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向東街


向東街老了,歷經宋朝的風明朝的雨,飽經歲月滄桑。依然青磚黛瓦座落於資江碼頭一側,幾百年見證了多少興衰榮敗,梅山漢子打天下的波瀾壯闊。

縣城到處都是鋼筋森林了,生活在裡面的人們螞蟻般的忙碌著。只有向東街偏安一隅,古樸自然,曾避免了城區的改造,與世無爭,給了人們週末閒暇時一片淨土。

新化向東街


但世間就是這樣,你偏不爭,偏要給你盛名。向東街就是這樣久負盛名,央視 《味道》在過新年前拍攝了五天,古老的向東街張燈結綵,四方遊客慕名而來,品嚐向東街的美食,雪花丸子,三合湯,糝子粑蒸雞,號稱三大碗,讓人垂涎欲滴。向東街的招牌紅湯牛肉麵,更是一絕,牛肉勁道,原湯鮮美。

新化向東街


古老的向東街的熱鬧仿如又回到了明、清朝民國時的盛況,資江大碼頭船來帆往,號聲震天。那時向東街上人山人海,商賈雲集,沿街酒家店面幡旗獵獵,小二穿梭不停,梅山漢子在飯店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送別親友去寶慶碼頭打天下,亦或是慶祝榮歸故里。夜裡,暗黃的街燈下,是誰唱響了宋詞元曲,樂聲在向東街上飄揚。

新化向東街


週末時光我總喜歡到向東街走一走,聽斑駁的古牆講述歷史的厚重感,看層疊錯落有致的屋頂,牌坊,無不展示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踩在青石板上,慢悠悠的走著,有時店裡會播放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向東街是縣城唯一的古街了,何其有幸,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能把保存下來。讓我們還能有機會在縣城看到江南特色的街道,這就是歷史,這就是文化。總比書本上來得真實吧。

遺憾的是,向東街還是要拆了重建。因為她的古老,她的破舊,衰敗?有長者微躬著身子,拄著柺杖在青石板上來回走動,一臉茫然,這可是載著他多少歡聲笑語,多少回憶的街道啊。

新化向東街


我看到已拆了好幾處,原地新建的木房子漂亮,舒適?泛著亮光,散發著桐油味,發出勝利者猙獰的笑。老房子木材堆集在一起,上面雕刻的花鳥似乎想飛出來,痛罵他們製造了向東街的慘案。工人打著電話要人拿去燒火,我不知道燒火的人會不會感嘆一下,這可燒的是向東街厚重的歷史。

新化向東街


在這裡不由提到一個人,民國1938年的一個湘潭人王秉丞,在縣城當縣長,整修了向東街的青石板和排水系統,至今向東街雨停而水止,不溼布鞋。如果王秉丞有知,不知會不會氣得跳出來阻止。

我想到了民國才女林微因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你們把真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向東街是涅槃了,但沒有重生。

我也不知道周莊,烏鎮那樣衰敗的老房子,為什麼不拆了重建,而只是不斷的修繕,保持她原來的古樸與靈性。向東街的老房子和周莊烏鎮的房子是沒有區別的,不同的是周莊烏鎮房子中間多了一條窄窄的河流。

新化向東街


向東街的紅油牛肉麵,油炸粑,曾是異鄉遊子思念的美食,一到過年過節返鄉,總是約去向東街吃牛肉麵。到青石板上走一走。呵呵,等他們下次回來時,已不是熟悉的街道了,還有約會向東街的興奮與激情嗎,還能吃出那紅湯牛肉麵的味道嗎?我不知道!

在沒有老屋的古街,你只是故鄉的異客。如何才能留住鄉愁,留住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