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湖广填四川,那么四川还有多少古蜀国的后裔?

抱舔天使


有一次在重庆看到一个酷似三星堆出土的凸目族的人,眼晴突出,脸型几乎一样,可惜的是当时没来得急照相。和下图青铜头像,相似度90%以上。


方法研究


四川没有多少古蜀人的后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实上,这乃是秦灭巴蜀引发的连锁反应,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后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这样的。秦灭巴蜀之后,封原开明氏蜀王为蜀侯,以及羁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绾因被疑谋反而被秦人所诛杀,此后蜀地不再置侯,完全归于秦国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属管理统治之下。但蜀侯绾还不是史见其名的最后一位开明氏王族成员,最后一位开明氏的君长,是安阳王泮,不过依越南人编的《大越史记全书》,此人出道时已经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为人已经是蜀侯绾的子辈或孙辈,绝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卢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辈)大约是沿着后来秦人所开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区,可能又被滇池地区的庄蹻滇国势力所驱逐,又不得不沿着红河继续南下,最终到了今天越南河内附近的红河平原地区,消灭了当地的土著小国文郎国,建立了“瓯雒国”政权。

这一政权直到秦二世时期才被继承了秦国南征军武装力量的赵佗所征服,安阳王也死于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论述》一书中,认为“安阳”之名,实为蜀国王室氏名“开明”之转音,大抵上,安阳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输精神吧!



千古名将英雄梦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大人口大迁移事件,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各省各地区的人口组成与人文风俗自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回到问题,如今的四川还有多少是古蜀国的后裔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古蜀国是什么。

古蜀国:鱼凫到杜芦,商代到战国,立国七百二十九年

关于古蜀国开国的历史,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句——李白的《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

其实关于古蜀国的历史,先秦时并无详细文献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传说古蜀国的先民为蜀山氏,蜀山氏部落的一名女子嫁给了黄帝,名为“蚕丛”,这个孩子长大后开创了古蜀国,成为蜀地的首领。

古蜀国大致经历了蚕丛时期、柏灌时期、鱼凫时期、开明朝等几个阶段。直至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打通了蜀道,杀死了古蜀国末代君主、开明第十二任君主杜芦,灭亡了古蜀国,从此蜀地正式纳入中华文明的核心圈,成为了秦国的大粮仓,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那么,古蜀国的后裔在四川还有多少留存呢?这就要从蜀地的两次人口大变动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秦国灭亡古蜀国,古蜀国贵族大量逃离

蜀地人口的第一次大变动,正好就是前文所说的,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灭古蜀国。

战国中后期,秦惠文王采用张仪之计,利用末代蜀王开明芦开凿石牛道(又称金牛道),然后从苴国借道伐蜀,先灭蜀国,再回头灭苴国和巴国,全取巴蜀之地,并以此做成秦国的大粮仓。


因为秦国这个强势政权的入侵,古蜀国土著部落蜀人、羌人、巴人、氐人的贵族纷纷外逃。

氐人向西北迁徙到青海高原,部分融合而成今天的白马藏族一支; 羌人向西迁徙至川西高原(冉人最初的居住地),部分融合而成今天的羌族人一支; 巴人则向东回缩至川东及重庆一带,部分形成今天的土家族一支;

古蜀国的开明氏蜀人仅存的一位王子杜泮(蜀泮)率部众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灭掉了文郎国,建立起瓯雒国,自称安阳王朝,持续了一百年后被秦末将领赵佗所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国灭古蜀国这一次,秦国是为了开发蜀地,并未进行人口大屠杀。古蜀人的损失虽然也不小,不过主要是各部族的贵胄外逃,总体上,古蜀国的人口组成还是以古蜀人为主。

第二次,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长期的湖广填四川,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

这第二次蜀地的人口大变动,对四川的人口组成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川人十之八九已不是老蜀人。

湖广填四川指的是,一个从元末至清初、长时间的人口由湖广(湖南湖北)向四川的迁徙过程,其实往四川的移民只是主体是湖广人,陕西、贵州、江西等十几个省份也同时参与了移民四川。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

1、元末明初:

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首领湖广人明玉珍率十几万大军攻入四川,这支军队也基本是湖广地区的农民也。其后,直至明初,大量少田缺地的农民随之进入人少地广的四川地区开垦务农,其中湖广移民占主体,这也是“湖广填四川”的开始和名词由来。

红巾军

2、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的一连番战乱使四川人口锐减,古蜀人留存极少。先是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攻入四川,与南明军队作战,后来南明军队又与清军战斗。清初吴三桂等“三藩起义”又攻入四川,清军灭三藩又在四川激战。

张献忠,大西军

明末清初,川蜀大地上,连续的三十多年里,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清初的《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可见,包括古蜀国人在内,明末以前的原蜀地居民十不存一。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

“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总结: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

通过飞扬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经过了秦灭古蜀国导致古大量蜀国贵族逃离、元末至清初的战乱损失和湖广填四川这两次人口大迁移,如今的川蜀大地上的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留存在四川的古蜀国后裔可谓是少之又少。

其实,这一点,当今的四川人是非常清楚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还都能说出自己的祖上是从哪里迁过来的,除了代代的口头相传,许多人还有族谱作为证据。看到此文的四川读者们可以说说你的祖上是从哪里迁来的,或者从祖辈那里听说过什么关于迁徙的故事,这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哈。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却又色泽淡雅,青铜器一样体量厚重而又造型独特,这是飞扬看到的历史,愿与你一起共赏。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历史飞扬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四川拥有两亿多的人口,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为什么四川会有这么多人呢?其实这和清朝的一次移民有关,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四川人口骤减,所以清政府就调动了十几个省往四川移民,其中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移民的人数最多,这就是湖广填四川。所以四川也是一个氛围很好的省,毕竟融入了很多省份的习俗在里面。

大家都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四川都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时至今日,四川共有2.8亿人,不过,其中有99%的人都是移民而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川的移民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统一巴蜀后,为了更加有效的统治巴蜀地区,将4万秦人迁到了蜀地;到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带领10多万军队进入蜀地。到了唐朝时期,四川与饱经战乱的北方地区相比,俨然是一片世外桃源,大量的北方人来到四川。

南宋末年,四川的人口超过1200万,光成都一地就超过百万。而此时的蒙古控制着中国的北方,他们率军入侵偏安一隅的南宋,当蒙古人最终灭亡南宋后,整个四川的人口仅仅剩下12万户,大概五六十万人,不到鼎盛时期的5%。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平衡各地人口,将许多淮南的麻城、孝感人迁到四川,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川人“麻城过籍”,此后由于四川天高皇帝远、地广人稀,大量的流民移居至此。

而让四川人口大换血,时至今日依然影响深远的是大家经常说的“湖广填四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明朝末年,四川再次遭遇历史浩劫,先是张献忠在四川与明朝军队激战,后来是清军入川,几十年的战乱让四川百姓民不聊生,人口锐减,仅仅剩下9万多人。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四川终于平静下来,当官员们走马上任时吃惊的发现:心目中的天府之国竟然如此千疮百孔、人口稀少,于是上奏折建议康熙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湖广填四川。

传说,清廷强迫湖广地区的人移民,将他们双手绑在后面押解到四川,途中需要上厕所时必须将双手解开,也就有了“解手”这一说。更有甚者说,四川人民手腕的凹陷部位就是因为捆绑导致的。

时至今日,许多四川人和湖广地区的人虽然素昧平生,但总会有莫名的亲近感,这正是因为清朝的那一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


博击视界


四川没有多少古蜀人的后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实上,这乃是秦灭巴蜀引发的连锁反应,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后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这样的。秦灭巴蜀之后,封原开明氏蜀王为蜀侯,以及羁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绾因被疑谋反而被秦人所诛杀,此后蜀地不再置侯,完全归于秦国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属管理统治之下。但蜀侯绾还不是史见其名的最后一位开明氏王族成员,最后一位开明氏的君长,是安阳王泮,不过依越南人编的《大越史记全书》,此人出道时已经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为人已经是蜀侯绾的子辈或孙辈,绝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卢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辈)大约是沿着后来秦人所开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区,可能又被滇池地区的庄蹻滇国势力所驱逐,又不得不沿着红河继续南下,最终到了今天越南河内附近的红河平原地区,消灭了当地的土著小国文郎国,建立了“瓯雒国”政权。

这一政权直到秦二世时期才被继承了秦国南征军武装力量的赵佗所征服,安阳王也死于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论述》一书中,认为“安阳”之名,实为蜀国王室氏名“开明”之转音,大抵上,安阳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输精神吧!



认识你是我的缘


湖广填四川是在一种兵祸连年、瘟疫盛行、人口锐减的特殊情况下朝廷采用的人口迁徙移民方案,四川当时的人口约剩9余万人,四川巡抚张德地巡视时渺见人烟,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朝廷,康熙帝见状,在公元1694年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故而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广移民的后代。

移民诏书原文: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同风,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南、江西,助解应用。朕甚悯焉。今有温、卢二卿,具奏陈言: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戍正月初七日诏


龙源堂


关于古蜀的研究不是很多,但也可以谈谈。

首先三星堆显示的文化是一个混合文化,古蜀群体也自然是混合群体,并且这个混合还是一种走马式的混合,也就是说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凉山彝族,其文化里元素众多。首先是羌系文化,比如核心纹饰羊角纹,汉族也有。比如卭楼,这就是羌式碉楼,汉族的是汉唐之前建筑的底座。还有的直接与羌藏服饰一致,会在头上绑一个竖起的布板。

第二是彝族服饰里能发现与苗瑶有关的内容。比如蝴蝶纹以及类似苗瑶的银头饰。不同的是苗族的银头饰是圆的,彝族的是方的。这刚好符合了内陆支圆和沿海支方的差异。内陆支被抛弃出九黎后于是变图腾为本人模式,自认白本人,女性生殖器崇拜,天神体系。汉族用玉璧,也就是天圆天六,区别于沿海支的冥神系地方。


实际上彝族的这个方形银头饰就是金字塔的最早形制。是不断缩小并逐级垒高的四方形祭台,也就是回字形状。古埃及有很多金字塔就是这个形制,这个文化也大概率源自古中国,只不过古中国可能是以夯土形制建立的。我们建筑里的阶梯状马墙就是这个来源,欧洲也有。在良渚遗址里的鸟符也证实了这一点。四方形祭祀台用于祭祀八芒星太阳,就是汉字四。良渚遗址鸟符上也有四字。

这个建筑形制在中国叫马墙。





除此之外凉山彝族还有与欧洲日耳曼一致方面,比如用一件衣服搭在左肩上的文化。这个文化也可以推断为内陆支帝尧集团复仇沿海支大鲧体系时砍去其一只手,刺瞎一只眼,阉割部分人生殖器,并剁成肉泥。《山海经》里的一目国、一臂国就是这么来的。北欧神话传说里也有人被砍去一只手。这个搭在肩膀上的多余衣服多半就是为了遮蔽断手的。沿海支是七仙女娘家人日耳曼与黄种老二二郎神体系的联姻组合,所以欧洲自然就有类似的文化。实际上凉山彝族服饰里甚至有类似德国纳粹军帽的样式。台湾原住民作为沿海支夏后氏后代其也有类似纳粹军服的那种很大的裤裆。

凉山彝族里还有类似古希腊、古罗马的装束。

列举这些的目的是想说明古蜀成分和来源很复杂,云南彝族、哈尼族与凉山彝族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各民系间互相认同率很低。这说明是多次融合和冲击的结果。

有人说古蜀人在越南,那是不懂电的表现。一个至少在帝尧时代就存在的地域群体,怎么可能只有所谓逃到越南那么一点点。帝尧集团在鸿门宴上用下了蛊毒的狗肉毒杀并击败了沿海支,成功为之前自己被抛弃和挑脚筋的事复仇。接着将大鲧体系一分为二分别发配四川和东北。大禹是四川这一支发迹的结果,大禹主体和日耳曼分支离开四川由甘肃、陕北去攻打帝尧后裔时,还留下了一部分人带领着跟随民族,类似的事东北支也是这么干的。所以西南和东北都有C系和D系矮黑后裔存在。藏区和佤邦的D系和孟加拉、印度的C系就是这个体系跟随民族的遗留。其中大鲧后人以及联姻体日耳曼微量残留估计更多逃到了贵州和存在于哈尼族里。贵州芭沙人至今剃头全体姓衮就是。大禹的后代夏人则在殷商建立后多数返回南巢老家江浙,就是百越,包括越国。还有一部分后来南逃就是今天的马来西亚人。目前发现大禹体系可能还参与了印度河文明,也是黄白联姻联盟带领着众多跟随民族建立的文明。这就不奇怪凉山彝族里存在F系斯里兰卡基因了。今天的印尼人大概就是白匈奴入侵后逃向印度尼西亚的。

今天看到的凉山彝族是存在羌系的O3、泰族的O2a、微量大鲧族O1、百濮跟随民系C系、D系以及斯里兰卡F系基因群体。其文化叠加严重。就是说先羌冲击一次,楚人分支泰族冲击一次,羌系又冲击,直至秦人汉族到来。加上后来满清屠川,接着湖广填川,四川人的成分变化必然是很大的。

三星堆器物显示存在沿海支的纵目文化、发辫文化,同时也存在羌系独有的牙璋。第四代蜀王杜宇大概率是先羌北三苗进入。其叫望帝与姜子牙吕望一致。杜宇代表的杜鹃布谷鸟也与苗蛮系民族有关。后来蜀王为开明氏。我一直说羌人是由古埃及返回的,是东归的以色列支系。羌系文化能发现大量与犹太基础文化一致的内容。《山海经》里提到昆仑之虚时说到了开明兽立于昆仑之虚上,实际昆仑之虚就是古埃及。开明与今天的文明是一个意思。古蜀的开明氏就又对应了羌系由古埃及返回的推断。开明氏去哪里了呢?其实非常明确,就是与哈尼族在滇池湖畔联合的昆明族,也就是今天昆明、楚雄、祥云一带的羌夷和撒梅族,头戴公鸡帽,其祖先传说和楚雄一带的地名大姚、姚安、南华符合帝尧体系华胥氏的特点。哈尼族是以百濮民族为基础的民系,就是大禹留下的那些人和跟随民族的组合。哈尼把与其联合的羌人称做腊伯人,也符合羌人由中东返回的特点。哈尼族里也确实存在戴公鸡帽的群体,这也说明有过很深的融合。昆明的金马碧鸡就是联合的象征。昆明一词既像昆仑,又像开明。我相信深入研究这些羌系彝族会找到惊人答案。也能证明他们来源是古蜀人的一种。泰族明显经过四川再入云南最后去了东南亚,至今攀枝花还有傣族,凉山彝族里就有大比例傣族基因。如果这也算的话,傣族也是古蜀人。

至于到了秦国崛起后的古蜀以及其后裔逃向,也许去到越南也是存在的。但大量只可能融入汉族或在四川和云南彝族里。究竟昆明族是何时与哈尼族在昆明联合,我的了解还不够。所以他们是不是最后的那些古蜀人后裔不得而知。从四川到云南禄劝到昆明,从四川到丽江到楚雄都分布着明显羌系文化的彝族。这些民系如果与楚雄祥云昆明的彝族为一个体系,那就可能是末代古蜀人了。就是说所谓逃到越南只可能是一个分支去往的结果,大量的人在云南。有不怀好意的人因此故意混淆概念,把四川人说成与越南人有关。古蜀就算是羌系,也不是汉族,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么混淆概念无非还是那个不可告人的企图,从民系上瓦解汉族内部的认同。


國病


四川没有多少古蜀人的后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实上,这乃是秦灭巴蜀引发的连锁反应,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后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这样的。秦灭巴蜀之后,封原开明氏蜀王为蜀侯,以及羁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绾因被疑谋反而被秦人所诛杀,此后蜀地不再置侯,完全归于秦国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属管理统治之下。但蜀侯绾还不是史见其名的最后一位开明氏王族成员,最后一位开明氏的君长,是安阳王泮,不过依越南人编的《大越史记全书》,此人出道时已经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为人已经是蜀侯绾的子辈或孙辈,绝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卢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辈)大约是沿着后来秦人所开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区,可能又被滇池地区的庄蹻滇国势力所驱逐,又不得不沿着红河继续南下,最终到了今天越南河内附近的红河平原地区,消灭了当地的土著小国文郎国,建立了“瓯雒国”政权。

这一政权直到秦二世时期才被继承了秦国南征军武装力量的赵佗所征服,安阳王也死于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论述》一书中,认为“安阳”之名,实为蜀国王室氏名“开明”之转音,大抵上,安阳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输精神吧!


故都的晴空


古蜀国能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古国,有灿烂的文明,三星堆就是最好的见证。自秦朝灭亡古蜀国后,古蜀国遗民一部分逃向了青藏高原,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于民族融合,早在湖广填四川前就没有什么古蜀国后代了。


湖广填四川时四川剩的只是从秦朝到南宋的老川人,也正印证了那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在南宋以前国家虽乱,但同民族不会做到种族灭绝的惨事。可是南宋后期就不一样了,先是金国打过来了,好歹抗在外面了,后来蒙古人打过来了,这就在四川盆地干起了拉锯战,当时蒙古人什么德行都知道,屠城、种族灭绝几乎是他们比做的事。南宋当时有1亿2千万人口,蒙古人过后就剩6千万,要不是当时契丹王子阻止,当时整个中国都被蒙古人改成草场了。当时四川将近1300万人口,饱和到有人提议要向湖广遗民呢,和蒙古人打过后就剩几十万了。而之后蒙古人进行恢复性建设,人口也一直没有恢复。


到了元末明初,起义军明玉珍一支在四川称帝,带了很多湖广人民,开启了湖广填四川。到了明朝统一,又迁了很多湖广人民过去,人口恢复到14、50万。再到明末清初,饥荒加兵灾的,张献忠乱川、康熙平定三藩,四川都是战场,打完之后四川又从明末400来万变成60万。地广人稀的只能把外省的人口填进来,其中以湖广遗民最多,称为湖广填四川。从南宋宋末元初到清朝还能剩几个老川人。


逸咔咔


首先大家要知道古蜀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上古时候,有一个叫做蜀山氏的氏族,正是这个氏族,在蜀地建立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政权和统治模式,这便是最为原始古蜀国的人了。

古蜀国

在这片大地上,有过这样的一个历史记载,这个历史记载便是当时蜀山氏的一个女子成为了黄帝的妃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结合,使得这个女子生下了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做蚕丛,然后这个男子在经历了时间的推移下,在蜀地又生下了一个男丁,这个男丁的名字叫做鱼凫。而这个男丁便在后来开创了古蜀国,开创了所谓的巴蜀文化。

这样的政权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期。也是根据历史记载,秦王想要得到蜀地,他想要通过这样的行动,使得秦国拥有一个较好的战略要地,进而使得蜀地变成了他们的粮仓。所以正是因为秦国在后来攻下了蜀地,这才支撑了它在后来横扫六国时有着充足的粮草,有着较为及时的补给线,所以消灭这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统一中国的脚步。

因为秦国的出兵,导致了古蜀国延续了多年的政权被消灭,使得蜀地大乱,而在这次战争中,古蜀国中的很多贵族为了保命选择了出逃,其中就有一部分出逃到了越南区域,并在哪里建立了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有一百年。

湖广填四川

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在明清时期。而较多的是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时期。因为在这个两个阶段,是战争最为贫乏、人力资源最为紧张的时候。在这两个时期的四川,因为经历了很多的战乱,人口数额急剧下降,使得以前的人口大省,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毁灭后,却变成了荒无人烟的状态。在康熙年间的时候,皇帝为了能够更好的统计各个省份的户口,便开始了那个时期所谓的“人口普查”,在看到结果后,四川的人口使得这位皇帝大吃一惊,因为在那个时候,这片大地上的人数只剩下了九万人。

在后来,一个京官因为深受皇帝的信任,所以被委任到川地去进行管理。这个官员造就有所耳闻蜀地的美妙绝伦,于是便怀着一颗向往的心前往。可是在到了这片被誉为“沃土”的川地后,他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原本以为这里很不错的他,此时呈现在他眼前的,除了人口的稀少外,还有当地设施的破旧、以及百姓较为艰苦的生活。

这位官运本身就是奉命前来,而且自己也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决心想要将这片土地好好的整治一番。于是他便利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给皇帝写了一个折子,而着折子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这位官员对于川地的惋惜,以及想要重振其“天府”美名的雄心。而在这个折子中,较为有名的计划,便是他恳请皇上利用一系列的好政策,来吸引外省人移民到川地,从而带动这里的经济和生产。

当时的皇帝在接到了这个官员的折子后,原本紧张的心情,立马便变得舒缓了起来,他不仅对这位官员的构思大加赞赏,而且还立马拟了一分诏书,当中规定让湖南、湖北、广东当局,让他们想尽办法推动他们地区的人口千万四川。

为了能够让这些地方的人千万四川,这位在四川当值的官员还拟定了一个“优待规范”,这个规范便是:凡是愿意来到四川定居的人,便会以该地的一大块地皮作为补偿,让其耕种。这个举措一经提出,便使得外省人纷纷向蜀地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