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蒲松齡 義犬

潞安府某甲,他父親因事被拘禁在監獄裡,快要死了。他把家中錢財蒐羅淨盡,湊了百兩銀子,準備用來到郡裡的州府中託人情。他騎上騾子出門,家中養的小黑狗就跟著他。某甲就呵斥驅趕它,讓它退了回去。某甲走了之後,那狗又跟上了他,用鞭子趕也不回去,狗跟著走了幾十裡地。某甲半路下騾,用石頭砸它,那狗才跑開。某甲又向前走,那條狗風馳電掣般地又追上來,咬那騾子的尾巴和蹄子。某甲發火了,用鞭抽它,那狗不停地嗚叫。忽然又跳到前面,氣呼呼地咬騾子的腦袋,似乎想阻住他的去路。某甲認為這事情不吉利,就更生氣了,騎著騾子調轉頭來追著驅趕它。看那狗已經跑遠了,才拉轉騾頭疾速奔馳,來到郡裡時,天已近傍晚了。等他一按腰間的錢袋,銀子丟了一半,汗刷地流了下來,魂都嚇沒了。他翻來覆去睡不著,忽然想起那狗叫定有原因。他早早起來,在城門口等候開了城門走出城來,在來時經過的路上仔細尋找。他又想,這裡是南北大道,行人多如螞蟻,丟失的銀子哪有還在的道理。他猶猶豫豫地來到來時下騾的地方,見到那狗已經死在草叢裡。身上出的汗把毛全都溼透了,像剛洗過一樣。提起那狗的耳朵一看,那成封的銀子整整齊齊擺在那裡。某甲被這狗的義氣感動了,買了棺材把它埋葬了。人們都稱那墳為“義犬冢”。

《聊齋志異》蒲松齡    義犬

文言文:

潞安某甲,父陷獄將死。蒐括囊蓄,得百金,將詣郡關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趨路側私焉。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則犬欻然復來,齧騾尾。某怒鞭之,犬雞吠不已。忽躍在前,憤齕騾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為不祥,益怒,回騎馳逐之。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頓念犬吠有因。候關出城,細審來途。又自計南北衝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溼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