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第二次写贾平凹《废都》的导读,希望给您带来阅读贾平凹《废都》的兴趣。第一部导读请点击

我在第一篇《废都》导读中提到了《废都》是一部最真实的、最能感知人性、感知社会的小说,我预知《废都》未来10年内可能会再次绽放光彩,那么我的这种感应从而何来呢?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贾平凹感慨脑袋中间秃成溜冰场


我的这种感应来源于《废都》中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也来源于贾平凹创作《废都》时的真情实感,贾平凹经历了人生多种不幸与精神折磨以后创作了优秀的作品《废都》。

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儿子,是老婆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在外是你们的朋友,是单位的职工。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真正属于我的呢?真正的属于我的只是我的名字。可是,名字是我的,我从来没叫过我的名字,都是别人在叫。——《废都》中作家们对自我叙述的一段话。

这种强大的创作力源于贾平凹渴求去解决自身内心的问题;源于他正视了“名声”的压力,明白人们需要的不是为了记得“贾平凹”这三个字,而是人们需要了解生活的本质,所以贾平凹把压力变成挥墨的动力;最后也来源于他从失望的现实中重启人生的力量。《废都》就是在“唯有心灵真实,任人笑骂评说”的意志力中诞生了。所以《废都》让我感应到了它的伟大,感应到跟随社会变革所产生的聚变力。

我认为《废都》未来更成功不仅是贾平凹的作品的魅力,还有贾平凹给每个普通阅读本书的思考者埋下了种子,如今已经开始深入了人本性中生根发芽。这种本性的种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感应思维来浇灌,所以未来10年,在变革中,我们就会真实感受到这份《废都》的人性魅力。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今天我们去读《废都》,就与曹雪芹同时代人去读《红楼梦》一样,开始只是读故事的精彩,体裁新颖。而经历百年变革以后,《红楼梦》成为了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集大成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史料汇集。

农业革命几千年、工业革命几百年、信息化革命只需要几十年、接下来无论是智能产业或者绿色产业的变革只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会在不久未来再次真正感应到《废都》的力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应到它,这种感应也与每个人经历的人生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用自我人生去理解文字,当然还需要进修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这些都离不开人类最根本、最古老的感应思维,它是既有情感又有思想的认知原型,尤其是在中国恒古恒今的不间断文明中,象征与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发挥重要意义,得益于我们感应思维的不断增强。

感应《废都》中很有意思的文字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废都》中庄之蝶给赵京五题字

书中主人公叫庄之蝶,庄之蝶的夫人是牛月清,而接受诗词的赵京五是这两个人的熟人,所以从赵京五眼里来看这些诗词,就会想当然认为:“上句有个‘蝶’字,这是暗指了你(庄之蝶);下句有个‘月’字,莫非又暗示了牛月清嫂子?‘有致’、‘无聊’能想出,‘来’与‘去’我就弄不明白了!”

其实这句诗词是清·赵仁叔的《佚句》,意象虽无新奇,却让人感到惊艳,春风本寻常,蝶来便有致,明月本无情,人去生无聊。所以书中庄之蝶回了赵京五一句话:“赵京五索字,遂录古人诗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果单从诗词理解上来看,赵京五的话语直白的描写一些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态度,过于主观,缺乏严谨审美态度。所以庄之蝶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便说明了我们对于常识问题以及专业类常识问题的了解需要实事求是。

但是有些时候诗词意境每个人看到的略不同,就如我们再把《废都》中庄之蝶与夫人牛月清的夫妻关系拿来与这句诗词对照,又会从赵京五话中体会到作者巧妙的铺垫故事的情节,庄之蝶与其它女子的关系,又牵连着牛月清。

每当读到这些地方,每个人不同的感应思维就使得猜测剧情变得很有意思。这也许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一部好的作品咀嚼着“五味人生”的味道。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想象的“味道”,为什么会突然让我们感应到有意思,并开始卓有兴趣的继续阅读呢?

感应思维

什么叫感应思维?感应思维本身就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看到日出就会想到希望,日落就会想到衰亡;夜晚的月亮在不同的心境下又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把酒言欢时它是永恒、幽美、纯洁、自由的明月;落寞哀伤时它是忧伤、凄凉的孤月。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感应思维

感应思维是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的,可以把表述变得更具有魅力,人们通常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现象用隐喻表现,有时候通过象征的手法把感情表现的更丰富;感应思维还应用在社会与科学发展上,具有强大的证伪能力,比如薛定谔的猫,讽刺量子力学中的量子不确定性。

量子力学认为两个量子存在纠缠,无论相距多远,一个量子假如正向运动,另外一个一定会出现随机状态的正向或者反向运动叠加状态。这里肯定它们确实在他们距离上会产生感应,但随机这个词却不够科学,或者根本解释不了任何规律。所以薛定谔与爱因斯坦都不认为这种随机规律会定性。

我们无法定域或者准确的描述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利用证伪的方式来体现它的状态。所以薛定谔的猫理论就出现了: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薛定谔的猫

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当我们打开箱子时候,猫是不可能存在生死状态的叠加,所以成功的通过实验进行了证伪。但是证伪并不是只是指明错误,而是规范为了研究路径,比如通过证伪,我们就去研究更多有用的量子理论。量子的距离感应与运动特点可以研究量子通信,还有量子电脑的研发。在研究中排除不确定性,而是排除法,最终促进了科学发展。

现在有很多文学创作者也喜欢取名是薛定谔的文艺猫、薛定谔的思维猫等,其实这些小的现象反映感应思维在文学创作与科学创造是相通的,所以我们看待文学创作中的感应思维需要尊重它的严谨性、严肃性,表现力。

细说《废都》中的感应思维

《废都》中有一头奶牛,来自道家仙山终南山,奶牛有人的思考。庄之蝶说“牛像个哲学家”后这牛从此就开始以哲学家目光看待这个城市了。奶牛反刍后就有了思想(反刍:俗称倒嚼,牛的胃会保留一些未消化食物在返回到嘴里,定时进行再次咀嚼,一般都是夜里)。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废都》奶牛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奶牛会说话,是被拟人化了还是隐喻着一些道理呢?通过我上边的感应思维的列举提醒我要严谨的思考,所以首先要对牛的历史有个认识。

牛在中国古代被认定为力量大、具有灵性,性格上温和良善、任劳任怨、敦实、能吃苦、无私奉献,所以受到君王们的尊敬,体现为它在祭祀等级最高,牺牲这个词就是牛字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指的就是色纯体全的牛,只有天子祭祀才能用到,所以牛的级别很高。为了保护农耕牛,中国有些君王都立法“杀牛偿命”。

从牛在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地位可以看到《废都》中奶牛的开始有了思维,首先是站在“上帝”角度进行着善良的忠告,我们知道牛的一直无言的。为什么突然会有了思想开始说话了呢?这里不仅看不下去了,还表现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牛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所以牛又在说了: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奶牛的不平叙述


每当读到牛的思想时候,虽然只是一只奶牛在讲,但我们仿佛在听到书中的各类杂乱的声音在叙述。

其实并不是牛在说话,而是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自我心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不公平使得我们能感应到牛的情感,一下子分散在书中每个句子的感应思维被奶牛说话而聚集在一处发散开来,是通过一头奶牛来叙述了自我生活感悟而已。

所有这里的奶牛思想的现象并不虚幻,而是贾平凹现实运用了我们每个人的感应,让我们有真实感情与书中情感相互碰撞,我们每次读书时候悟到的思想大多都没有及时被释放,而在《废都》中奶牛成为了感应思维的点睛之笔,一下子就唤醒并映照了自我现实中每个人的经历。

总结:真的只有牛与上帝是无言的吗?

百鬼狰狞,上帝无言,星有芒角见月黯淡——庄之蝶送给“企业家”黄厂长的字。

《废都》中奶牛曾经也说过:“牛与上帝无言”。

贾平凹也曾经对“上帝无言,百鬼狞”这句进行了感慨:“初读时怦然心动,过后越嚼越有味,再不能忘”。这句话原文出自康有为的《出都留别诸公之一》中:“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

这句话意思是社会丑陋的百态,上帝看了都无话可说了吗?从康有为这首原诗句背景可以看出,康有为请求变法失败,愤愤不公的心情。当时清政府的“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拯救中国,因为这些改革根本上还是服务封建统治的,最终想打破原有的思维是很难的。所以这里是叙述着时代的无奈。

我们再来看看关于贾平凹对“上帝无言”的简述,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后记

一部在未来10年内会再次流行的小说,不剧透导读《废都》(二)

《废都》后记

关于“上帝无言”有很多的无奈,包括了作者本身的努力不能被认可,而感慨命运;包括书中所述社会本身无奈,包括诸多无良商贩与假药“企业家”的行为,面对洗衣粉油条、白灰涂抹的柿子饼,假药等;还包括了很多背后不想说话的“牛”,一辈子辛苦,淳朴善良的牛却突然有了思想,开始发声。

之所以会有“上帝无言”,就是因为我们感应思维不是万能的。

我们总是希望有因果报应,感应思维让我们多做善事会有好报,如果做了坏事会有恶报。感应思维使得我们感应很多,感应环境包括好与坏、得到与失去,真实与虚幻中,但是我们总是这样对比着,如果哪一天,我们感应是好的善良的方向,没有得到好的报应;感应到我们应该会成功并获得奖励,却没有得到;感应到对方是真实,但却是虚幻的,被欺骗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很多人只能找个理由搪塞自己,或者安慰自己可能那些地方做错了,届时就会把自己比作上帝与牛一样,默默的无言看着这个世界。

上帝无言,我们不可能成为上帝。所以我们不需要无言面对,生而为人,有感应思维正常,我们要用这种思维发声,当感应遇到每件事情,用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证伪,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让感应思维不受限制,避免“上帝无言”的状态

阅读需要感应思维,生活中也是一样需要它,这是我从《废都》中感应的那么一点意思,希望您也能看出《废都》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