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2020年刚开始,网络上就结结实实爆出了一个大瓜。

一篇博士生导师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居然大谈特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这就是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徐中民7年前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已经在知网撤稿,涉事期刊《冰川冻土》也发布撤稿声明并致歉。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既是作者导师、又是该刊主编的程国栋回应称,对论文赞美自己一事不知情,已引咎辞去杂志主编一职。但是,这件事并非单纯的“拍马屁”。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细心的网友发现,该论文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金额为两百万元人民币。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经查询,该论文确实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同时还有四篇著作为该项目成果。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学术丑闻加上金钱黑幕,一时之间,舆论沸腾。

《冰川冻土》听起来挺像个科幻小说杂志的名字,但是本身定位却是硬核得不能再硬核。

它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期刊,也是中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

虽然较为小众,但是含金量可不低,科研工作者们扎根于自然环境恶劣的冻土区、高山高原、干旱地区,科研成果累累。

这本是科学的净土,实干者的乐园,却被曝出这种丑闻,瓶子义愤填膺地去找到了这篇论文,“拜读”之后,感觉事情好像并不简单。

为了避免有人断章取义,先贴两张原文。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这还能是拍马屁?这就差指着鼻子骂人了。字里行间稍一咀嚼,简直字字诛心。疑似讽刺署名和被侵占成果问题: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拐着弯讽刺科研管理问题: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隐射讽刺利益集团,干涉科研或者参与了利益分配: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讽刺目中无人,管理混乱: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咱也不知道这位和他导师有什么恩怨情仇,但是在这件事突然火爆的前几天,即1月7日,他的导师程国栋院士被提名了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这么一搅合,这事儿大概率得黄。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除了背刺自己导师,徐对自己的同门们也“重拳出击”,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吐槽不断,且直接。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对工作单位的领导们也没有嘴下留情,这种莫名的偶像剧嘴臭男配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再看他近期发表的一篇推文,也提到了自己写“师娘的优美感”前后的心理活动。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联想到康德的这篇著作,不得不说读书人骂人和玩梗一样厉害。

其实除了这篇论文,在阅读同一系列的其他论文时,瓶子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点,徐在很多很多地方提到了“十年铸一剑的精神”;“江海纳百川的气度”;“长空挥彩笔的志向”。

这些文字其实是有出处的。

多年前,徐中民出版了一本书,名为《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的,内容框架与上述受争议的论文基本一致。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其导师程国栋为这本书作了推荐:科研人员要成其大,一要有十年铸一剑的精神;二要有江海纳百川的气度;三要有长空挥彩笔的志向。

而反观近日程国栋接受采访时表示:“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

一无所知似乎讲不通吧?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说了这么多,大家瓜也吃了,后续应该还会有新的消息。

但是如果大家只看到200万、师娘到底长啥样、他和导师到底有什么仇,又或者只是八卦这些“高级黑”的段子,就和当初作为主编却没有仔细审稿的程一样,弄错了重点。

与学术无关的文章出现在核心期刊上,如何服众?

置那些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于何地?

并且,就连这种论文竟然都有十三篇文章引用,其中不乏硕士论文或者同属核心的其他刊物。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所以到底是引用文献不严谨,还是为了拍“同款马屁”?

任何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应该感到痛心疾首,因为现行的科研考核体系,在核心期刊发论文,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认定和职称的评定,难度之大,学界公认。

论文选题不站在学科前沿、提不出新的观点、理论框架经不住推敲、没有大量的外文引注,想要刊登无异于痴人说梦。

偏偏这样的一篇连普通人都不认可的论文,竟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

事实上,科研项目评审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大家比较熟悉的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在真实的学术圈中,打招呼拉票的现象屡禁不止,拉关系搞公关成为不少学者做项目必备的能力。

以至于“一旦到了评审集中期,根本没法干正事儿”,只能在歪风裹挟下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和学术无关的事情。

默认的、寻常的难道就是正确的吗?

在以前,这些事情还只是作为一种圈内“潜规则”,而想要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让学者踏踏实实做研究,让社会真正能够得到益处,这个脓包必挑破不可。

打击潜规则、坏作风,绝不让科研领域成为不正之风的重灾区。


“论师娘的优美感”,也能拿200万研究资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