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很多50歲的朋友,因為各種原因把積蓄花光導致現在有心無力的尷尬,那麼接下來該如何前行呢?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鍾南山

說起老來成大氣候的當屬歷史上有名的姜子牙,72歲受周武王任命帥兵滅商。而三國時期的黃忠也非常有名,他是劉表手下,後來被曹操收編於韓玄手下,後來歸順劉備,在幫助劉備攻益州劉璋時,在定軍山殺死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後來被封為後將軍,關內候,他主要是遇到劉備這位明主而受到重用,而且自己也敢於請令,敢於大膽表現自己。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此次抗疫掛帥出征的李蘭娟和鍾南山廣受關注,李蘭娟院士已經73歲,最先提出需要集中隔離的建議,而鍾南山84歲,12年前的非典時就已經名冠華夏,他35歲時才開始專攻呼吸學科,曾是400米欄國賽冠軍,做出如此貢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只要有志願,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晚!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50歲後隊伍逐漸壯大,50歲後還要揹負很多重擔,可以肯定的說,修修補補肯定不行了,要勇敢的重新“開機”,一要敢跟,人們都奇怪小混混劉邦手下的小吏、屠夫怎麼最後都成為開國大將?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二要敢爭,有個礦井塌方,井下的十幾個人團結協作,堅持努力,最後關頭與井上的搶險對接全部活了下來,如果一開始就抱消極態度,放棄萬分之一的努力,他們都不可能活著出來!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30歲之前要敢於用行動跳出舒適區,而50歲之後要在知識上跳出舒適區,1)要想好後20、30年幹些什麼事情,2)要重新掌握一項工作技能,一般來說有基礎的更新容易上手,3)多關心時事,瞭解有關中老年人的政策。

日本老人松原泰道65歲發表《般若心經入門》,一舉成名,他認為:50歲以後是另一個人生的開始,50歲之前是打基礎階段,立足社會,養家餬口,疲於奔命,基本上算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定,(想再折騰已不現實,除非有雄厚資本和掌控力),職責已完成,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的最有價值階段。他強調要終生學習,“拿一日當一生來過”

這時候的自己會出現三種情況,1)鑽頭只是前頭鈍了,磨磨還能用,臺積電的張忠謀在國外大公司打拼多年,掌握了世界領先的光刻技術,回臺灣幫助發展光刻業,54歲時開辦自己的公司,使自己重又煥發新的光彩!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張忠謀

2)好鋼用在刀刃上,很多50歲後的在各行各業重新創業,取得很好的效益,但是這其中要講個度,要找活躍的、肥沃的“土地”,要找適合自己的,要找能持續的。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左宗申

左宗申插隊、燒窯,到河北賣武俠小說,到山東賣水果,把錢虧光,後來在妻哥處學修摩托,成為行家裡手,然後自己開維修店,發現發動機搶手,就買配件組裝,積累到技術和資金以後在92年籌集50萬成立公司,生成發動機。

50歲後的我們,如何在風雨泥濘中前行?


3)把自己當廢鐵,重新鍛造,現在網上各種學習條件都很好,人所能賺到的錢永遠是他所認知的錢,有什麼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能賺到什麼樣的錢,換句話就是知道三行動二賺到一,每天都在依慣性在生活,要拿出三成的時間精力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才能在幾年積澱以後找到機會突然爆發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