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首爾街頭“暫停集會”的指示牌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截至3月4日零時,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5300例,是中國境外最大的感染地。 韓國總統文在寅稱其為:“進入一場戰爭。”

自1月20日韓國報告首個確診病例,至2月18日,累計確診病例僅31個;但從2月19日起,局勢突發變化。韓國發生了什麼?抗疫之路難在哪兒?

疫情政治化:新冠肺炎成黨派紛爭“導火索”

新冠肺炎為韓國政壇投下重磅炸彈。

今年4月,韓國將進行四年一度的國會議員選舉,這是僅次於總統大選的政壇大事。從去年底的“曹國事件”起,國內黨派之爭日趨白熱化,從天而降的疫情再次引燃了朝野紛爭的導火索。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青瓦臺供圖

客觀看,韓國政府應對疫情較為積極。自1月20日發現首個確診病例後,機場等地嚴格篩查,限制疫情嚴重地區旅客入境。從1月底起,在首爾等諸多小區、主要商業街配備消毒液,普及新冠肺炎信息。自2月韓國疫情大暴發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每日定時通報疫情,公開患者行蹤信息;通過多項法規並調集全國資源支持抗疫。

但是,疫情政治化加大了防控難度。

韓國政黨派系林立,鬥爭激烈。有學者統計,自1945年以來,韓國有超過500個政黨。簡言之,韓國政壇主要分為“保守派”和“進步派” ,兩個陣營執政理念相差甚遠。前者以韓美同盟為外交國防戰略基礎,將朝鮮視為“主要敵人”;後者主張“自主外交”和“自主國防”政策,對朝實行“陽光政策”。現任總統文在寅和前總統盧武鉉被視為“進步派”代表,前總統朴槿惠和李明博屬於“保守派”。

從疫情初期到暴發,不同政治勢力“心懷鬼胎”。保守派對執政黨“窮追猛打”,將韓國疫情歸咎於中國,不斷呼籲“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不同派系旗下媒體互相攻訐,抗疫捲入政治風波。

1月底,韓國政府宣佈給中國捐贈防疫物資後,韓國在野黨自由韓國黨第一時間抗議,攻擊“文在寅對中國示好、執政軟弱”。

從韓國國內病例狀況分析,自31號病例起,自中國的輸入性病例極少。據此,韓國保健福祉部長官樸凌厚稱,“全面禁止中國人全面入境”的措施缺乏實效性,韓國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是從中國入境的韓國人。此番言論被“保守派”視為“將疫情歸咎於韓國公民”,煽起反華情緒。

隨著疫情嚴峻,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發言人洪翼杓向媒體稱“擬對大邱市和慶北採取’最大程度封鎖’措施”。這再次遭反對黨強烈抨擊,稱“政府不阻斷外國感染源,而要封鎖本國公民”。儘管洪翼杓之後解釋:“並非交通封鎖,而是完善防疫網絡”,但最終不得不道歉並辭職。

眾志成城、團結抗疫,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青瓦臺供圖

再者,韓國政黨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主要政黨均有“票倉重地”。此次引爆韓國疫情的大邱,屬嶺南地區,歷來被視作“保守派”的核心勢力,這增加了文在寅政府施政的複雜性。在大邱疫情擴散後,“保守派”自由韓國黨藉此指責“文在寅不重視大邱。”

目前,韓國近90%的確診病例集中在大邱。韓國總理丁世均自2月25日起便坐鎮大邱指揮。有觀察人士指出,這不僅是展示抗疫決心,也是為讓地方能更好配合全國統一指揮。

新天地迷思:宗教與政治“剪不斷理還亂”

輿論普遍認為,韓國疫情暴發與“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有關。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稱,由於“新天地教會”事件導致疫情出現重大變化。數據顯示,約60%確診案例涉及該教會。

“新天地教會”在韓國爭議極大,從未被主流基督教會認可,但仍擁有20萬以上信徒。2月疫情暴發初期,政府指責該教會不提供完整名單、不配合檢查。眾多信徒隱瞞身份,警方只得通過手機定位、信用卡記錄等追蹤,甚至向民眾發信息呼籲“舉報“。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韓國大邱“新天地教會”門前 當地民眾供圖

於是便出現了:

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帶著40多名公務員,強行進入新天地果川總部,才獲取參加果川禮拜、大邱集會的名單;

首爾市長樸元淳在社交網絡連續發帖,要求“新天地教會”負責人“立即出面解決問題”,稱該教會“擾亂當局工作”,並要以過失殺人罪起訴它。

無論是李在明的“勇闖”還是首爾市的憤怒,背後透著一股尷尬和悲涼:徒喚奈何。

宗教與政治的牽連,令抗疫蒙上難言陰影。

在大邱西區負責防疫工作的一位主管官員,一直隱瞞教徒身份直到自己確診,導致醫療中心數十名員工被隔離。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首爾街頭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在首爾市,高喊“室外沒有病毒”“得病了也是愛國”的牧師全光勳,是韓國著名的保守勢力極右派支持者。2月不顧官方禁令而強行集會的團體,也是韓國“基督教右派”代表,堅決“倒文”。而首爾市長樸元淳則是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成員,被視為文在寅最為器重的親信之一。

近來,韓國輿論中盛傳“新天地教會”與“保守派”相關的說辭,“新天地=新國家黨=自由韓國黨=未來統合黨?”一度成為網絡熱詞。儘管未來統合黨公開“闢謠”,但多位韓國專家向記者表示,宗教與政治勢力的依存關係,早就是韓國政壇的公開秘密。

3月2日,“新天地教會”創始人李萬熙舉行發佈會會,下跪道歉。一週前,他還稱“疫情是魔鬼看到新天地快速發展,為阻止教會成長而做的”。

發佈會上,李萬熙雖表現有所悔意,但堅稱“未曾想到如此災難,不知道怎麼到了這個地步”。發言結束後,僅回答了兩個提問,便終止採訪。現場抗議聲不斷,有人高喊“還我女兒”。

這一行徑賺得些許同情眼淚,但更多人認為是“通過賣慘,推卸責任”。首爾市長樸元淳第二天便在媒體表示,“要的不是這種道歉,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和具體的措施。”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首爾街頭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比下跪更搶鏡的是李萬熙的金錶,其上標有“朴槿惠”字樣,引發譁然。

有輿論認為此舉是“故意的”。如《韓民族日報》稱,“李萬熙在炫耀自己的力量”。

不過,“新天地教會”第二天否認,稱“無心之舉”。

“保守派”也極力撇清關係。朴槿惠執政時期相關人士表態稱“此表是假的,當時沒有製作金錶”。根據慣例,每屆總統上任後都會製作鑲有名字的手錶,款式每屆不同。“保守派”新組建的未來統合黨成員也發聲稱,這是執政黨的支持者故意利用手錶攻擊,是“政治行動”。

無論孰是孰非,李萬熙和這塊金錶傳遞了個不爭的事實——20萬信徒背後的20萬張選票,政治家們不會輕言放棄。

2月28日,文在寅就任總統後首次為與朝野代表會晤而到訪國會,專門為通過針對疫情的額外預算案爭取在野黨支持。

深度 | 文在寅稱“進入戰爭”,韓國抗疫為何這麼難?

首爾街頭 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此前,韓國國會曾否決政府的任命案;儘管文在寅多次呼籲,至今未通過韓朝簽署的《板門店宣言》。去年4月,韓國國會還曾暴發嚴重衝突,因對法案提交有爭議,300多名議員大打出手,導致國會“停擺”數月。

所幸,朝野代表會晤後發表了聯合抗疫的聲明。3月5日,韓國政府將向國會提交額外預算案,達11.7萬億韓元。這超過2003年SARS疫情期間、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徵蔓延時的預算案規模,創下近7年來政府提交的額外預算案金額最高值。

預計3月中旬該預算案有望在國會通過。但手握抗疫“巨資”的文在寅,仍難安心:一邊是來勢洶湧的病毒,一邊是距國會選舉只剩1個月的倒計時。留給他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了。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