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影视剧耽误了原著的《倚天屠龙记》

受影视剧的影响,大部分金庸剧迷会把《倚天屠龙记》的重点放在周赵殷韩四女争夫之上,尤其是张无忌对待感情优柔寡断的性格,让这份纠结的情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但细观《倚天》原著就会知道,这绝不是一部只知儿女情长的武侠小说,只不过在影视剧的演绎编排之下,让这样一部足见众生相的宏观之作,定调为四女争夫的小情小爱被大众所认知,未免太过遗憾

在《倚天》之中,最为突出的是七侠之义、爱子之情、敬父之心三种情感,所有主线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存续都寄托在这三种情感之下。在这三种赤纯至极、超越人伦天性的情感对比之下,四女争夫显得何其浅薄。

武当七侠——兄弟之情,无人再出其右


这可能是武侠小说之中所能描述的最好的兄弟情谊。书中有两个细节,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心酸之情犹如蓄洪潮水初泄,在不觉之间令人潸然泪下。

其一便是张四侠张松溪十年草灰蛇线,伏下三桩恩惠化解龙门镖局灭门之仇。当张翠山夫妇十年后从冰火岛返回中原之时,武林各门各派齐上武当山,逼问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但在这些讨说法的人当中,唯独少了最理直气壮的苦主——那群为龙门镖局报仇的人。

这是因为,这些要为龙门镖局报仇的人,事先就已经被张松溪摆平了。

很多不读原著的人不太了解四侠张松溪,影视剧的改编基本上都对他一笔匆匆带过,扮演这位智谋无双张四侠的人也从不是什么娱乐圈有名有姓的帅哥,观众对他的记忆点近乎于无,不能不说是改编的一大遗憾。

因为他不仅是武当七侠中的智商情商双担,更是展现武当七侠情义的一个重要承载。

在张翠山生死不明的十年里,张松溪为了化解张翠山身上的不白之仇,十年来明察暗访,等候机会,看似机缘巧合,这其中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心思,又岂是短短几句话能够轻描淡写带过的。性情直爽如莫声谷并没有听出这其中的深意,但张翠山刚听完张松溪所说的就立刻哽咽了。


被影视剧耽误了原著的《倚天屠龙记》

2003年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 | 张三丰及弟子

第二个细节,则是周芷若于少林屠狮大会上大展神威,连战武当俞二侠和殷六侠。

俞莲舟心知竭尽全力也无法从周芷若的鞭圈中脱困,但他爱护师弟,想要以身试鞭,拖时间好让殷梨亭能够看出周芷若鞭法之中的门道。可殊不知殷梨亭也是这么想的,“宁可自身先撄其锋,好让师兄察看她鞭法的要旨,当下不肯递剑”。于是一个以命试鞭,一个却不肯递剑。

书中这两个细节可谓将武当七侠彼此互相扶持、无条件的包容理解、并肩作战、不问生死的情义描写的淋漓尽致。

此后的金庸作品,纵然也有只为一诺奔走一生的江湖情义,但却总是少了几分七侠之间那种全然一体、不问生前身后名的味道。


谢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冰火岛上,张无忌一声啼哭,唤回了谢逊发狂的心智。谢逊听得张翠山夫妇要将孩子认他作义父,无不感慨的说,我的孩儿若不死,今年也有十八岁了。

其实谢逊在走上复仇之路之前,也曾经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他为孩儿取名无忌,大有让其逍遥一生无所畏忌、天下任我行之意。当然,凭借谢逊的实力,以及当年明教四大法王、左右使者俱在的全盛时期,谢逊将一生衣钵传于其子,让他在江湖上横着走并不是一件很难达成的事情。

但父母之爱子,当为其计深远。谢逊并不盼望其子成材立业,只盼他一生无忌,足见其爱子之深。

冰火岛上,谢逊将这份豁达厚重的父爱转而寄托给了张无忌,将自己未能抚育孩儿长大成人的遗憾和痛楚转移到义子的身上,还把平生所学武功心法尽授予他。当十岁的张无忌踏上中原的土地时,看上去还只是个武功一般的毛头小子,但实际上活脱就是一本行走的武林秘籍。

少时无忌,老而不悔。

谢逊为张无忌所取的名字,注定了谢逊后半生都在为这个名字中寄托的“盼他一生无忌”的美好愿望所奔走。这也正是金花婆婆能够轻而易举地从冰火岛带走金毛狮王谢逊的原因。无他,唯爱而已。

而当谢逊明白过来这是金花婆婆的骗局之后,他也只是淡而决然的离开。

“你不肯为我探访无忌,那也由你。谢逊唯有重入江湖,再闹个天翻地覆。”说罢扬天一声轻啸,纵身而起,从西边山坡上走了下去。


被影视剧耽误了原著的《倚天屠龙记》

朗声旧版《倚天屠龙记》


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抱着屠龙刀垂手而立,耳边是灵蛇岛北边刮来呼呼的风声,但他心里却早已做好了要重新再与整个江湖为敌的准备。

金毛狮王谢逊,何其英雄的一生,满门被屠他没有低头,人心向背他没有低头,人生中唯一一次低声下气放下屠刀,只是为了他的义子无忌能够真的无忌一生

张无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倚天》之中,除了倚天屠龙的暗线之外,还有一条贯穿全书的明线——张无忌寻父。

除了在冰火岛上的十年,张无忌此生从此失去了和父母至亲共聚天伦的机会。张翠山夫妇自刎武当山之后,张无忌在练成九阳神功的前十年,都在被江湖中人追杀逼问义父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而在练成九阳神功之后的人生,却都在为找寻义父、解救义父而努力。

赵敏仅凭一撮金毛就能将张无忌从喜堂带走,赌的不只是张无忌遵守江湖信约,更是张无忌的一片淳淳孝心。

张无忌可以说是一个平生无大志的人,他受情势所迫当上了明教教主,在明教掀起的全国各地反元起义展开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却对属下发下重誓表示自己绝不做皇帝。

他有着冠绝江湖的武功,却一点也不想做天下第一。他有四位红颜知己,却一直对她们四人的感情犹豫不决。

纵观全书,张无忌唯一清晰明白的表现自己的欲望的一次,就是以毕生所学,换取义父谢逊的平安


被影视剧耽误了原著的《倚天屠龙记》

2003年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与谢逊父子重逢

少林寺上,张无忌三闯金刚伏魔圈,拼尽全力营救谢逊。张无忌已经从那个对自己的义父满腔孺慕之情的小小少年,变成了与义父谢逊齐肩甚至超越了其成就的所在。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张无忌在幼年之时,受谢逊教养之恩,当他终于成长为一棵能够为他人挡风遮雨的大树之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尽所有,回报谢逊的教养之恩。

金庸曾经遗憾把张翠山之死写得过于潦草,因为那时他还不懂得张三丰百岁之际痛失爱徒的消沉哀痛,只草草写道,“翠山,翠山,你拜我为师,我活到一百岁有什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什么用?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而数年后,当金庸尝到痛失爱子的苦涩之时,却在新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后记重新写道:

“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如今,终于轮到我们来感受这一番人间真实。金庸虽斯人已逝,但襄阳还有纪念先生的烟火,婺源仍有为先生树起的路牌。其情犹在,其义仍传。与其说金庸的逝去是一次故人的辞去,不如说这只是一次“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短暂江湖拜别。

正如《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中杨过所言: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