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兰说祖母和娘家断了关系,没有依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姒莞萱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家老太太也被圈了一波粉。盛家老太太抚养明兰长大,做事有章法,是个有大智慧的老人。

事实上,盛家老太太出身名门,是勇毅侯府的独生女,当初嫁给盛家其实是下嫁。并且老太太还在宫里面待过,还有几个孔嬷嬷,余家老太太,贺家老太太这样开挂的闺蜜。可见她的地位是十分尊贵的。

在电视剧中也提到了,,盛家老太太和娘家的关系不太好,基本上都不来往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电视剧里面是一笔带过。电视剧里盛家老太太也和盛紘提过因为不愿意自己的侄女嫁到盛家来,导致和娘家就断了。

其实小说里面交代的很清楚。

当年的盛家老太太是侯府独生女地位很高,但是偏偏看中了探花郎盛紘的父亲,但是侯府并没有看中,导致盛家老太太和娘家生了嫌隙。

并且当年盛紘的父亲早逝,老太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娘家人当时为她重新物色了一个姑爷。但是老太太为了盛家没有答应,独自抚养盛紘长大。但是这个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盛紘的婚事了。

老太太是侯府独女。她出嫁之后父亲的侯位应该是让族内其他人袭了。其实娘家那边已经没有直亲了。这个时候娘家人却要来攀亲,想嫁一个女儿过来。

但是给的女儿要么是庶女,要么是品行才貌都不行的女儿。盛家老太太为了盛紘的前途就没有同意。所以彻底和娘家断了联系。

最后老太太给盛紘找的是王家女儿,也就是王若弗。当时也算是盛家高攀了王家。虽然王若弗智商感人,但是娘家还是很厉害的。并且生的三个儿女出类拔萃。也不算枉费了老太太的一番心意。

老太太一生就在为盛家盘算。年轻的时候盛家老太爷负了她,她没有计较。后来抚养盛紘,但是盛紘对待老太太也是一般。还好后面明兰长大保护她。


经典影视片段欣赏


知否中,盛老太太是勇毅候府的独女,盛老太太出身高贵,言行举止得宜,学识渊博,这里也可以看出盛老太太在闺阁时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可是,在盛老太太中毒时,为什么会说盛老太太和娘家断绝已久呢

虽然电视中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多交代,但是也有提到盛老太太年轻时生活也是不如意的,盛老太爷在世时也是宠妾灭妻,当下社会是可以和离的,自家女儿生活是否如意,娘家人自然也是看在眼中,勇毅候夫妇自然也是舍不得自己的掌上明珠受苦的,免不了劝女儿和离,盛老太太也许对盛老太爷有情,拒绝了父母。

小说中也有交代,盛老太太年轻时就守了寡,盛老太太娘家人当时已经帮她找好了人家,并且这个人家也是世家,但是盛老太太坚持为老太爷守节,并抚育他的孩子,不但护住了盛家家产,还用自己陪嫁为庶子盛纮多方打点,请教名师。在这时,盛老太太忤逆娘家父母之意,已经是将关系闹僵。

后来盛老太太娘家有意示好,欲将家族女儿与盛纮结亲时,盛老太太看婚配女儿不是旁支就是庶女,品貌家底皆不如意,为了盛家庶子前途着想,又一次拒绝了娘家的好意,这又导致了矛盾的升华,彻底断绝了与娘家的情分


晋哈哈


看过《知否》的都知道,剧中一再提到盛家祖母是勇毅侯府的独女,但后来和娘家关系并不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电视剧中提供的细节很少,仅仅是几句话带过,要说清楚这一点,必须得结合原著。

盛家祖母的娘家勇毅侯府本姓徐,所以祖母的称呼应该是盛徐氏,或者叫做徐老太太,年轻时也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大小姐,所以,为了叙述方便,下文将祖母称为“徐大小姐”。

原因一:

盛紘的父亲年轻时曾中过探花,探花是进士榜上的第三名,可见才学了得。在一次宴会上,勇毅侯府的独女徐大小姐偷偷看了这个探花几眼,又听到他吟了两句诗,芳心大动,当场生情,竟然不顾父母反对,说什么也要嫁给人家。古时女子出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大小姐的这一举动其实就是叛经离道,勇毅侯府名声显赫,门楣高贵,自己家出了这样一个女儿,生出罅隙自然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原因二:

徐大小姐下嫁给盛紘的父亲以后,着实过了几年情深意浓的好日子,无奈盛紘的这位老爹也真够花的,若干年后,便纳了一个又一个姨娘,宠妾灭妻,徐大小姐自己所生的一个儿子没能存活下来,可能就与丈夫所宠爱的姨娘有关,于是夫妻两人最终反目。盛紘是姨娘所生,属庶出,亲娘死的又早,所以从小备受父亲所宠爱另一个姨娘的虐待和歧视,徐大小姐看不过眼,便将盛紘记在自己名下,盛紘这才得以以嫡子的身份受到徐大小姐的庇佑得以生存下来。

不久,盛紘父亲早亡,徐大小姐方二十出头便开始守寡,娘家父母都还健在,力劝女儿改嫁,并已找好了人家,是时任闽浙巡抚的唐安年,这位唐大人是两榜进士,虽然年纪稍稍大一些,但跟前只有两个嫡女和一个庶子,也就是说没有嫡子,徐大小姐只要嫁过去,日后生活一定会很美满。

按说,徐大小姐既没有自己的子嗣,又同死去的丈夫没有感情,还正值青春妙龄,改嫁给这位唐大人其实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她不这么想,因为她知道,自己一旦改嫁,记名嫡子盛紘立刻将会陷入不测之地,不但没人抚养,而且家产还可能会被盛紘的叔父抢走(原著中所写盛紘的父亲有兄弟几人),于是,徐大小姐拒绝了娘家规劝,独自一人撑起盛家天下,给盛紘找师傅,考功名,娶媳妇,生儿育女。而这样一来,岂不是又得罪了娘家?

原因三:

盛紘长大后,不负母望考取功名,同时也到了议亲年龄。徐大小姐娘家也就是勇毅侯府此时也想缓和和女儿的关系,便提出要让徐家子侄辈上的姑娘嫁过来,亲上加亲岂不完美?但徐大小姐一看,这些能嫁过来的姑娘不是旁支族女,就是庶女,品貌家底都不称心如意,所以便一一回绝。徐大小姐真是豁出去了,宁可和娘家彻底断了情分,为了自己这个记名嫡子的前程,非要寻一门好亲事,最终,同王家结了姻亲。

如此一来,徐大小姐和娘家哪还有转圜之地,这就是剧中明兰所说祖母和娘家断了关系,没有依靠的根本原因。


红枫文史娱


很多朋友爱看《知否》,并不是冲着明兰,而是粉上了盛老太太。印象中她办事有章法,做人有底线,对明兰更是呵护有加,让很多人都联想到了自家的慈祥长辈。其实老祖母这个有大智慧的女人,才是命运最不幸的一位。典型的嘴硬心软,无依无靠,全凭一己之力撑起了盛家一脉,振兴了盛紘一门。她自己的娘家早就被得罪光了,很少来往了。断了娘家关系的原因其实剧中多少都有过交代。

先来说说老太太为什么断了和娘家的关系,依然社会地位稳固,身份高贵。这两个问题看似有点矛盾。其实剧中也有提到过原因。老太太作为勇毅侯府的独女,自幼便开蒙读书,才华诗书都属上乘。同时她擅长马球捶丸之类的社交项目,在京圈的贵族集会中很吸引大众眼球。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球场上圈粉无数。看看明兰打马球的轰动程度,就知道老太太当年有多么英姿飒爽。

老太太本身性格也正派好相处,为此人脉颇广,有一群闺蜜团,团中既有孔嬷嬷这样的硬核奶奶,也有贺家老太太这样的医学圣手,余老太师一家也来往甚密,相交几十年也能一呼百应。尊贵的身份,让老太太出嫁之前有机会在宫中过了一段日子,和皇帝皇后也熟识有交情,虽然娘家依靠不上,但是有帝后撑腰谁敢惹她?对照一下经历相似的平宁郡主,大家就明白老太太自身地位有多尊贵,这一点和娘家无关,全凭自身在皇帝面前得脸。

所谓的娘家依靠,自然不能是旁支亲戚,只能是父母至亲才能成为出嫁女子坚强的靠山。可曾经的勇毅侯夫妇早已过世,家中又只有老太太这个独女,爵位只能给不远不近的亲戚去承袭了。老太太就是想用一下娘家的关系,这些八竿子才能打到的晚辈也不愿意理睬她,给自己找麻烦。老太太生性要强,也明白父母不在娘家不存的道理,不愿意去张嘴求娘家的亲戚了。联系越少,人情就越淡。

而导致盛老太太和娘家彻底决裂的事情,就是盛紘的婚事。有人认为盛老太太低嫁了探花郎,让家族蒙羞才气坏了父母,断了来往,这没有可能。老太太出嫁的时候,家中父母虽然不太满意,但爱女儿的心不变,不然也不会陪嫁了数量众多的田产庄子,就是想贴补下盛家,让女儿未来的日子好过些。就算后来老太太守寡,不愿再嫁,娘家父母最多生气,要断了来往不太可能。可人命抵不过岁月,老勇毅侯死后新勇毅侯袭爵,盛紘也到了婚娶的年纪。娘家的旁支亲戚看着盛家在老太太的治理下越来越好,也想来分一杯羹,打算嫁个庶女之类的过来跟盛紘亲上加亲。老太太为了盛紘的前途,毅然拒绝了娘家的请求,这才彻底断了所谓的依靠。

可怜老太太年少守寡,为了盛家谋划操劳了一生,盛紘还总是不领情。好在有明兰和长柏这样的好孙辈在,才能让老太太老有所依,安度余生。


萌萌小笑笑


电视里交代过,简单的说,就是盛老太太为了给她儿子寻门好亲事,为了她儿子的前途,不愿自己娘家的侄女嫁过来,才导致和娘家不和,没有依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