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帖 读帖 临帖

编者按:从八十年代伊始,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习书法的高潮。各种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的在神州大地上林林立立,五花八门各种书法比赛也此起彼伏,互不相让。

学习书法三要素 | 选帖 读帖 临帖

我自己也是这百万书法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从八八年开始学习书法,当时也和大家一样,函授、面授、投稿、参赛,忙的不亦乐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去回顾过去自己学习书法的这段过程时,感触良多,没有少有弯路,也没有少犯错误,甚至大多是比较低级的错误。现在借此机会认真做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记得我的老师陈新亚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难事易成功,易事难成功”。为什么在三十年轰轰烈烈的书法大潮之下,依然没有造就多少真正的书法大家?原因就是写字就是一件“易事”,也正是因为太容易了,几乎人人可以无师自通,所以就难以有真正的成功。而事实“写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它看起来非常简单,容易被人误解,也容易被人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真正的书法家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能技巧外,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书法艺术最后的比拼并不是技能技巧,而是学养、胸怀、格局。

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最为基本的东西,即也是学习书法的三要素:选帖、读帖、临帖。这看似寻常普通的事情,而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到了极大的错误,最终导致我们的学习只是浮光掠影,无法深入,终其一生都有可能没有真正迈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

学习书法三要素 | 选帖 读帖 临帖


如何选帖?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也就告诉我们范本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结果。那什么样的范本就是好范本,就是高质量的范本?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取法高古,尽可能选宋代以前的名人经典法帖,不要选明清以下的法帖,特别是近现代书法家的法帖一定不能作为初学者的临习范本。其次就是“师帖不师碑”,因为墨迹本会比较接近原帖,字的结体布局、点画用笔都会比较清晰可辨,初学者容易上手,而碑帖经过二次刻拓,容易失真,特别是时代久远的石碑,风化脱落严重,拓片上的字和原作已相去甚远,初学者难以鉴别和判断。最后尽可能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优质字帖,由于他们本身的专业度高,所以出版的字帖多有保障。如果有条件的人可以选购一些古籍善本字帖或原碑拓片做临摹范本,这是最佳选择。

学习书法三要素 | 选帖 读帖 临帖

如何读帖?这里所说的读帖,不是真正意义的“读”,而更多的是默默的“观”。这个环节尤为重要,而且也是众多书法学习者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十分时间、四分读书、三分读帖、三分临帖。从这里的时间分布也可以看出读帖和临帖是一样的重要。甚至读帖比临帖还重要,因为所有没有认真读帖的临帖都是假临。那我们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到底该怎么读帖呢?首先一定要安排出固定的读帖时间,时间必须有保障。其次就是读帖要养成习惯,形成规律,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再次就是要有方法、有重点、学会分类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就是在读帖的过程中一定要书空,在大腿上写,在办公桌上写,在被子上写,在背包上写,总之只要在读帖,手就不能停下来,这种假写的次数要比真写的次数多得多,这点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读帖的最后实际效果。

学习书法三要素 | 选帖 读帖 临帖

如何临帖?这是一个司空见惯问题,大家都以为拿起毛笔对着字帖写就是临帖。如果临帖真的就是怎么简单,那么出一个书法家也就不会那么艰难。在临帖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把临帖当成抄帖。

放眼朋友圈那些每天打卡练字的人,每天都临习一两百个字发在朋友圈和各种社交平台上,以示自己有恒心。如果我们悉心分析、对照原帖认真比较,却发现他们所临写的字没有一个是对的,和原帖上的字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为了写字而写字,为了临帖而临帖,没有要求,也没有目的,这种临帖就说我们常说的“抄帖”。那到底该怎么临帖呢?首先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切勿贪多求快,每天过关一两个字就足够了,力求做到接近原帖。其次就是描摹、对临、背临、意临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临习方法。再次就是制定目标,重点突破,要会打攻坚战。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勇于突破。最后就是要学以致用,临习和创作相结合。从临习到创作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适应,逐步过度。

学习书法三要素 | 选帖 读帖 临帖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鉴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