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导语:以蓝莓、蔓越莓、沙棘、树莓(覆盆子)、黑加仑等为代表的小浆果,具有特殊或者超高的营养价值,口感风味独特,多有优良的加工性能,被称为“第三代水果”。这些小品类的未来就是今天的草莓、猕猴桃,市场大到不可估量。这未来的潜力股,你看到了吗?

小浆果产业是指以蓝莓为代表,包括草莓、蔓越莓、沙棘、树莓(覆盆子)、黑加仑、唐棣、石榴、桑葚、无花果、红加仑、杨桃、番木瓜、番石榴、西番莲等在内的新型果品,既可鲜食,又能入药,有“第三代水果”的美誉。

这些小浆果具有特殊和超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独特的口感风味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和全球健康产业的热门开发产品,是未来水果业的潜力股。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小浆果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也是消费市场与大健康产业中的紧缺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由于小浆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还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深受女士们的喜爱,因此消费需求不断高涨。

小浆果产量供不应求,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缺口,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我国浆果产业发展的契机。

以蓝莓为例,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十年中将成为世界蓝莓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中心。未来中国蓝莓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00万吨,种植面积可高达200万亩,我国蓝莓产业链发展将是一个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黄金产业。

浆果产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浆果中的许多品类,产量少,价格高,上市期短,这里需求和问题同在,恰恰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小浆果产业将朝着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规范化迈进。

一是,小浆果即将迎来大发展机遇。

任何一种小品类水果,只要好吃,一旦储运条件水平提高,都可以促进种植端扩大,都可以发展为大品类,最后变成百姓茶几上的寻常之物。

从猕猴桃到草莓,从车厘子到火龙果都是如此。猕猴桃和草莓的今天就是其它小浆果发展的对标对象和美好未来。

二是,产业配套和产业链的完善,是小浆果未来大发展的助推剂。

就像快递业与电商相伴相生获得了巨大发展一样,严格的标准化的包装和恒温冷藏的全物流冷链,是鲜食小浆果获得大发展的必要的配套条件。

中国全程冷链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还是粗放,管理不严格。因为小浆果更娇嫩,它需要更高水平的储运冷藏水平和管理。

另外,小浆果的深加工,是这种保质期短娇嫩水果的必备产业链环。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3种浆果在我国发展的态势

1.蓝莓

蓝莓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蓝莓含有独特并且珍贵的花青苷色素,在众水果中蓝莓的含量是非常高的。蓝莓可以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抗癌,被誉为“浆果之王”、“水果皇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蓝莓已经成为继草莓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据中国蓝莓协会会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亚东预测:到2026年,中国蓝莓产量将达到100万吨,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蓝莓生产国。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蓝莓是中国果业的新兴产业。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从美国引入蓝莓优良品种,2001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360亩,到2017年增加到70.34万亩,总产量从0增加到11.5万吨。目前,全国从黑龙江至海南,从渤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已经有27个省份规模化种植蓝莓。

目前市场上的蓝莓主要以鲜食为主,在国内外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下,蓝莓鲜果仍然供不应求。美国、加拿大、智利、中国、波兰、秘鲁、墨西哥、西班牙、阿根廷和摩洛哥是全球蓝莓生产的前十个国家,这个十个国家的蓝莓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0%。

截止到2017年,我国蓝莓的进口总量达到了8738吨,其中智利的蓝莓进口量占总量的85%。国内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显示出极大的发展空间。

2.蔓越莓

蔓越莓被誉为“北美红宝石”,主产地在北美,过去国内的蔓越莓消费几乎只有果脯,并且全部依赖进口,国产蔓越莓鲜果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是完全的新品类。近年来,蔓越莓经济5年增长7倍,强势崛起。

蔓越莓在国内市场是典型的消费升级的产物。

2011年以后,随着出国旅游和归国人数的增多,国外产品的接受度大增,蔓越莓销售在国内开始出现快速增长。此后的5年时间里,美国最大的蔓越莓企业对华出口总量增长了728%。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相比于其他浆果,蔓越莓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易保存。它在常温下就可以保存三个月不变质。

第二,能够集结化的采收和种植。以采收为例,蓝莓和树莓都只能人工采摘,一旦种植面积超过三千亩,就很难在周边找到足够的人工完成采摘。

但蔓越莓因为果实独有的特性,可以以“水收”的形式完成采收,“注完水,十几个人开拖拉机打两遍就解决了。”机械化的采收可以大幅度提高规模。

在北美,蔓越莓果汁像可口可乐一样普及。如果未来中国,蔓越莓汁能像橙汁一样普及,这个量就太大了。按照每七吨蔓越莓出一吨浓缩汁计算,需要一百万亩以上。

蔓越莓的发展比蓝莓滞后五到十年,在国内的走向基本一致,所以应该会遵循蓝莓的扩张路径。

根据AC尼尔森2018年的调研数据,蔓越莓在中国的综合认知率已经达到了53%,以果脯为第一棒,早期通过进口果干打开市场,并用这部分现金流来发展种植;在种植量产之后,第二棒交给鲜果,利用其独有性,在全国打出差异化品牌;在建立消费者认知后,再把第三棒交给果汁或保健品等主力产品。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今天蓝莓在国内的种植面积超过一百万亩,按照这个逻辑,未来5-10年,蔓越莓就可以达到同等水平。美国有二十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但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而国内在种植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红海植业一期也才4200亩,这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增量机会,整个蔓越莓市场达到千亿不是问题。

3. 沙棘

沙棘不仅是沙漠卫士,还富含精氨酸、左旋Vc、原花青素等200多种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的药食同源植物。

经临床实验发现,它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肌体活力,治愈烧伤、放射病、皮炎,以及修复胃黏膜,预防动脉硬化,防暑降温、提神醒脑、增强食欲等功效。

德国生物学博士阿而布莱西德曾评价沙棘说:“没有任何一种水果可以和沙棘相提并论”。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1964年,苏联第一个沙棘工厂诞生,沙棘食品用来防止太空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在加强沙棘产品的功效研究。日本、韩国近几年加大从中国进口沙棘果原汁。罗马尼亚在沙棘化妆品生产方面独树一帜,美国和德国在沙棘抗癌研究方面遥遥领先。

在广阔的荒漠化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什么样的产业既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屈一指的当属沙棘产业。

全世界90%的沙棘分布在中国。目前我国沙棘林保有量在2000万-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三北地区10多个省区。其中青海是沙棘发展大省。沙棘不仅仅是防治荒漠化的生态奇兵,又是深藏千亿价值的绿色金矿。但目前,我国沙棘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沙棘的保健功效在欧美国家早已被认可,我们的沙棘产品基本都是出口销售,其中,沙棘原料标注来自青藏高原则更受国外市场青睐。”伊纳维康负责人袁木荣说。

2019年1~11月,青海地区出口沙棘粉、沙棘果油、沙棘维生素P粉、沙棘果汁等沙棘系列深加工产品货值达3772.3万元,同比增长22.8%,出口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捷克、泰国等。

我国的大果类产品国际优势并不明显,欧美一些国家的苹果1亩地能产10吨,但我国只有两三吨。我们的果类产品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份额,只能打特色牌、有机牌。比如沙棘,中国的资源量占全球90%,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开发利用好。

小浆果的品类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分析列举了,无论什么品类,小浆果的发展和普及规律基本是一样的,经济和技术越是发展,生活水平越是提高,原来小的、边缘的品类甚至是高端的类似奢侈品的水果,都将发展成为大众化的食品。其发展的过程,就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第三代水果”崛起,千亿级农业风口如何把握?

制约浆果发展的3个问题

过去几十年,我国蓝莓及小浆果产业发展很快,在品种研究、栽培技术、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培育、消费者教育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比国外市场,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贮藏保鲜和果实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有技术和营销难度的产品,其普及一定在后面。

小浆果果实不耐贮藏,它比其它果品要求更为严格的采后及时处理。产销衔接过程各环节一旦脱节,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同时小浆果的鲜果在超市的货架期很短,致使其无法大量的供应市场。虽然,蓝莓、树莓的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很热销,但我们采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于欧美、日本,在产量和品质上缺乏竞争力。

2. 地区发展不均衡,缺少自主优良品种

目前,浆果产业对小浆果优良品种的引种选育比较及时,但还局限于吉林、山东等地,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此外,“拿来主义”比较严重,大多品种都是直接引入的,我们还缺少自主研发的优良品种。

3. 消费者对小浆果的认识还不足

与草莓相比,其它浆果的发展速度和扩展范围远远不如草莓,广阔的市场还远远没有被打开。在提倡绿色食品的潮流下,与其它绿色食品的火爆程度相比,小浆果的影响也相差很多。小浆果的市场地位不高,需要更多的消费者去认识和了解。从另一角度看,小浆果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空间。

本文整合自网络,转载请注明神农岛(id:sndf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