,回国后担任炮兵校官。

次女梁思庄: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学士和图书馆学学会学位,著名图书馆专家。

四子梁思达:在南开大学经济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参与编写了《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

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在燕京大学读书,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1941年到美国学习,后回国一直在妇联、红十字会等机构工作。

四女梁思宁: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因被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在姐姐梁思懿影响下参加新四军,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

五子梁思礼

:17岁时跟随姐姐梁思懿赴美留学,获得普渡大学学士学位,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如今这样一个育儿焦虑的时代,看到这样的简历,有没有觉得这才是“最牛”老爸,是不是更好奇梁启超先生是如何把9个孩子都培养得这么优秀呢?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他很重视孩子们的品行教育,因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而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家也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不用像西方学习,我们一样可以教育好孩子。

他经常给孩子读《论语》和《孟子》,用以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而在梁启超家训中,他认为通达、健全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这种通达、强健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在学习和做人方面,梁先生也表示要“严”字当头,在生活上要以“爱” 相扶。

此外,梁启超先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爱国”。我们都知道梁启超先生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倡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生致力于祖国进步发展。更提出了著名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先生的这几句豪情壮语,不知影响了多少有志少年,报效祖国!而这也成为梁启超家族最大的遗传底色。

有人曾经问他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专家梁思礼,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爱国。”

这种爱国的传承,也是家风的传承,更是言传身教的直接体现。虽然几个孩子大多在国外接受的教育,但学成后却都选择了归国,报效祖国。正是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父亲的陪伴不可缺失

犹记得《奇葩说》节目中有一次辩题是“如果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一周少于12h,要不要取消爸爸称号?”这次话题引起热议,尤其是广大妈妈的共鸣,“丧偶式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主流。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很多父亲借口工作繁忙,压力大,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在如今社会的大多家庭中,“父亲”角色严重缺失。家长会大多是是妈妈参加,作业是妈妈辅导,一周见到爸爸的时间可能真的只有那么几面。

但节目最后,对孩子的采访却令很多人动容,采访组问几位小朋友,“爸爸陪伴时间如此少,你愿意取消爸爸的称号吗?”孩子们都摇摇头,有的说理解爸爸,爸爸是为了家;有的说如果取消爸爸称号,就没有爸爸了,他不要没有爸爸;还有的孩子表示爸爸没有时间陪伴他,他愿意拿出零花钱让爸爸不要那么辛苦。。。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面对这么懂事的孩子,爸爸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同为父亲,为何梁启超能教育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大家都知道郭晶晶是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2012年与霍启刚完婚,嫁入豪门,育有两子一女。在一次对郭晶晶的采访中,郭晶晶提到霍启刚虽然工作很忙很忙,但是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只要不是特别重要无法推脱的应酬,霍启刚一般都会回家陪孩子们吃晚饭,而且会在周末腾出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做义工等等。

还有刚刚提到的梁启超先生,梁启超的一生堪称奋斗的一生。为了救国大业,变法,革命,著书立说,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看书著作。但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也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他们最多的爱。

他经常给孩子们写信,据统计,梁启超的家书有四百余封,达一百多万字。他经常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他有9个子女,但写给孩子们的每一封家书都不一样,各有爱称,有的严格,有的慈爱。

能和儿女们有这样的情感交流,是梁启超的幸福,也是梁家子女们的幸福。

扪心自问,作为父亲,我们有他们忙吗?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亲站多高,孩子就能看多远,从今天开始,每天多关注下孩子,别让现在的 “没时间”成为未来阻碍父女/父子之间的隔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