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下起了红色的雪,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在南极洲的一个科考研究中心,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最近的雪层呈血红色。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2月的一天早晨,乌克兰冰川学家在南极加林德兹岛的研究基地醒来,他们惊讶地发现雪已经变红了。经过分析,发现罪魁祸首是微型藻类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valis),也称为“雪藻”。乌克兰教育和科学部于2月24日在其官方微博页面上发布了这一新闻。

南极下起了红色的雪,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这些小型藻类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一种红色的类胡萝卜素色素,它们非常适应生长在寒冷的地区。在冬季,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处于休眠状态,被静静地埋在几厘米的冰雪之下。一旦环境变暖,阳光和水分就会促使它们发芽。

一旦完成生长过程,藻类便会长出鞭毛,通过鞭毛向地表移动,然后它们可以繁殖并形成新的孢子。

最近几周南极洲经历的异常温暖的气候使这些藻类更快地返回地表,形成了红色的雪。

恶性循环

问题在于,这种红色会使雪变暗,反射的阳光变少,没有反射的阳光被吸收了。换句话说,红色藻类的大量繁殖使南极洲的土壤比平常储存了更多的热量,这导致已经非常不稳定的冰川更快地融化。

然后出现恶性循环,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那样,藻类周围的冰雪融化的越多,这些微生物就越能够获得它们赖以生存的光和水。这一过程循环以往,愈加严重。

南极下起了红色的雪,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2016年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藻类可以使雪的反照率(其反射率)降低多达13%。

不幸的是,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气温很可能会继续升温。意味着这类事件只会继续增加。在世界范围内,红色藻类将更快地扩散,最终使气候状况愈加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