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還田,為啥還要撒尿素?

新大風歌


據我所知,玉米桔杆含氮量並不高,但能防止土地板結。玉米桔杆在土裡腐化後,能提高一定的磷鉀比例,有利於作物果實飽滿。

焚燒玉米桔杆,對環保肯定造成汙染,用機械採收時將其碾碎撒在地裡,絕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既不影響環保也能增強土地肥力,對土地來說也是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尿素是一種含氮量較高的肥料,在作物生長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作物在生長階段需要大量的氮肥,光靠土裡提供的氮是遠遠不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

氮是決定作物生長的第一要素,氮滿足了作物生長的條件,只有植株強壯的長高長粗了,果實才會跟著往大處長,產量才會增上去。而桔杆被施放于田後,補充了一定量的磷和鉀,令作物的果實又大又飽滿,也就達到了增產的目的。

幾千年的土地循環耕種,令土地本身自帶的氮磷鉀早已消耗殆盡,桔杆入田和農家肥入田,是對土地肥力的有效補充,也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中之重。


農民長弓


玉米秸稈還田撒上尿素這是錯誤做法,或許是老農民不經意的一行為傳下來的,就象草木灰混糞水作肥料一樣,被許多農村農民沿用至今而不知錯誤一樣。



玉米秸稈的腐爛是靠菌類行為,菌類只對有機物感興趣,對無機物的尿素是不感興趣的,尿素撒入玉米秸稈中,只能減緩菌類對玉米秸稈的利用,我們在做食用菌中發現培養基中加入無機成分越多,菌類菌絲越不生長或生長緩慢,要待尿素等氨成分揮發完後才能利用,氨成分對菌類是有抑制作用的,有人認為玉米稈,甘蔗渣含糖量高,碳源過足,為有利於菌類分解木質素,粗纖維等,提高一下氮源比,加入尿素,而菌類是沒有利用無機氮源的能力,只能在某些特砞因子誘導下,將無機氮源轉為有機體的氨基酸才能利用,而在玉米稈入田後,玉米稈乾燥吸水,並沒有植物幫助製造成氨基酸,而尿素又在溶解中使菌類不得發展,反而是減緩了玉米稈的腐爛。


在一切加速腐爛過程中,加入無機鹽類都有可能減緩腐爛速度,最好是原汁原味的最易腐爛,我們家中醃酸菜你可以發現,加入鹽,那醃菜很難腐爛,還有就是隔絕,減少空氣流動(氧氣),也能減緩腐爛,還有是低溫,溫度低於菌類活動範圍,植物不易腐爛。

玉米稈的原田,多是玉米收穫後,除東北外,氣溫適應於菌類活動的,我們如果將粗稈粉碎,只要澆上水溼潤,在田中挖出溝道填埋下玉米杆屑,時常澆水溼潤,玉米稈屑還是很快被菌類侵染腐朽的,這些腐朽後的就是得好有機肥,又能增加土壤的疏鬆。我個人認為不要添加任何無機物了,那樣抑制著菌類對玉米粉屑腐朽速度,減少著玉米稈屑上菌類數量,可以在還田填埋好玉米稈屑後,所播種的其他植物生長中撒些肥料尿素,這樣對植物生長有利,也能不影響著玉米杆腐朽速度,不然大量玉米杆屑在土壤中嚴重影響到其他播種的植物根系發展。


老艾葉


玉米秸稈還田,還要撒尿素,這個事,只能在南方會這麼做的,在我們東北地區的農村,壓根就沒有這麼做的,南方地區,玉米收購完了之後,現在不讓焚燒玉米秸稈,也只能把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了,要不粉碎還田的話,玉米秸稈橫七豎八的在玉米地裡,也無法播種小麥了,所以也只能粉碎還田了,至於玉米桔杆粉碎還田,還需不需要撒尿素的事,在這裡說說我的看法吧!

玉米秸稈粉碎還田,還需要撒尿素,說是為了加快玉米秸稈的腐爛速度,防止腐爛過程中碳氮失調,可以對氮素進行中合,或者說,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撒尿素的話,就是可以加快玉米秸杆的腐爛或者腐熟成度,讓腐爛的玉米秸杆可以變成肥料,並能與土壤有機的結合,最後玉米秸稈變成的肥料可以給小麥提供營養的。

可是在我們東北地區的農村,這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了,也是多餘的了,而且也是浪費的了,東北地區玉米桔杆粉碎還田之後,還要等到來年春天四五月份才能播種玉米的,其實,東北地區粉碎的玉米秸稈也不是需要它腐爛變成肥料,既使玉米秸稈粉碎還田,變成了肥料,也沒有多大肥效的,而是實在沒有辦法處理掉了,才粉碎還田的,粉碎還田的玉米秸稈還有一些病蟲害,也一併埋到了地裡,在來年春天的時候,這些病蟲害可能會還會對農作物造成傷害的。

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一畝地需要撒50公斤碳酸氫銨,或者撒30公斤尿素,如果碳酸氫銨0.9元錢一公斤的話,那麼,每畝地撒50公斤碳酸氫銨就是45元錢;如果尿素2元錢一公斤的話,每畝地撒30公斤尿素,那就是60元錢,這樣看來,這也是一項投入,也是一項不小開銷的,那麼,玉米秸杆粉碎還田,不撒尿素可以不可以?肯定的回答,也是可以的!

玉米桔杆粉碎還田之後,都需要深翻地進行處理的,一般的情況下,粉碎還田的玉米秸稈深翻地的話,都會深翻到地下30公分左右的,小麥在播種的時候,深度在3至5公分就可以,從3至5公分到30公分這段距離內,至少還有25公分的深度,這25公分的深度,完全夠小麥主根生長需要的,小麥的主根也是完全可以深紮在沒有玉米桔杆的土壤之中的,一點也不影響小麥紮根的,所以,為了省下玉米秸稈粉碎撒尿素的錢,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的時候,還是別撒尿素了,留下尿素等小麥長大了,需要的時候再撒吧!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到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玉米收穫以後,秸稈粉碎還田,這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因為不但省去了人工處理秸稈的麻煩,秸稈還田還可以增加田地的肥力,使接下來將要播種的冬小麥茁壯成長。那麼,秸稈還田時為啥還要撒尿素?

第一,加速微生物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微生物的生長是以碳素為能源,氮素為營養的,而玉米秸稈碳含量較高,使得還田后土壤中碳元素徒增,造成碳氮比迅速升高,微生物的繁殖由於碳多氮少而失衡,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能力也就下降。我們知道,尿素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同時,也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含氮量最高的氮肥。這時候撒入尿素可以有效補充氮素,平衡微生物的碳氮比,恢復並加速微生物對玉米秸稈的分解腐化能力。

第二,補充麥苗對氮素的吸收,為增產增收提供肥力保障。玉米秸稈還田後,土壤中碳素比例迅速增加,微生物為了平衡自身生長所需的碳氮比,它必然會從土壤中吸取氮元素,這時候由於微生物的爭肥,麥苗從土壤中就很難再吸取到生長所需的氮元素,如果氮元素不能得到及時補充,那麼麥田就可能出現缺苗、苗黃、苗弱等現象,影響產量。所以這時候撒入尿素,可以及時補充麥苗生長所需的氮肥。

其實,玉米秸稈還田時,除了撒尿素,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粉碎的秸稈不可過長過粗,不然得不到有效分解,難以完全腐化。

2.秸稈還田後要深耕一遍,使土壤、肥料、和秸稈充分混合。

3.如果土壤墒情不好還需要澆水,但田地不能積水,保持土壤墒情良好即可。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點贊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隨著咱們老百姓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對於玉米秸稈還田都有了統一的認識,即都會選擇把玉米秸稈還田而不是焚燒秸稈。對於玉米秸稈在還田的時候為什麼要撒施尿素呢?


主要是防止玉米秸稈還田以後,在土壤中進行發酵腐熟的過程中需要吸收氮素。撒施了含氮的尿素或者說碳酸氫銨就是為了更好的讓土壤中的碳氮比達到適宜微生物分解玉米秸稈的比例。

玉米這幾年在我們豫東地區的種植面積也是呈逐年增加的,因為種植玉米相對於花生,朝天椒和紅薯要省事省心省力一些,況且這幾年玉米的價格行情比較穩定,所以就造成了玉米的重茬種植比較嚴重。同時由於環保的需要,玉米秸稈不能焚燒,也只能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來處理。

玉米秸稈還田處理的好的話其利大於弊,玉米秸稈會攜帶病蟲害,所以在玉米秸稈還田的時候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再噴施一遍殺蟲劑,同時根據土壤墒情也可以選擇撒施碳酸氫銨,碳酸氫銨揮發性強,揮發的氨氣能夠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殺死地下害蟲以及其蟲卵的目的。一般一畝地可以撒施尿素30-40斤,碳酸氫銨100斤左右。

撒施尿素也能夠起到很好的底肥的作用,同時也要注意玉米秸稈還田處理的方式以及耕翻的深度。


玉米秸稈在土壤中被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氮,氧氣。所以通過撒施尿素可以防止種植小麥的時候出現出苗低,苗黃,苗弱甚至起苗的現象。

玉米秸稈粉碎不能太長,最好不大於10釐米,翻耕的深度也要合理,一般埋入10釐米的土壤中,並且時間最好在7-10比較合適。

對於玉米秸稈還田處理由於大家都覺得比較麻煩,其實應該選擇更好的一種處理方式比較好,即把玉米秸稈通過打捆機打捆的方式,把玉米秸稈做成青儲飼料比較好,這樣不但能夠減少種地的投資成本也能夠增加咱們老百姓的收入。


豫東小農


玉米杆稻杆都是很好的還田作肥料,不管以前還是現在都有這個做法。玉米杆可以餵養牛羊之外發酵以後就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在農村把玉米杆稻杆燒成灰加上家禽的糞便讓其發酵,過一段時間用來種小麥或者番薯做打底肥料是非常好的。這種原生態肥料現在農村也有好多人做,比化學肥料要環保,而且對農作物生長更好。

玉米杆為什麼要灑尿素?就是玉米稻穀收成以後頭還泥土裡不容易腐爛,灑尿素就是讓這些玉米杆稻杆的頭加快分解發酵,等播種時間到這些玉米杆或者稻杆的頭早就融入泥土,這樣方便播種。





農村漢哥


玉米秸稈還田,為什麼還要撒尿素?

不論玉米秸稈還是稻草還田,都得配施氮肥,從理論上講,還田的秸稈在腐爛過程中,依靠微生物的繁殖分解,它們在繁殖分解過程中,需要氮素營養的參與,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發現,諸如水稻也好,玉米地下茬亦是,都會落黃缺素,它的原理是叫碳氮比率失調。正常情況下土壤中的碳氮比是25~35:1,秸稈還田之後,它的碳氮比成了70~85:1,大大超出了正常水平,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與作物爭奪氮肥的結果,所以只能通過增施氮肥,耒解決碳氮比率失調的問題,確保下茬作物的生長正常。

實踐證明,旱地上的秸稈還地,只要配合尿素施用,不僅不影響下茬,而且對於土壤的攺良和作物的後勁都有很大的作用。所要注意的是,旱地秸稈還田要及時䃼水,稻草還田要及時落幹露田,防止還原物的積存。



天天行3


玉米秸稈還田是國家倡導、農民大力支持並執行的一種耕種農活。它的好處大家都知道,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汙染。但如果操作不當,不僅莊稼不受其益,還會出現秸稈還田小麥黃化,不長,僵苗等現象。

這是因為土壤中缺氮元素的原因,而尿素就含氮元素。那麼氮元素在土壤中能起到什麼作用呢。這麼說吧,氮元素是微生物的飯,微生物又是秸稈分解的主要勞力。


也就是說微生物必須在酒足飯飽的情況下才肯工作,才肯分解秸稈。

所以我們必須在保證土地正常用肥量的基礎上額外的增施速效氮肥-尿素,隨耕地深翻而融入入土壤,也可以播後隨水衝施,這樣就能夠很好的促進秸稈分解。

玉米秸稈還田除增施氮肥外,還要注意,翻耕土地時一定要震壓嚴密,防止跑墒和架空麥苗,影響根系下扎和對水份的吸收,有的小麥田出現死苗現像,就是由於土壤懸空,小麥苗根部無法吸收養分慢慢點死了。


尿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保證莊稼能夠用到到秸稈腐熟後產生的有機肥,一定在秸稈還田時


悠然見東山


說實話我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看到各位老鐵回答的不是網上搬運的就是回答的不夠準確,我就厚著臉皮來回答一下(開玩笑,逗一下大家):玉米秸稈還田使用尿素的原因是:1、有機物在粉碎後翻入土壤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腐爛發酵,而有機物在粉碎後發酵的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N元素,來保證整個發酵過程的快速完成,否則在發酵的過程中會吸收來自土壤中的N元素,那麼這樣是必會造成土壤中N的缺失,

2、如果在移栽或種植下一茬作物前秸稈還沒發酵完成,發酵過程會持續,待移栽作物後,會表現出土壤缺N,地溫高,還有可能燒苗。




華仔的生活


玉米秸稈還田加尿素,這是禁燒秸稈造成的另外一種土地大汙染,在腐蝕秸稈兒的同時,土地受到尿素的侵染,尿素的主要成份被秸稈吸收,天氣轉涼,尿素的殘留凝固在土壤中,東北進入寒冬期。春天轉熱風大,土壤內所含肥料和還沒完全腐爛的秸稈,隨雨露出地面,隨風隨熱蒸發天空,這種汙染比焚燒秸稈嚴重百倍,即使秸稈完全腐爛,它的功能和能量,只是腐爛而己,還田的用工和尿素的投入,要高與腐爛的百倍,拿大投入,高汙染換取秸稈腐爛的現實,農民不接受。

無論秸稈粉碎還是添加尿素,都改變不了大自然的溫度,秸稈達到腐爛是有條件的,它必須要有超過大自然的溫度,適合的水份,堆嘔的容積要適合發酵,還要閉封發酵,我們的大自然有適合秸稈發酵溫度嗎?我們經營的土地有腐爛秸稈的能力嗎?秸稈發酵是人力和自然的美好利用和配合,秸稈還田,是在不考慮大自然的情況下制定,在生產實際中得到相反的回報。

火燒土壤大地肥,這是農耕千年經驗,也是中國連種豐收的科學總結,如今沒有秸稈焚燒大地,現代化肥農藥殘留就無法解決。土壤雜菌橫生,不利於作物再生長,糧食產量和質量就得不到保證。一根火柴就能得到農業豐收的利益,誰也不原放棄丟掉。儘管罰款。只是一時之痛,但能換回一年的農業豐收,所以焚燒秸稈不止,還田無農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