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1984年,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海军组织水面舰艇编队首次进行远航出国访问,出访国家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3个南亚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85年11月16日,以海军东海舰队“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编队,由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的聂奎聚将军率领,从上海吴淞军港正式起航,开始了新中国海军建军以来的第一次对外出访。在编队起程前,中国海军还与美国海军达成了海上登舰互访协议。

当中国海军出访编队进入南海水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1艘导弹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及1艘补给舰等3艘军舰已在此等候。中、美舰艇编队通过挂旗联系后会合,双方官兵随即在各自舰上站坡,互相敬礼。3艘美舰列队从中国军舰旁鱼贯驶过,接受聂奎聚将军的检阅。按约定,双方还要互派人员登上对方舰艇访问,但由于天气变化使海况趋于恶劣,风浪越来越大,为保障双方人员的安全,中方遂通过广播建议取消登舰。而美国舰艇编队指挥心有不甘,又冒着风浪放了一个多小时小艇,但终究因风浪太大,小艇很难安全放下,并且兼天色渐黑,美方最终也只好决定放弃。至此,中美海军舰艇的首次海上交流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首次进行远航出访的“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进行海上补给

此后,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按计划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12月8日清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驶抵出访第一站--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受到巴方的热情欢迎和接待。12月13日,出访编队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离开卡拉奇,于12月18日抵达出访的第二站--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3天后出访编队启程驶向孟加拉国吉大港,12月26日顺利抵达。12月30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圆满完成了此次出访任务踏上归途,并于1986年1月9日回到上海吴淞军港。中国海军舰艇对上述3国的访问无不受到当地官方和民众的热烈欢迎。而按照国际惯例,中国海军舰艇在到访期间均安排向当地民众开放,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上万市民登上中国军舰参观,这也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在国外向外军和民众开放。

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海军“合肥”号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船,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图为到访巴基斯坦时的中国海军人员和巴方人员合影。

海军舰艇编队的此次出访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以来的首次外访,同时也是中国海军舰艇首航印度洋。编队出访航程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万多海里,历时65天,从而作为新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页而载入史册。同时也正是由于这次远航使中国海军认识到自身在装备技术乃至军事训练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装备方面,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吨位小、自持力低和适航性差的弱点显露无遗。尤其是因连续几天在台风中航行,油、水消耗很大,舰体重量剧减,使战舰在风浪中很难保持平衡。

编队指挥部不得不决定在十一、二级的大风中为其补充油、水用以压重。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航行补给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但如果不为舰艇补充油、水则舰艇处境更加危险。经过编队官兵们冒着狂风恶浪付出的超凡努力,终于为战舰成功实施了极端恶劣海况下的油水补给,得以使战舰渡过险情。而2艘出访舰艇回国进港后,在检修时发现“合肥”号导弹驱逐舰的甲板、烟筒竟有9处裂缝,最长的达3米,并且下后舱进水,桅杆上的雷达天线被大风刮掉,部分设施也被风浪打坏。而在人员方面,由于此前较少组织舰艇进行远海航行训练,当编队进入风浪较大的海域,舰上官兵不断出现晕船的情况。上述问题也是一支正在走向远洋的海军才会遇到或者暴露的,对中国海军而言同时也是宝贵的经历甚至收获,其对于今后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及训练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1989年3月31日,舷号“81”的人民海军第一艘航海训练舰在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率领下从青岛启航,前往美国夏威夷群岛进行友好访问。该舰以中国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名字命名,排水量5548吨,1985年7月开工,1986年7月12日下水,同年12月30日完工进入海试,1987年4月交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郑和”舰是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舰上设有先进的教学、通信、机电、生活、医疗等现代化设施以及火炮等武器装备,可同时进行航海、观通、机电、武器、船艺、医疗等40多科目的航海实习训练。该舰适航性可满足全球范围航行,并且其自持力可绕地球半圈。

1989年4月11日,经过11天连续航行,“郑和”舰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夏威夷,在与美国海军及当地民众进行了数日友好交流后启程返航,并于5月2日顺利返回青岛港。“郑和”舰的出访是继中国海军顺访南亚三国后的第二次出国访问,也是首次单舰远航出访世界传统海军强国军港,从中既体现了中国海军装备技术和训练水平的进步,也预示着中国海军的远航训练和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中国海军舰艇的出访频率开始加快,到访国家数量和区域不断有所拓展。

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的马辛春中将到访美国夏威夷后,登上美舰检阅美军水兵组成的仪仗队。

1994年5月,中国海军“珠海”号导弹驱逐舰、“淮南”号导弹护卫舰和“长兴岛”号远洋救生船组成编队,首次跨越北纬40度线访问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995年8月底,中国海军“淮北”号导弹护卫舰再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1997年2月至5月,中国海军“哈尔滨”号、“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编队,首次横跨太平洋,访问了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美洲四国,历时98天,航程2.4万海里。2000年7月,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编队,先后出访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南非等国。

这次远洋航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既是首次航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也是首次横渡南印度洋,首次访问非洲大陆,首次闯过好望角。2001年8月,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编队首次到访了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四国。2002年5月,中国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编队在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中将率领下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期间顺访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秘鲁、法国等五大洲的10个国家及港口,总航程3.3万多海里,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等最新纪录。

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海军(二)

1997年北京时间3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3月21日)到达美国圣迭戈访问的中国海军“哈尔滨”号和“珠海”号驱逐舰

而正是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国海军及国内舰船科研及生产部门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这一时期并先后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包括短程舰空导弹系统、新式舰载声呐系统、反潜鱼雷、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作战指挥系统、舰载直升机、乃至先进动力等在内的多种先进技术、设备,对部分在役的国产051型导弹驱逐舰及053导弹护卫舰进行了改装升级,使这些经过改装的第一代国产水面舰艇基本具备了现代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为规划和研制新一代水面舰艇打下了良好基础。虽然中国当时较低的经济实力尚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和成套引进国外先进军事装备,但通过对技术交流、引进进行全盘规划、并突出重点和统筹安排,从而在有效祢补中国海军舰艇综合战力短版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