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体验“危险”,这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父母总是阻止孩子去做危险的事情,孩子走到哪,家长们就跟到哪。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沾,唯恐孩子磕了碰了受到伤害,总是竭尽全力保护孩子。的确孩子不接触危险物品是保证安全,但同时孩子也不会懂得怎么样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危险",而孩子终究会长大,这个时候父母还能总是围绕在孩子们身边,替他们遮风挡雨吗?其实这是安全教育的误区。

让孩子体验“危险”,这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家庭里家长们在谈论安全教育时,经常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完全不分析讲解具体的实际意义。孩子当故事一样,听着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也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放在心上,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学校则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认为这个是父母的责任,其实孩子的安全是整个社会共同维护的。即使在学校有几堂安全教育课,可是效果并不显著,安全演练也是能免则免。

如果我们过度的保护使许多孩子变成了"易碎品",这样很容易在社会上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家长护得越周全,孩子反而更不安全。表面上看他们是远离了危险,实则他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当单独遇到危险时就会产生恐惧。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反而更增加了危险的系数。

这里我鼓励家长大胆的让孩子体验可控的"危险",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探索和冒险不是单纯得让孩子去做危险的事情,而是让孩子们真的掌握控制风险的能力和技巧,从容谨慎的面对危险事物。只有让让孩子掌握了这种能力,我们的安全教育才真正有效,才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一点果断少一些犹豫。

让孩子体验“危险”,这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那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体验"危险"?

让"危险"成为朋友。

美国有一所"敲敲打打的学校"专门提供一个场所,里面有锤子、剪刀、钉子等的"危险"物品,供孩子探索,孩子能在里面进行创作,这间学校的创始人相信孩子下动手和操作的过程中,能学到无可取代的经验和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危险"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更加全面的成长。

鼓励孩子"跌倒了再站起来"。

看到孩子走路摔倒之后,一般的家长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赶紧跑过去安慰孩子并指着地板骂:"坏地板,看把我的孩子摔得。好了,妈妈已经帮你骂他了",还有一种家长是气呼呼的骂着孩子:"叫你不要到处乱跑,看这下好了吧,摔倒了吧"。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经历过后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面对挑战,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坚强的成长。

让孩子体验“危险”,这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与孩子一起参与"危险"。

这里的参与危险不是让家长带着孩子去一些塑胶游乐场等的游戏场所,在这样的游戏场所中孩子们体会不到危险的存在,他们知道摔在那里不疼。有一位教授建议以下其中探险游戏让孩子体验危险:通过"鸟儿视角"探索高度、教会孩子掌控危险用品比如刀叉、锤子、接近危险的地方,池塘、河湖等,锻炼孩子对危险地方的敏感、棍打游戏,让孩子报名搏击跆拳道等等、速度,滑冰骑车、迷路和寻找方向,带孩子其参加密室逃脱、探索一个人独处。家长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带孩子去参加这些游戏,通过亲身经历才更能体会书中所说的区安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