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只是治病救人技术,从来没有敌人也不选择对手

近些时间,医院好多人已经不去了,除了辛勤的医务工作者和一些急性病人,对于医疗来讲,很多病其实是可以忍受的,坚持的。但是在已经习惯了有病看医生去医院的时候,大包小包吃药的时候,会是如何的感想呢?

这中间接待了不少咨询,不愿意去医院,但是还有不舒服,其中就有不少糖尿病的患者。一些人血糖发生了变化,但是怎么办呢?见不到医生,怎么用药呢?当得知病人在家呆着的时候,就建议在饮食和运动上做些工作,病人疑惑的讲,在家里怎么运动呢?

中医药只是治病救人技术,从来没有敌人也不选择对手

实际上,在家里的运动方式很多,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爬蛆,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需要去操场上跑几圈、打篮球、踢足球,但就运动项目来讲,我们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功法都是可以的,而这些功法被中医很好的继承了下来,比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这些运动项目并不需要很大的场地,还有蹲马步的运动、也有一些看不见的运动如按摩、穴位按压或者一声不吭的做一些缩肛功。

这样的功法看着不动声色,实际上却能达到同样的能量消耗的作用。很多人有体会,早上天气寒冷,但是按照节奏打上太极拳,一组拳完整标准的打下来,很多人就出汗了;而蹲马步更是如此,我们习惯了葛优躺,而如果我们正经的坐在那里,或者半蹲,一会时间就会充分的调动人体的能量燃烧起来。

这种来自于自然的能量消耗模式,被中国人忽略很久了。为什么呢?这些功法曾经被认为是气功,而气功曾经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因为看不到,感应不到,所以被现代科学主义者所否定,另外一些人打着气功的口号宣传神功特异功能,结果就把这种纯粹的自然运动方法给多样化、丑化了、迷信化。

自然疗法的最大成就是中医,这种医学模式是至今与西方实验医学并存的模式,而因为体系完备,理法方药都有,又有简便效廉验的优势,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和重视,在今天依旧是重要的医学体系。

中医的发源很简单,就是老百姓的劳动生活实践,从茹毛饮血的时代积累到现在,中医药经历的发生发展成熟,就是到了今天依旧在继续的发展,因为其面对这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界科学技术,时刻与时俱进,特别是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后,中医药更是被中国人热情的关注,焕发时代的新的能量。

中医的能量是什么呢?就是治病。从古到今起就是一门医疗技术,核心就是看病救人,救死扶伤,按照其发展的逻辑,就是医学本身,是人民健康的保护神。但世界的发展变化,打乱了这样的状态,伴随着传统中国生长起来的中医药在西方学问进入之后面临着一种挑战,中医从独一无二发展成为中西医并存,期间甚至发展为生死存亡。

也就是从清朝末年,中医开始接受了挑战,而在北洋民国时期中医药差点被一些西方买办势力所灭亡,限制中医发展、打击中医力量,他们希望的是将中医连根拔起,从此走向西方,但是这些人低估了中医的能力,低估了中国人民对中医的信赖和感情,那些反对者和西方的代理人并没有成功。中医在旧中国得以继续生存,而在新中国重新焕发青春。

因此,从中医和西医学的这一段历史看,很多人以为就是生死之战,是中医与西医面对面的斗争,甚至由此也形成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彼此成为敌人。这样的斗争,让中医一种不屈的灵魂和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突出的表现:一是中医界坚守自己的完美,理论体系开始固守使之独一无二,坚决地不允许修改;二是中医界把西方医学视为对手,总希望在疾病的治疗上战胜对方,这个时期表现了很多有趣的案例,都充满着彼此斗阵的痕迹;三是中医认为自己发展不好是西医压制了自己。

中医药只是治病救人技术,从来没有敌人也不选择对手

而反过来,西医究竟是什么态度呢?实际上西医从西方而来,进入中国的历程也很曲折,在明代就开始了,但是来了我们把他同化了;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但是很微弱,老百姓并不接受。但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渐的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这个时期,中医学在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变数,最初来的时候对中医并不排斥,相反很多传教士为做好中西对接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西医的名词为什么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呢?是因为翻译的套用。这样的节奏完成之后,中西医其实是一个合作的开始,中国的医生开始学习一些西医学,西方医学也在观察研究中医学。这个阶段如果继续保留,中西医都可以融合为新的医学。但是没有,因为附着于政治的需要,中医成为了西医代言者和西方买办消灭的对象。

这样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医开始从合作变成了敌人。这个斗争,让中医在过去的几十年上百年中基本上没有的到发展,一方面是政权管理者中西医代言人对中医的固化,意思是中医就这样了,不能再发展了,似乎让中医从世界上定型,任何的科学技术与中医无缘,接触了就不是中医,所以今天还有搞笑的,说防疫中医戴什么口罩的言论;另一方面是从管理上固化,把中医医疗排斥在主流医学之外,中医名词被盗用的事实被忽略了。但这样的时代坚持并不久,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医重新活了过来。

这样中医就失去了被斗争,中西医都成为医疗卫生的力量,用于建设新中国。这个时候中西医是平等的受人尊重的,人民是平等的,职业是平等的,即使是赤脚医生也充满着劳动的乐趣和幸福。这个时代,身份的平等、职业的平等、价值的趋同,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在整个国家体系,简便效廉验是医疗卫生最应该的体现,因此都努力的表达这样的方向。能劳动锻炼就不扎针,能扎针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手术,这就是医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中,这是为了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为社会建设出了一份力,这种模式就是一种与社会发展同行与奋斗目标同行的模式,不去主张特权,由此简单的疗法更加的受到推崇。得病了几片药就好了,能劳动就可以了。作为医生的价值体现就是老百姓病好了,其他的并不需要考虑,不需要考虑住房和工资。

这样的环境下,中西医都是一样的,越简单越好,中医得天独厚,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几分钱几毛钱便宜的西药得到了推广。而在医疗设备上,中医院、西医院也没有很大的差别。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谁家有人要是做个手术,那是相当的厉害,大病。阑尾炎割了,就觉得这病也太大了,那个时候手术主要是妇科接生的需要。但后来市场化改变了这一切。

最先觉悟的其实就是西医学,其借助于社会环境下市场的开发,把设备及检验检查纳入了医疗的范围,适应了一些富起来人的需要,渐渐的富起来的人越多,就对自身健康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要求,刺激了西医综合医院的大发展。这样的刺激是全面的,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外科。手术开始做的多起来了,检查开始多了,用药也多了。这个时期在九十年代到目前成为常态。

中医在这个时期是被遗忘的角色,因为中医的简单低廉开发空间小,而失去了本该抓住的机会。市场化导致人民医院的膨胀,设备的更新,医院规模效应的形成,而中医没有实现这一点儿,反而因为各种对中医院发展西化的斗争而越来越失去了机会。市场化不充分,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吃中药一包药赚不到几分钱;针灸一次1元钱,抵不上手术切割痔疮;慢慢的很多中医外科走向了手术,传统中医外科疗法消失;临界的中医内科系统开始了介入治疗的探讨。市场化开始了大型设备检查的推行。

这样的环境下,中医接受了行业内的批判,不能够西化,为了不能够西化倡议不能够使用现代化技术、不能检查检验,外科技术发展不起来,发展不起来慢慢的就没有了话语权,导致中医连现代技术都要退避三舍拒之门外才是中医的谬论。中医门内的斗争和批判,导致中医很多人不敢向现代技术前进一步,如果大胆的开展这些技术就变成西化的标签。这严重的制约了中医的发展,一方面中医失去了接触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相反让社会都认为中医不能够使用检查检验,不能过做超声做影像,这个失去是中医作为医生医生身份的丧失。另一方面综合型人民医院已经把中医院远远的抛弃了,过去的兄弟同志关系,变成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这是遗憾。

但是中医界依旧有强烈的的使命感,那就是自己这么好的医学技术和理论,适应了百姓需要,适应了建设中国医疗大健康的需要,成本低、效果好、有优势,所以中医不甘心被国家医疗体系所抛弃。但这个努力的呼声,这个时候却表现的软弱了起来,因为突然觉醒之后发现中医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医,中医被现代拥有话语权的人和组织格式化了,被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教育起来的人们认为成了另类。西医排斥中医、同行内斗不休、社会不理解中医,这个时候中医从整体上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话语权,远离了人民。

中医药只是治病救人技术,从来没有敌人也不选择对手


但中医也是幸运的。不论是话语权在哪里,党和政府依旧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当下大健康时代的来临、中国梦的建设、文化自信的提倡,中医完全可以重新在新的时代找到机会:一是中医本没有敌人,中医只是治病救人,所以中医可以自然地放弃与西医学的斗争,学习借鉴,兼容并蓄。这一点儿,在新时代中医必须重新的定位,一方面适应国家大健康需要,简便效廉的相对劣势重新成为优势;二是慢性病方面的优势。三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优势。

现在是一个需要反思的时代,但我们习惯了大检查大包吃药的时候,应该沉下心来思考,我们抛弃了自己最有价值的中医而将西医学整体打包依附了西方,西方的技术、西方的医药、西方的标准,这么多年来我们发展了什么?不过是西方医药在中国的一个市场而已,我们只是消费者为西方打工而已。但,多亏了中医药的存在,当西方持续的西医药市场化的时候,中国市场带给他们巨大的利益,但是中医依旧坚守了自己的阵地。没有失去中医、没有抛弃中医,让人们在经历了非典、经历了新冠肺炎的疫情之后,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原来被一些人看不起、压制的中医在关键时候是能够照顾老百姓的,是可以撑起民族脊梁的,这就如每个单位的老实人,平时默默无闻,但是离不了,或者失去了才发现中医这么有价值。

中医西医的本来面目不是敌人,两者来源都是人类的实践,都凝结着心血和无穷的智慧,两者就是两套不同的医学模式,有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应该是比翼双飞,共同维护人民健康。所以两者不是敌人,而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宏观设计来讲,不能失去彼此,我们不否定彼此。

而之所以被压制斗争是因为一些人和组织。如今一些人专门的污蔑中医,打击中医,否定中医,这些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但从中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他们价值观的扭曲,所谓的科学精神,却不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而是个人的好恶。甚至一些民族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华文化,一些人被西方收买专门污蔑中国文化,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不否定中医就否定不了中国文化,所以中医被严重的怀疑打击,网络上分布着各式各样的谈论,这些现象和人值得重视。他们意欲何为呢?

中医药只是治病救人技术,从来没有敌人也不选择对手

历史的发展,中医从来没有敌人,也从来没有对手,中医只是一种学问和技术,一直以来勤勤恳恳的照顾人类,休养生息,它有不足,但是不能够否定。

一个老师讲的很好:不要抱怨别人怎么抹黑中医。接到病人,用中医中药治一个好一个,就是对中医最好的传承和传播,这就是中医复兴的希望,谁也阻挡不了,因为老百姓就认疗效。

对于中医,优势好的必须用好它,中医的不足应该改良它。看待中医不能一个角度,要从多元化角度看,要从是不是有利于人民健康的角度看,要从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来看。有一位医生讲到:很奇怪,许多国家现在高度重视中医药和传统医药,只有我们自己的国家的一些人一些组织要对中医赶尽杀绝。这是奇葩的事情。

当前必须齐心协力,无论中西医学,拿下病毒,回归健康才是王道。中医好用中医、西医药好用西医、中西医结合好就用结合,这是我们国家多么大的财富?如果只能是单打一,我们又该说什么呢?合作就是取长补短,就是你无我有的配合,通过一场疫情让老百姓了解,原来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中西医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战胜疾病,是融合中医西医的中国医学新模式救了大家,这就是这次疫情对中国医学的最大发展。

仅为个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