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聖旨是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特殊產物,是維護皇權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古代封建政治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制度。然而可惜的是,古代存世的聖旨非常稀少,我們今天對於古代聖旨的瞭解,大多都是通過古籍的記載來進行研究。也正因如此,歷史專家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流落民間的古代聖旨,希望可以從中研究到關於歷史的蛛絲馬跡。

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說來也巧,正當專家們感到可惜的時候,河南傳來消息,在河南新鄉的檔案館中,就保管著兩幅聖旨,而且是五彩聖旨。根據研究,這兩幅聖旨屬於清朝康熙年間下發給大臣任璇的聖旨,一幅是封其母親為“誥命夫人”,而另一副則是封其夫人為“賢惠”。

按照聖旨的顏色品級來判斷,這位名叫任璇的官員的品級在五品以上。

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原來這兩幅聖旨是新鄉任氏家族所收藏,因為家中沒有保存條件,因此才會保管在檔案館中。另外如果有研究需要,還可以拿出來進行查閱研究。

根據保管人介紹,這兩幅聖旨是祖先所受,因為祖先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而其母親和夫人也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因此皇帝才會下旨封賞。

等到祖先任璇去世後,就傳給了兒子,而聖旨就這樣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到了如今已經流傳了300多年。

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本來任家後人一直是秘密收藏這兩份聖旨,但由於如今的收藏人一時說漏了嘴,這件事情就傳了出去。

後來新鄉文物部門得知這個消息後,他們就上門請教,當確認聖旨是真品無誤後,就希望任家後人將其上交,因為就連中央檔案館都沒有這種文物,而且這種絲質文物需要特殊的保存技術才可長久。

但是遭到了任家後人的拒絕,畢竟這是祖先流傳下來的一份榮耀。

但是經過多次的勸說之下,任家後人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聖旨可以交給檔案館進行保管,畢竟檔案館有專業的保存技術。但是這兩幅聖旨的所有權要永遠歸自己以及家族所有。

經過協商之後雙方都表示贊同,這樣東西還是自己的,但也可以盡其所能地幫助專家研究學習。

河南老農家裡收藏清朝聖旨,專家:檔案館都沒有,希望上交。

聖旨之所以存世量稀少,容易損壞是其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任家人把聖旨交給專業部門保管,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就可以讓這兩份300多年前的珍貴文物得以安全地保存,這才是最值得慶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