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山脚下谒启圣


关键词:启圣王林 鲁国虎将 尼山“野合” 含辛育子

一个天朗气清的初秋下午,离我从曲阜东站返回淄博的动车还有3个多小时的时间。心疯病的我,不听当地朋友的劝阻,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梁公林的市内公交车。向着曲阜城东13公里处的一处圣迹绝尘而去。有人来这儿说是拜谒启圣王的,有人说是来拜谒叔梁纥的,而我却是来拜谒齐国公的。


防山脚下谒启圣

这里南依防山,北邻泗水,紧靠327国道。据说这里是一块上等的风水宝地,长眠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孔老夫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以及他那个身有残疾的哥哥孔老大孔孟皮。许多人知道我沉浸于齐文化,今天到此造访肯定与齐国沾边,否则我是不会心急火燎匆匆至此的。这话一点都不假,且不言孔子的母亲和兄长是否与齐国有染,仅仅他老爷子叔梁纥在公元前556年秋天的齐鲁防邑之战那截子,我就可以有理由充分地将其划定我所涉及的范围。这是一场齐国出兵讨伐鲁国的战争,目标是鲁国北部地区。春秋战国那时候,诸侯国之间无需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找个借口就可以进行攻伐掠地。齐国强鲁国弱,欺负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当时由齐侯率领的一路人马包围了桃邑,另一路由齐大夫高厚带领的人马包围了防邑。这时候的鲁国大夫臧纥、臧畴以及叔梁纥都被围困在了里边。在此情况下,鲁国赶紧派出军队前往增援。但是,援军摄于齐国兵团的威力,行进到防地附近的旅松时,便缩头缩尾地不敢向前挺进了。面对这种危急的情况,大智大勇的叔梁纥和臧畴率领三百壮士,趁着夜色保护着大夫臧纥向外突围。他们绕过齐军的道道防线,经过诸多曲折和险阻,终于到达了鲁国援军的驻地旅松,化险为夷。然后,与援军会合的叔梁纥又率部重新杀回防地,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一举打败了兵强马壮的齐国军队。这一年,叔梁纥凭借偪阳之战立下的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终于跻身于士族阶层。其实,叔梁纥他本身就不是出身于平民百姓家庭,他是公元前11世纪周代诸侯国——宋国国君的后代,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后来,叔梁纥的祖父从宋国流亡到了鲁国的昌平陬邑,担任了防邑大夫。这个不大的职位是不能世袭和继承的,所以到了叔梁纥父亲伯夏这里,就变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儿,不用问还是十足的布衣平民。不过,他有着巨人般的身材,而且武力过人。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家里做普通百姓,决心凭着浑身的力气,自己出去闯一番世界。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抡斧挥刀,拉弓射箭,都需要强劲的气力。可以说,有力气就能打天下,就会有饭吃,用拳头就可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叔梁纥不但身材魁梧高大,体格威猛强壮而且武力盖世,技艺超群,不愁找不到用武之地。他几经周折,投奔到了鲁国贵族孟献子的门下,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说起这孟献子呀,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鲁国孟孙氏第五代宗王,姬姓,名蔑,谥号献。是鲁国孟氏家族振兴的重要贡献者,春秋中期鲁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梁纥凭借着超强的武艺,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多有建树,逐渐得到孟献子的信任与器重。被孟献子称赞为“有力如虎者”,并与其属下的大勇士狄虒弥、家臣秦菫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


防山脚下谒启圣

下梁公林站点不过几十步,路南就是一座用石块垒成的林园。沿林园西墙南行200多米,坐北朝南的启圣王林门就那么庄严肃穆的在等候着。不知是什么原因,既没有售票员,也没有守门人,侧门就那么安宁地开启着,任我自由自在地步入了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私家陵园。据史料记载:鲁襄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之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十七岁那年,其母颜征在过世,与他父亲合葬在一起。关于这段历史,《礼记·檀弓》曾这样记载:“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到了千年后的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追封颜征在为“鲁国太夫人”。当时,宋真宗在追封孔子门生时,多为博兴伯、寿光伯等封号,上升到国公的独有叔梁纥一人。当然了,这完全是沾了儿子的光,就连那身体残疾的孔孟皮也被称之为“圣兄”,给他的老爷子弄顶“齐国公”的帽子戴戴,那是没有问题的了。沿袭着北宋的封号,到了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元文宗又加封叔梁纥为“启圣王”,加封颜征在为“启圣王夫人”。金正大年间,孔子第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在其所著的《孔氏族庭广记》中记述:“今墓前有齐国公庙,廊庑祭亭……每岁时子孙祭飨焉。”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济宁路总管张亚中捐俸于梁公林内建石仪、石门、护坟墙、享亭等。清康熙十年(1671年)孔子六十七世孙孔毓圻庀材鸠工,筑内外围墙,建享殿五楹,并增建林门三楹。1983年大修。当我回味完站立一旁的梁公林简介后,对这座古柏森森的圣父墓园,有了个大抵了解。


防山脚下谒启圣

沿40多米宽的神道一路前行,苍劲古拙的松柏树分列两侧,俨然两队忠于职守的仪仗队在执行着上峰的命令,在迎接着我这位不速之客。歇山琉璃瓦顶的启圣王享殿就在南北甬道的尽头等着我,它那古色古香的艺术风格,让我一走进启圣林便有了一种吸引力。一边走,与之相关的事情便浮现在眼前。

这是光阴定格在公元前554年的一段图影:叔梁纥在防邑之战结束后,由战争上得胜归来时,已经63岁。虽说他在外边戴有美丽的光环,家中事却并不如意。想来他的夫人施氏一口气给他生了9个孩子,却都是丫头片儿。没有名分的小妾虽说给他生了个儿子,却先天性跛脚,是个残儿。按照当时的习惯,9个女儿都不能继嗣。病足的儿子同样不能,忧心后继无嗣的叔梁纥只好将同宗侄子邹曼父承祧为嗣子,接到邹邑官宅与残疾儿孟皮同居。告老还乡的叔梁纥虽说从形式上看似有了继承人,心中却总是迈不过这个坎,整天陷入深深忧虑中。贤惠达理的夫人施氏看在眼里,于是便对夫君说:“我也已年逾六旬,不能为您留下子嗣,心里甚是不安。如今您也步入老年,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下去了。我听说30里外有家姓颜的先生,家有三个女儿,都尚未嫁,不妨您向颜家求婚,为我家生个儿子延续香火,也不辜负天意祖宗。我如今身子骨也不灵便了,彩礼已经备好,只好让夫君亲自跑一趟了。”叔梁纥见贤妻一片真心诚意,感到十分激动,于是便带上备好的聘礼,驱车来到了30里外的颜家求婚。说明来意,早就钦佩叔梁纥为人和他为鲁国做出杰出贡献的颜老先生,双手握住叔梁纥的手说:“将军为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请将军回府,我去做孩子们的工作,婚姻之事请放心就是。”叔梁纥走后,颜老先生对他的三个宝贝女儿说:“刚刚陬大夫上门求婚,我和你们商量一下。他的父亲和爷爷虽然不是王公大臣,但是他们祖祖辈辈却都是正统显赫的王族血统。而叔梁纥本人呢?身高9尺有余,臂大腰圆,十分魁伟健壮,武功盖世无双。当年偪阳之战,鲁军刚走到城门一半,悬门突然落下,多亏叔梁纥大夫反应迅速,奋力将悬门抵住,直到鲁军完全撤退,方才放下悬门,此事震惊诸侯各国。在前两年齐鲁防邑大战中,齐国的十万大军团团包围了防邑城,防邑城中臧纥绝望的准备自杀,增援的部队因害怕齐国的威势而迟迟不敢向前。如果不是叔梁纥临危不惧,率领300士卒拼死救出臧纥,然后又突入城中竭尽全力抵挡齐军,直逼齐军只好退兵。假若不是叔梁纥将军的智勇双全,如今的防邑早已沦为齐国的版图,鲁国也就灭亡了。陬大夫是世间大英雄,让人敬佩啊。”然后,颜老先生话柄一转又接着说:“现在,叔梁纥生有9女不能继嗣,虽有一儿,但有残疾。如今准备聘我家女儿为妻,这也是我颜家的荣光。叔梁纥大夫除了年龄大一点,性格严肃一点,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毛病。”颜老先生一口气说完叔梁纥的情况,然后用征询的口吻问:你们三个谁愿意做叔梁纥大夫的妻子呢?”


防山脚下谒启圣

一阵凄厉的乌鸦叫声从高大而茂密的古柏枝丛跌落,似乎直击我的脑瓜。一下子将我活生生的画面截断,顿时又还原为眼前的景象。精美的望柱左右而立,彰显着主人的尊贵气象,古拙的文豹相对而望,安静沉稳中透出飞扬灵动;奇异的甪端安卧古木浓荫,专侍齐国公的传唤;凝炼粗犷的翁仲神韵十足,内敛幽默的风采引人深思。经过这组精致无限的金代石雕艺术品,面阔五间的叔梁纥享殿,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了我的面前。站在殿前的长方形露台上,一边欣赏着这前后廊式木架、单檐、檐下施交麻斗叶的建筑艺术,一边回味着八角廊柱上的减地平牡丹、荷花等精美纹饰的内涵。任由思绪在古柏如虬老楷成荫的陵园中独自翱翔,去寻找和我对接那段历史的天空。


防山脚下谒启圣

颜老先生说完后,厅堂内一派寂静。大女儿、二女儿面面相觑,最后都默默无语地低下了头。情窦初开的小女儿颜征在非常乖巧懂事,她见两个姐姐沉默不语,已经猜透了她俩的心思。她对父亲的话反复考虑了一会,便对父亲说:“孩子应该听从父亲的话,何需征求意见呢?”颜老先生听罢小女的话,异常激动地说:“征在真是父亲的好孩子,懂得为父的心思。”叔梁纥得知颜氏幼女征在同意了这门婚事,高兴得有点儿心花怒放,遂择日亲自登门迎娶。这一年的秋天,叔梁纥带着四人花轿来到了颜氏的家门口,将心仪已久的美丽夫人颜征在扶上了归家的路。在轿夫们颤颤悠悠的节奏中,不大会儿轿子便来到了尼山脚下。花季少女的小征在见漫山遍野的红花绿草,鸟飞蝶舞,又有那尼山的溪水潺潺流淌,这无尽的风光对从小在家严守闺房的她来说了,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今有夫婿相陪,少女变成了少妇,禁不住芳心摇曳,应该趁机和丈夫在这美好的地方享受一番。再者,轿夫们也走累了,该歇歇脚了。夫人的心思叔梁纥心知肚明。立即对轿夫说:“停,你们在这里歇息一会,我和夫人下去走走。”一对极不相称的老夫少妻,出现在不远处的密林草丛中。颜征在的酥嫩玉手被铁钳般的大手紧紧攥着,生怕跑了似的。小鸟依人的颜征在和枯树新芽的叔梁纥在鸟语花香的尼山深处,似乎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天性,禁不住地嬉戏打闹起来。闹着闹着,一个是春心荡漾,恣意无限;另一个枯木逢春,激情澎湃。于是在天地之间,演绎出了一幕自然和谐的巫山云雨图。正是这尼山脚下的天作之合,为日后太史公在《史记》所记载的“野合”埋下了伏笔。正是老夫少妻的这次“野合”,颜征在竟然怀孕了,老叔梁纥那高兴劲,真是难以言表。日后的许多日子中,夫妇俩三番五次地登上尼山,跪拜山上的神灵。公元前551年的8月27日,在南方的天上有一对麒麟朝鲁国的防邑飞奔而来。一声天籁般的男婴啼哭从叔梁纥的家中传向长空,回音久久不歇。这个哭声宏亮的男婴,便是日后的中国儒家创始人、光照千秋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老夫子。关于这一段情景,史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征在夜梦二苍龙,自天而下,固生夫子。有二神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之,天奏钧天之乐,列于颜氏之房。空中有声高感生圣子……”叔梁纥有感于这个男孩是他和妻子颜征氏在尼山之丘的性爱结晶。于是就为其取名为丘。这便是孔丘之名的来历。公元前548年的冬天,年近古稀的叔梁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躺在病床上的他,一手拉着年轻美貌的娇妻颜氏,一手抚摸着年仅三岁的儿子孔丘,感慨万千,禁不住老泪纵横哽咽着说:“我要走了,丘儿尚小,孔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丘儿的身上,教养儿子的重任全托付给你了。”颜征在如鲠在喉,抹着泪水对丈夫说:“夫君放心就是,你的话我全记下了。”贤妻诚恳的答复,让叔梁纥深感无比欣慰,微微点了点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一代豪杰叔梁纥永远地离开了人间,长眠在防山脚下。


防山脚下谒启圣

通过享殿右侧的掖门,进入了朱红围墙的梁公墓园,孔圣人的父母以及他那同父异母的跛脚兄长,便静静地躺在这块清净肃穆的泥土之下,坦然接受着人们的凭吊和祭祀,享受着他人无法享受到的哀荣。一座墓丘前的高大石碑告诉我,它身后那座圆圆的封土,就是孔圣人亲生父母叔梁纥和颜征的合葬墓。虽说碑身上只有用篆书镌刻有“圣考齐国公墓”文字,并没有标明“启圣王夫人”或“鲁国太夫人”的名讳,无数铁证早已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告诉后人,如果不是眼前封土内的这两个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得改写。此时此刻,伫立于启圣王墓前的我,没有再对“鲁国三虎将”之一的叔梁纥去追忆和缅怀,无形之中,倒是对孔子母亲颜征在多出了几分思绪。


防山脚下谒启圣

中国之所以能够出现“天之木铎”的孔子孔圣人,与其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是密不可分的。面对着天下母仪典范的圣母颜征在,那些鲜为人知的教子故事纷纷从地下的草丛中冒了出来。孔子的父亲去世后,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庞大的家庭中,关系错综,矛盾甚多,这对孔子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颜氏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然地带着3岁的儿子离开了夫家,前往都城曲阜。她想:娘家在鲁都是大姓,娘家人会对他们孤儿寡母另眼相看顾的。另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是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能给儿子的日后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颜征在深谙学习的最好导师在于兴趣,由于他们的住所与宗府相隔不远,所以每到举行祭祀的时候,她都想方设法的让小孔丘前往参观。正因如此,孔子打小就对祭礼了如指掌。受此影响,他时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品,模仿着祭礼过家家,并像模像样地上香、献爵、行礼、读祝等。颜征在还让儿子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以便将来从政治国,辅佐明君。其实,弱小年纪的孩子很少会喜欢上祭礼这种枯燥无味的活动,孔子的喜好主要是来自母亲让他经常观察贵族习礼,培养他从事这种活动的兴趣,才使其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习惯。实际上,颜征在的父亲也是个饱学之士,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知礼,足见其开明程度。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和学养,还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了较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到了自己的新家,拿出三间房中的朝阳间作书房,准备孔丘满5岁的时候教他念书识字。为了日后打下较好的基础,她先收了5个小孩子在家中教授启蒙书籍,以得到每位学生家的束修,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他们母子二人。多才多艺的颜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主课的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学习礼节和礼仪等社会知识。孔子不到6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颜氏又招收了几个小学生,天资聪颖的小孔丘竟然成了他母亲的好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孔丘不到10岁时已经完全掌握了全部的发蒙功课。因他记忆出众,喜欢思考,又爱好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的办私学、兴教育,都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按照当时规矩,孩子10岁时就要跟别的老师去念书。颜氏主动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儿子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府,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开始了他学习《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孔母送孔子学习的地方叫“庠”,是正宗的官方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正规化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公室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这段时间,孔子他在家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在外受到学堂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再者还得到了颜氏宗亲的支持,以及鲁国姬姓大族的照顾。孔子17岁那年,相依为命的母亲颜征在因操劳过度,不幸离世,终年仅仅30几岁。颜氏走了,她没有像日后的孟母教子那样事迹突出,少了些许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而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代圣人的身后,能不站立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吗?


防山脚下谒启圣

偌大的墓园阴森幽静,不知为什么,这里完全没有孔林中的热闹,甚至让人有点儿窒息的感觉。整座陵园中只有两座孤零的坟墓,都因沾了孔圣人光的缘故,打上了“圣”字的印记。我认为,孔子的父亲称之为“圣考”、“圣母”倒还容易接受,不是我鄙视残疾人,“圣兄伯尼墓”的文化符号,其含金量真是有点儿微乎可微了。紧紧盯着“圣考齐国公墓”几个篆字,心中大有点忿忿不平。想那圣母颜征在为了孔子的成长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大心血呀,死后享受不到一点哀荣,甚至连名讳都不能在碑上体现一下,形式上还不如那个跛脚孔老大孟皮呢,这男尊女卑的旧习俗也有点不太地道了吧?想到此,心中不免为孔母颜征在叫起屈来。由之,心头涌现出来的“鲁国太夫人”光辉形象,却愈来愈高大起来。至此,我恍然大悟,仿佛明白了大象无形的道理,对着没有颜氏任何标识的封土,投去了敬仰的一瞥。

(启圣王林:山东省曲阜市城东13公里处防山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