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文|小墨

一個人很容易做到在人前的時候,收起自己的邪念,偽裝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君子,但是卻很難做到在獨處的時候,還能夠秉持內心的信念,不破壞自己內心的良知。

獨自靜處的時候,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他所有的思想都是內心道德品性的完全展現。

獨處的時候由於寂寞,思想變活躍起來,這個時候不光平日裡的善心,就連內心的那一些私心雜念,都跑出來,流露出真實的一面。

這個時候管理自己內心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自己的良知。

《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大學》之中有這樣一段話: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所謂使意念真誠,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像厭惡惡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色那樣,一切都發自內心的真實,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滿意足。所以君子哪怕是一個人獨處,獨自的時候一定要戒慎。

這一句話就是儒學之中“慎獨”的道理,朱熹也稱這一篇章為“傳之六章,釋誠意”。就是自己內心發出的初念,道德修養的最真實的一個狀態,一切產自於自然,一切不做作。

一個人獨處一室的時候,除了自己的良知之外,已經沒有了第三雙眼睛注視著自己。

這個時候,內心的信念,漸漸都會完全的展現出來,而這也是大多數人難以逾越的內心深淵,他的惡行,他的人生的另一面,都會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來,能否控制適度,讓信念純淨,則成了重中之重。

《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是晉靈公,晉靈公奢侈無道,也不理朝政,一味的去滿足自己的生活。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叫趙盾,是他的大臣,就整天勸他,大概意思就是說:“你身為一國之君,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品德,不要整天荒淫無道,像你這樣爛泥扶不上牆肯定是不行的,這樣整個國家都會被你敗光。”

這個時候晉靈公就看趙盾不順眼,頓時就起了歪主意,就派了一個殺手,想解決趙盾。

當殺手找人算了一卦,挑了一個好日子(話說這種事也有風險,所以要挑一個良辰吉日)。

當殺手跑到趙盾家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好在凌晨3點多左右,而趙盾有一個習慣,每天三點多就已經起來,把官服穿的整整齊齊坐在那裡閉目養神,等待著上朝。

殺手看到了趙盾這一行為之後,心裡特別感慨,就覺得趙盾這個人靠譜,在別人沒有看到他的時候,都這麼恭恭敬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真是國家難得的人才,偏偏晉靈公這個糊塗蛋卻要殺了他,真是難以理解。

殺手就想:“如果我殺了他,那豈不是對不起國家嗎?但是我如果不殺他,那自己也難以交差。”

這個時候殺手想了一下,被逼無奈,就撞樹自殺了。

《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在這個故事中,趙盾正是因為自己慎獨的行事作風,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對於人生來說,慎獨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生理念。

“慎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抱著一種僥倖心理,想著反正一個人獨處又沒有人看到自己,就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但是當他擁有這種心態的時候,就是人生糟糕的開始。

慎獨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修養自己品德。

只有不斷修煉自己慎獨的德行,才能獲得真正高尚的道德修養,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所有信念都會在生活中的點滴顯露出來。

《大學》:“慎獨”,謹守清靜的心念,方為君子之道

有人獨處一室時,自以為沒有人發覺,但是自己的想法總會不小心流露出。那些平時被理智所遮蓋的慾望,就會偷偷跑出來,引誘著自己去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說一些不合理的話,而導致人生會變得越來越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