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一、認知科學鼓勵在大自然中學習

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人類的學習途徑概而言之是“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六根者,即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六塵者依於六根所接之塵有六:謂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接於六塵形成六識。六根、六塵、六識皆是自性本心所現,所謂無中生有,空有不二。故而禪宗有言: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出發,兒童大腦的神經元樹突和軸突的聯結遵循著用進廢退的規律,從某一個知識點出發,努力建構與世界、與社會、與自然、與生活的聯結,形成廣泛地聯結有助於強化知識學習,有利於學以致用。而大自然是一切知識與智慧的來源。在大自然中學習,可以充分調動人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建構多元聯結,可以使人的學習更加深入和靈活。

二、教育家倡導在大自然中學習


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始終把兒童置身於大自然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他經常帶著孩子們在森林中,在小河邊,在潺潺的流水旁,在和煦的春風裡學習語言與藝術。大自然的千奇百怪、千姿百態有助於孩子們比較與辨析,深入學習科學,學習語言和藝術。他告訴人們,人的大腦是大自然的傑作,人的身體健康、智力開發、思維發展、道德養成、情操陶冶、美感培養、勞動能力鍛鍊等等一刻也不能脫離自然——特別是在兒童時代。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從讚美家鄉自然美景到稱頌祖國山川原野,都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花草樹木、陽光空氣、風霜雨露,是養心健身之寶;變幻萬千的自然現象,則是訓練觀察、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的極好手段。

在論及兒童的思維與智力發展的時候提到,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大腦的自然屬性要求,對他的智力培養須在思維源頭,即在直觀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進行,使得思維由具體形象向著這個形象的信息“加工”轉換。如果孩子脫離大自然,從一開始學習起就只感知詞語,腦細胞很快就會疲憊,以致無法完成教師佈置給他的工作。然而這些細胞卻是需要發展、增強和積蓄力量的。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許多教師在低年級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境: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兩眼瞪著你,好像在注意聽講,可是一句話都聽不懂。這是因為教師只管滔滔不絕地講,而孩子要思考規則,要解答算題,要解釋例子——這些全是對事物的抽象和概括,而沒有生動的形象,腦子很疲勞……學習跟不上的情況便由此產生。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大自然中發展兒童的思維、增強孩子的智能,這是兒童機體自然發展規律的要求。所以說,到大自然去的每次遊覽就是一堂思維課,一堂發展智力的課。


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中國情境教育創始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被稱為"情境教育“之母,她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堅持把學生帶出學校,帶進大自然。田埂上、小河邊、樹叢裡,孩子們在觀察世界中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與情感體驗。她把觀察與兒童語言、思維發展結合起來,先後開發了讓孩子樂於表達的“口頭作文”“情境說話”“想象作文”“童話作文”等。該班的孩子上到二年級時,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班上33位小作者創作的《小學生觀察日記》。李吉林為兒童學習設計、親授了1000多節課,逐漸發現兒童學習“快樂、高效”的關鍵是“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合”。

三、著名作家推崇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


基礎教育要創設條件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充分地體驗學習

著名作家馮驥才在談到文化傳承的時候提到: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一系列的年文化,包括種種年俗、儀式、福字、對聯、吊錢、鞭炮、紅衣紅襖,還有年畫,讓視覺、聽覺、味覺都充滿了年的喜悅。我們要藉助傳統節日,讓年輕人常與傳統“拉拉手”。文化是有記憶的,讓孩子去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不能光用課本。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每到清明,老師就領著我們去公園踏青,柳樹剛剛抽出嫩黃的新芽,折下一枝柳條,找一塊溼潤、柔軟的土地插下去。第二年老師會再帶我們去,看看自己插的那枝柳條有沒有活下來,果真能找到插活了的柳樹。通過插柳,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春天萬物蓬勃、充滿生命力,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同時,對於春的感受也加深了我們對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和習俗的瞭解。

春天來了,要去感受春天;秋天到了,要去體會秋天。制定出臺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的辦法,這是有必要的,因為文化的學習重在體驗,只有體驗才會產生切身的感知和深刻的文化記憶。

綜上所述,基礎教育階段要引導學生多接觸大自然,要帶領孩子細緻觀察大自然,讓孩子們驚異於大自然的點滴變化。尤其在小學階段,兒童的抽象思維有待發展,需要更多的直觀體驗作為後續學習的深厚基礎。尼采曾經說過:“一切從身體出發,一切以身體為準繩”。各個學科的學習都可以推進體驗學習,創造條件走到大自然中去,再優美的文字、再偉大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大自然面前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好的基礎教育,一定要創設條件帶領孩子們在大自然中體驗學習,一定要引導孩子們將目光投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