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楊廣有血緣關係嗎?為什麼李世民不肯傳位給楊妃的生子李恪?

一笑春風萬兩金


李世民曾經想要將皇位傳給李恪這個最出色的兒子,可是卻被長孫無忌給阻止了,最終讓唐朝錯過了一位英明的皇帝。

首先,李世民和楊廣確實是有血緣關係的。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和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是姐妹,都是獨孤信的兒女。

換言之,楊廣是李世民的表舅。至於李恪的生母楊妃,是楊廣的女兒、李世民的表姐妹。

由此可見,李恪的身上確實是有楊廣血統的,出身高貴,史稱“地親望高,中外所向”。出身沒有影響他成為太子的考慮目標。

在皇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曾考慮將李恪立為太子。

但是,這件事遭到了長孫無忌的極力阻止。為了證明長孫無忌這件事有多憤恨,可以參考唐高宗永徽年間的“高陽公主逆案”,長孫無忌羅織罪名,最終冤殺了李恪。

對於這件事,毛主席曾高度評價李恪: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繼承皇位的是唐高宗李治。

但是,李治身體孱弱,導致唐朝的江山社稷落入武則天之手,李唐宗室幾近殞滅,可以說是愧對祖先。


HuiNanHistory




李楊兩家,實在有說不清的絲絲縷縷。當年北周美男大司馬獨孤信所生七女,個個美若天仙。望族豪傑,無不想攀親獨孤。



李淵之父李昞,出生豪門世家,高貴儒雅,深得獨孤家四女獨孤敏,小女獨孤佳的喜歡,兩人同時愛上李昞,李昞又不能同娶姐妹花,娶一人又恐傷了另一人。



獨孤佳聰慧過人,美豔絕倫,大有其父獨孤信風範。雖然李昞痴愛獨孤佳,還是在雙雙長輩的主持下,姐姐獨孤敏嫁給了李昞。就在他們大婚的前三天,看著心愛的人已成陌路,獨孤佳傷心欲絕,牡丹花下私約李昞,把自己的初夜給了心上人。



一年後,獨孤佳嫁給楊堅,楊堅是個胸懷大志的人,打下隋朝江山,為了事業,少了兒女情長。本來對李昞情有獨鍾的獨孤佳,面對冷落閨房,又怎會不想起李昞,終於獨孤佳懷上李昞的孩子,生下楊廣。



李淵與楊廣,雖然是姨表兄弟,實是同父異母。李淵年長楊廣。後來隋朝驅逐李姓,李淵能得以保全,與姨媽獨孤佳的庇護分不開的。



楊廣身上和李淵流著同樣的李家血脈,按血緣,李世民的楊妃,乃楊廣之女,是李世民的堂妹。其實隋朝已經姓李,楊廣上位後,獨孤佳曾讓李昞幫助兒子治理天下。隋朝有李氏滅隋之說,自從楊廣上位,隋朝已經姓李。楊廣弒父,早就知道楊堅非父。



歷代皇室,李家可謂奇葩獨一。李淵造反同父異母的兄弟,雖然李昞多次告訴李淵,楊廣是其弟,要兄弟同心,李淵依然一意孤行,推翻了楊廣。天意弄人,自己的兒子又手足相殘,李世民殺死兄弟,奪了皇位。



李世民曾經問過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原稿中,告訴了李世民,【李恪若不為唐帝,大唐江山不穩矣】。袁天罡李淳風之所以遠離了李氏紛爭,就是勸李世民不可傳位李治,這也得罪了長孫無忌。後來還是在長孫無忌的運作下,李治上位,才有了武則天的出現。



楊妃美豔,李世民早已知道是自己的堂妹,生下兒子李恪,是眾皇子中的佼佼者。李世民也深愛李恪,知道其子有自己的才略,傳位李恪,利江山不利諸子。李世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轍,還是接受了長孫無忌的見意,選擇了性情溫和的李治。幾乎給大唐帶來滅頂之災。


白這個顏色


隋煬帝的母親和李世民的奶奶是親姐妹,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與隋煬帝是嫡親表兄弟,所以隋煬帝是李世民的表叔。

隋煬帝的女兒成了李世民的妃子,她為李世民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就是李恪。據記載楊妃很受李世民寵愛,李恪也很讓李世民欣賞,認為英果類己,在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被廢后,據說李世民一度有立李恪為太子的念頭,但遭到長孫無忌等元老派強烈反對而作罷。

很多認為李恪無緣立儲,是因為他是隋煬帝的外孫,有前朝的血統。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

首先,隋朝宗親勢力在隋末大亂時已經灰飛煙滅,李世民沒有任何必要去顧忌這方面因素。

其次,古代傳承製度以男系血緣為本,隋煬帝外孫影響到唐朝的皇位傳承,這是很雷人的說法。

其三,隋唐統治階層都是關隴集團,他們絕不會因血統問題排斥李恪。

其實李恪無緣太子之位,最根本的原因是嫡庶之別。我們知道隋唐都出現非禮制繼位的情況,隋廢楊勇立隋煬帝楊廣,唐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逼父親讓位。在立李治為太子之前,李世民已經廢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如果立李恪為太子,等於亂中添亂,後續的影響很壞。

當然,長孫無忌等元老派的態度也很重要,李治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他和他的體系決不可能同意李恪上位。


羽書遲


李淵是楊廣的姨表弟,當然楊廣就是李世民的表叔。關隴貴族都是親戚,不妨礙相互之間動刀子。

楊妃的情況一無所知,只知道她是隋煬帝的女兒,多大年齡有沒有封號,什麼時候去世的都不知道。

吳王李恪是太宗第三子,實際上皇二子李寬過繼了,所以也可以說李恪是太宗第二子。他還有一個同母弟皇六子蜀王李愔。

李恪是太宗心愛的兒子,他年輕的時候曾因遊獵過度受到過彈劾,但知錯能改從此謹慎。他身邊的輔臣權萬紀非常剛直,對他經常犯顏直諫,李恪全都一一接受。這一點讓太宗大感意外,又非常欣慰。

在所有的兄弟當中,李恪是非常突出的。太宗曾說過:“吳王恪英果類我。”

後來太子李承乾造反,魏王李泰也被牽連下獄,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但是太宗對李治很不滿意,覺得他太懦弱。三個嫡子都不成器,太宗就把目光投向吳王李恪。

易儲的主要障礙只有一個,就是長孫無忌,他是晉王的親舅舅,無論如何都要保晉王為太子的。他對太宗說:“晉王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是國之本,不能三天兩頭變動。”

太宗啞口無言,只能作罷。

結果因為這件事,長孫無忌記恨起吳王李恪。在高宗李治登基幾年以後,借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把吳王李恪害死了。直到神龍政變以後,中宗李顯才為他平反。

舊唐書評論說:“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為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歟?”

毛主席讀史到此,批註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聽了長孫無忌的古惑呢?

他被害時所有爵位都被革除,所以就叫《大唐故李君之墓誌銘》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李淵和楊廣是有關係的,按照血緣關係來講的話,他兩個是親表兄弟。

楊廣的母親和李淵的母親是親姐妹,是北周貴族獨孤家的兩位小姐。如此一來的話,其實隋朝和唐朝也是表親的關係,唐朝的建立就是李淵從自己的表哥楊廣手中奪得了天下,算得上是一家人的買賣。


而楊廣與李淵的關係還不僅僅侷限於此。楊廣曾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李淵的二兒子秦王,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楊廣嫁給李世民的這個女兒就是歷史上的楊妃。

如此一來我們就看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李世民與楊妃的孩子其實便是隋煬帝楊廣的外孫。

如此一來的話,即便李世民再過寬仁,怕是也不想讓有著隋煬帝血脈的孩子登基,即便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兒子。

綜上,無論如何,李世民也是不會立楊妃的兒子為帝的,因為這不僅牽扯到血脈的純正,更牽扯到王朝的正統性。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實力才是王道。李恪沒有強大的外援。

李世民的祖母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的關係,按照輩分來說李世民應該叫楊廣為表叔。而李恪的生母楊妃是楊廣的女兒,按道理來說李恪身負兩代皇族的血脈身份尊貴無比,繼承皇位也無可厚非。可是在唐初,貴族門閥的勢力依舊強大,有五姓七家直說:太原王氏、隴西李氏、清河崔氏等。

唐太宗李世民繼位,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升隴西李氏為天下第一等家族,皇后長孫氏提拔為第二等家族,其他家族降為三等。長孫家族從南北朝的北魏時期擔任朝廷重要武將到唐初權利達到鼎盛。家族裡長孫無忌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位,長孫氏是李世民的結髮妻子被封為皇后。長孫無忌的哥哥長孫安業犯下了謀反的重罪,結果長孫皇后求情,李世民竟然赦免了她哥哥的死罪,還加官進爵封薛國公。雖然長孫皇后嘴上說著,不要求封她的族人為官,但李世民還是封了她大量的族人為官。

李恪生母的楊妃的家族,前朝皇族楊氏已經灰飛煙滅。沒有任何門閥支持他,李恪毫無希望。李世民只會傳位長孫皇后的兒子,繼續打擊其他門閥勢力。


陸棄


隋朝在我國曆史上雖然短短地存在了三十七年,便被唐王朝取代,但隋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制度卻被唐朝全面繼承。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唐是隋的延續和發展。而史學家也把這兩朝的存續合稱為隋唐時期。實際上隋朝的皇室楊堅家族和唐朝的皇室李淵家族也有血緣關係。


隋與唐皇室的血緣關係要從北周的牛人獨孤信說起。為什麼說獨孤信是牛人呢?因為他的三個女兒嫁得好呀!

獨孤信的長女嫁與的是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宇文毓稱帝后,追封已去世的獨孤氏為敬皇后。

獨孤信的四女嫁與的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李昞,她便是唐高祖李淵的生母。李淵做了皇帝后,追封其母為元貞皇后。

獨孤信的七女獨孤伽羅的丈夫便是北周大將軍楊忠之子楊堅。楊堅建隋後立獨孤伽羅為後,獨孤伽羅生子楊廣。


如此算來,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但據史料記載,李淵的母親系獨孤信的妻子郭氏所生,而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的生母則為崔氏。所以說李淵和楊廣有共同的外祖父獨孤信,而外祖母就不是同一人了。

既然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的關係,那李世民和楊廣的關係也就好理解了。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而李淵又比楊廣年長三歲,那麼楊廣應該是李世民的表叔,而李世民則是楊廣的表侄。

那麼隋的開國皇帝楊堅立下的基業又是如何落入外甥李淵的手中的呢?

李淵家族的榮耀曾經碾壓楊堅家族。在李淵的祖父李虎官至西魏八國之一的時候,楊廣的祖父楊忠才剛剛爬到將軍位置。但在李淵七歲時,其父柱國大將軍李昞英年早逝,家族逐漸衰落。


李淵的姨父楊堅建隋後,李淵就做了姨夫的貼身侍衛,後來也下到地方主政。

表弟楊廣上臺後,對錶兄李淵就不那麼厚道了。他又把李淵召回宮中,掛了個虛職。後來楊玄感起事,楊廣才又把李淵任命為弘化留守。李淵在弘化乾得很紅火,又令楊廣很不爽。於是李淵又被召回皇宮閒置起來。

李淵在宮裡呆了兩年後,又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突厥的不斷侵擾,楊廣不得不再度起用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右驍衛將軍等職。

617年,李淵在任太原留守之際,發動晉陽兵變。次年,李淵在長安建立唐朝,隋的江山又落到親戚李淵的手中。

李唐與楊隋有割不斷的關係。實際上是李世民除了是楊廣的表侄之外,還有另外一層關係。那就是李世民曾娶過楊廣的女兒為妃。因此,楊廣還是李世民的老丈人。


楊妃為李世民誕下二位皇子,分別為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

吳王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據《舊唐書》記載,李恪的騎射功夫非常了得,是個文武全才。李世民對李恪也非常滿意,經常誇讚李恪像年輕時的自己。

但李恪註定無緣皇儲的角逐。

首先,選儲的準則是“立嫡不立庶”。李恪的生母楊妃只是一個妃子,李恪只是一個庶子。

再者,李恪的血統問題。李恪的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他的體內流淌著前朝皇室的血液,這可是非同小可的問題。

所以,縱然李恪在李世民諸子中最賢,由於他的尷尬身份註定與皇儲之位失之交臂。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魏王李泰急於謀求太子之位,甚至向李世民承諾百年之後不惜殺子而傳位於弟弟李治,令李世民不寒而慄。於是,李泰被貶為東萊郡王,皇九子、嫡三子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

由於李治生性懦弱,李世民曾經想廢掉李治,改立李恪為太子。

但李世民的這一提議遭到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等人反對。長孫無忌等人認為李治性格仁厚,必定會是位仁君,況且易儲是國家大事,弄不好會動搖國家根本。最後,易儲之事也不了了之。

李世民的這一提議雖然沒有成功,但卻給李恪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李恪的英勇果敢和人品能力都在李治之上,為消除隱患,長孫長忌在盤算著如何除掉李恪。


永徽三年,長孫無忌終於等來了除掉李恪的時機。

這事還要從高陽公主說起。這位刁蠻公主嫁與的丈夫是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私生活放蕩,出軌和尚辯機。此事敗露後,太宗李世民震怒之下腰斬辯機。

李治即位後,高陽公主仍然不消停,與和尚、道士們打得火熱。為了能讓老公房遺愛能夠承襲父親房玄齡的爵位,高陽公主又向房遺愛的大哥房遺直潑髒水,汙衊房遺直對她非禮。

房遺直非禮高陽公主一案由長孫無忌負責查辦。這本是一樁並不複雜的小案,但在長孫無忌的操縱下,此案演變為一場長孫無忌清掃政敵的風暴。


首先,長孫無忌查出高陽公主曾向掖庭令陳玄運打探宮禁中的情況並暗中觀察天象。這可是謀反之罪啊!

其次,房遺愛在李治即位後與薛萬徹交好。薛萬徹與長孫無忌的關係並不好,他也經常對房遺愛發發對朝廷的牢騷。而房遺愛因被貶為房州刺史也對朝廷不滿。因而房遺愛曾語薛萬徹擁立高祖李淵第六子荊王李元景為主。

高陽公主被查後,一直受到高陽公主欺凌的房遺直跳出來揭發了高陽公主夫婦的種種不軌行為。

而房遺愛在長孫無忌的授意下,又將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無辜之人牽連進此案。


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案審結。房遺愛、薛萬徹等被斬首;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等賜自盡,李恪的胞弟蜀王李愔也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

高宗李治也曾請求長孫無忌刀下留人,放過荊王李元景與吳王李恪,但被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冷冷拒絕。

天道輪迴,蒼天饒過誰?在無辜的李恪被長孫無忌陷害致死後六年後,顯慶四年七月,長孫無忌被許敬宗誣陷謀反之罪,流放嶺南,被逼自諡。


歲月是一條河流


先來看看問題,問題分為兩個一個是李世民與楊廣有血緣關係嗎?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李世民不把皇位傳給楊妃的兒子李恪。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李世民與楊廣是有血緣關係的。

從北周,到隋朝,在到大唐初期,這幾個朝代更迭的比較快,因此朝代之間的關係也是比較複雜的。李世民與楊廣的關係都來與孤獨家族。北周名將孤獨信生育當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當時北周皇帝宇文毓。四女兒嫁給了當時的唐國公李昞,其女兒嫁給了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現在我們只說一下唐國公與隋文帝楊堅。因為都是孤獨信的女婿。所以唐國公李昞與隋文帝楊堅是連襟。後來李昞有兒子李淵,李淵有兒子李世民。隋文帝有兒子楊廣。因此李淵與楊廣是表兄弟。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所以說李世民與楊廣是有血緣關係的。

為什麼李世民不把皇位傳給楊妃的兒子。 楊妃是楊廣的女兒。是大隋王朝的公主。這麼一看,這楊妃與李世民還是有關係的。算是表姐表妹的關係。那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楊妃的兒子呢!



第一 形勢所迫。

在大唐初期,動盪不安。要冊立一個帶有隋煬帝血統的皇子,勢必會引起朝廷大臣的不滿。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唐江上,又怎麼能還要冊立一個帶有隋煬帝血液的皇子呢!這是大臣們不能應允的。當時長孫無忌還在,更不可能去冊立其他妃子的兒子來繼承皇位。



第二 出於自己考慮。

人都是有血有肉的靈魂。兒子的姥爺死於自己之手,又怎麼不會去想兒子會不會替他的姥爺報仇呢!更何況這姥爺還是前朝的皇帝呢!所以李世民也斷然不會冊立李恪為皇太子。

綜上兩點,李世民也不會冊立楊妃的兒子為皇太子。


蟶子歷史


李世民的確和楊廣有血緣關係,但他和楊廣有血緣關係就要立楊廣女兒楊妃生的李恪為太子嗎?換句話說,自己父母是血親,自己就比同父異母的兄弟更加得寵嗎?顯然兩者不互為充分必要條件,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



首先李世民和楊廣是有血緣關係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外戚,人稱天下第一老丈人的獨孤信。獨孤信的大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兒是唐高宗李淵的生母,七女兒名是隋文帝的楊堅的妻子,楊廣的生母,他一人是前後三朝的國丈,也是曠古未有。也就是說李淵和楊廣擁有同一個外祖父,他們是姨表兄弟,因此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不過在古代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反而有姑舅親,親上親的說法,李世民為了標榜自己的功績,娶了前朝皇帝的女兒,即便兩人是表親,也無可厚非。


李恪身為唐朝子孫,同時也是隋朝外孫,其血統貴不可言,但這並不是他能否成為太子的決定因素,充其量只能算是加分項而已,而他能否成為太子主要還是看李世民對他的看法。

按照英國王位順位繼承人的計算方式,李恪只是大唐皇位的第四順位繼承人,在他前面的是李世民的三個嫡子一一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

中國自古立嫡不立長,朱棣原本只是朱元璋的庶子,篡位後,迫於嫡長子繼承的輿論壓力,朱棣竟然篡改了自己的身世,搖身一變成了馬皇后所生的嫡子,使他繼承皇位有了理論依據。即便是白痴如司馬衷,身為司馬炎的嫡子,也是能繼承大統的。袁世凱作為庶子,即便成了總統也不能把嫡子袁世敦怎樣。可見嫡子地位有多高。而李恪只是李世民的三子,雖然是事實上的庶長子,也頗有賢名,但是嫡子的地位不是他一個庶子能撼動的了的。除非三個嫡子全都以下犯上,圖謀不軌,威脅到李世民的皇位,不然李恪斷沒有機會成為太子。


我們來看唐帝國皇位的前三位繼承人之間是如何角逐的,首先三人均為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按照長幼順序,李承乾先被立為太子。而李承乾小時候聰明伶俐,很受李世民喜愛,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長大後的李承乾因腳疾變的乖張暴戾,李承乾公然在宮中和胡人跳胡舞,不理政事,完全沒有太子該有的樣子。他又猜忌父親想要廢黜他另立李泰為太子,便想先發制人,學習父親發動唐太宗版的玄武門之變。奈何李世民英勇神武,看破了李承乾的企圖,兵變計劃便提前流產,最後李世民不得不忍痛割愛,把他廢為庶人。而此時的李泰卻在幸災樂禍,大哥倒下了,太子之位豈不是手到擒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泰甚至威脅李治,暗示他與太子謀反有一腿,嚇得李治膽戰心驚,李世民看李治不對勁,再三盤問李治才問出實情。李世民頓時明白,李泰心狠,如果立李泰,則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活命,而立李治,則三個嫡子都能保全。像李泰這種經營而得太子的做法,也是萬萬不可取的,因此李世民便立三號繼承人李治為太子。


李治確實運氣十足,本來皇位與他無關,一頓驚嚇後,竟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李承乾和李泰的相繼倒下,使他白白撿了大唐的江山。而李恪雖然賢能,但有了李治在前,他是斷不能成為皇帝的,即便是李治犯錯,李世民考慮換人,但大唐建國伊始,選有前朝皇族血統的孩子繼承家業,會不會是曲線救國,算不算楊氏的另一種復辟方式,更何況李治為人謹小慎微呢?綜合考慮李恪是個倒黴蛋兒,即便再優秀,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歡迎大家關注並閱讀小編其他文章,臨表涕零,感激不盡!


里爾1204


李世民是隋煬帝楊廣的表侄,有血緣關係。不存在李世民不肯傳位李恪,實際上,李世民非常喜歡李恪,很想改立李恪為皇太子,但是在長孫無忌的反對下,此事不了了之。

李世民與楊廣的關係

隋煬帝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與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姓名不詳),都是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李世民是楊廣的表侄,他們身上都流著獨孤信的血。

楊妃姓名不詳,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世民與楊妃實際上也有血緣關係,遠房表親。

李恪為什麼不能即位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世民認為李恪“英果類我”,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李恪與李治:“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李恪在當時的賢名,天下共知,《舊唐書》和《新唐書》也都稱李恪“最賢”。那麼,既然全天下的人都這麼認為,而且父親李世民也認為他最像自己,為什麼不立李恪做太子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1.母親楊妃的身份

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一個亡國之君的後代。就因為這個身份,很多大臣反對立李恪,理由就是李恪身上有隋煬帝的血統,立他為嗣君,大唐的江山不是變相被隋侵蝕了嗎?

其實這個理由很牽強,古人看血統,從來不以女人的血緣關係為準。不過,大唐確實從隋朝手上搶來,這個問題多少有點敏感。反對派生拉硬扯,用上這個理由,你明知是“歪嘴公說理”,但還沒辦法辯解。


2.長孫無忌的反對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承乾、李泰、李治的親舅舅。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分量極重,是李世民未來託付政權的理想人選。

長孫無忌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是李治,自己的親外甥。不光是親外甥,李治的性格軟弱,將來當皇帝,更容易對付。所以,他連強悍的親外甥李泰都容不下。

既然如此,長孫無忌怎麼可能容許李恪染指太子之位?這也為李恪受長孫無忌迫害致死打下伏筆。


3.時機不好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為太子時,李治已經坐穩了太子之位。廢掉李承乾後,在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力主下,李世民囚禁了李泰,立李治為太子。

應該說,李世民在這件事考慮不周全,目光完全放在了李泰和李治身上。當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他才感覺到,這個過於柔弱的兒子,恐怕將來難以承擔大任,這才想起來他還有個“英果類我”的兒子李恪。

這個時候他想再行廢立,說實話難度很大,廢立太子牽涉面太大。已經廢了一次太子,李世民已經心力憔悴,再行廢立,還不知道鬧出多少父子間撕破臉的悲劇,又有多少大臣為之丟官舍命,不敢想象!


所以,當長孫無忌表示反對後,李世民再也沒有這個勇氣堅持更換太子了!

李治登基後,恰恰如李世民擔憂的那樣,柔弱得不像話,長孫無忌擅權,李恪受迫害致死,最後還把大唐江山白送給一個女人。要是李世民知道這個結果,打死也要換上李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