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脾气暴躁,撒谎,迷信,我们家却成了五好文明家庭


我的母亲脾气暴躁,撒谎,迷信,我们家却成了五好文明家庭


我的母亲曾经是我家乡方圆十几里脾气暴躁的女人。有事惹到她,她可以插着腰和对方骂了几个小时,她咄咄逼人,口齿伶俐,很多人都不是她的对手,甘拜下风,逃之夭夭。

起初我很讨厌母亲这种泼辣,啥事都爱吵,并吵到赢的性格。

后来了解到母亲童年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后,突然明白了母亲。

外公从小就抛弃了母亲和外婆。她们母子从小相依为命。寡妇门前是非多,外婆常被村里的村民欺负,母亲也遭到他人的白眼。

后来逐渐长大后的母亲,一看到谁家欺负外婆,就卷起衣袖和裤脚,像汉子般,彪悍地骂那些龌蹉的村民。

有时还不惜姑娘的形象,和对方厮打起来。欺负人的人本是理亏,在心理上一般处于弱势,看到母亲不顾一切地冲上来时,有些像仓鼠般逃走了。而有些蛮横的,就和她对打,结果不是人家撕破她的脸,就是对方被她咬得龇牙咧嘴地叫。

后来村里人再也不敢欺负母亲和外婆,因为母亲不好惹!

母亲长大后,嫁给了从外村来的父亲。父亲在村里没有兄弟姐妹和亲戚,加上父亲生性老实,我们家也常常被人欺负。

今是张三多蹭我家的地,明是李四把他家田里的石头,杂草往我家水田里扔。母亲再也无法忍受,把她多年隐藏在心中的泼辣作风亮出来。

一发现谁欺负我们家,劈头盖脸地狠骂起来。我们家地里的地瓜被人挖了,查不出小偷的母亲拿着簸箕当锣敲,绕着整个村子大骂一圈,整个架势让人闻风丧胆。

有一次逮到一妇人偷割了我们家水稻,母亲冲上去和对方扭打成一团,对方被吓得脸色苍白,仓皇逃走。

很多心怀不轨的村民再也不敢乱动我们家天地里的庄稼。欺负我们家的人也渐渐地少了!

母亲用她的刚烈和泼辣,保护着她的家庭,是社会和人性的劣根,逼迫她不得不拿起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从小母亲就严格要求我们,绝对不准欺负别人,但有人欺负你,一拳回过去,不要当软柿子,任人捏。

有一次,我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欺负了同班的一个小个子男生,她母亲告状到母亲哪里。母亲找来了我们两个小孩,当面对质后,发现真的是我欺负人家。

她立马吼叫:”你这兔崽子,平时我怎么教育你的!”说完转身跑到屋檐地下,气势汹汹地抓起扫把,高举着向我袭来。

我一看母亲的架势,知道大势不妙,拔腿就跑。母亲一边追,一边用力地抖动着手里的扫帚,对我喊:”有种欺负人,就别跑,你跑得了今天,躲得过明天?,看我这么收拾你?”

母亲跑不过我,我闯进小树林后,母亲也溜回家了!

听说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骂着,似乎也把别人欺负她的委屈发泄出来。

害怕母亲揍,晚上我依然在外溜达,父亲找到我后,才把我领回家里。在父亲的劝说下,母亲依然执意教训我。

她拿起棍子狠狠打了我的手心,边打边说:”你给我听着,没脑子的人才用拳头说话。”

我哭着记住母亲话糙理不糙的真理。

小学六年级那年,村里的风气特别不好,孩子们都爱偷别人家的东西。常听人说,他家养着的鸡鸭鹅,不小心看着就少了一只。

我了解情况,都是村里的孩子偷去解馋。那时候逢年过节才吃到一顿肉,心眼多,嘴馋的孩子就下手了。

有一天母亲看到我没有回来吃晚饭,就偷偷的去查底去了。

我回到家后,母亲严肃的跟我说,今天早上镇上派出所的同志来到我们家了。我问人家有什么事,他们说没事,只是想来了解村民的情况。他们还问起了你,我说你去玩了。

然后她盯着我说,你要是有什么事你就赶快招了吧,招了罪可以减轻。

做亏心事的我被吓得瑟瑟发抖,我把事招了。下午放学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的两个小朋友,偷了一只鸡。趁他们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把它杀了,偷偷地拿出来,想到外面烤着吃。他们叫上我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听我说完后,母亲再也不允许我和你们这些小朋友玩。她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小学水平的农民母亲说出这一句有文化的话,让我记忆犹新。

后来她母亲告诉我,并没有什么警察来我家。她去打听情况后,猜测到我的行踪,编出来吓唬我的谎话。

母亲真会撒谎,说的像真的一样。

我小学毕业后上了初中。到了初二那年,很多同村的孩子都辍学了,我也想打了退堂鼓。

一天中午我从学校逃回到家。看到带着破草笠的母亲光着脚坐在牛车上,吆喝着黄牛回到家。母亲的脸上,衣服身上都沾满了泥巴,有时下半身湿成一片,沾着泥水和草籽,累得脸色苍白。看到如此辛苦的母亲,起初我不敢说实话。

母亲问我怎么回来了?我说村里面的孩子都辍学了,我也不想上了。母亲脸色一变,但她很快就镇静下来。

她跑到水井边,洗掉脚上的污泥,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云淡风轻的对我说:“想退学,没门,除非你妈死了。你明天乖乖地滚回到学校去。”

倔强的我对她说:”我不去!我不想念书了!“

母亲转身进入房间,拿出一捆绳子丢在我的面前。狠狠地说:”如果你不答应上学,我和你父亲将你绑在树上,直到你答应为止,你是想让我们把你绑在树上,让全村人过来围观,还是明天上学?你好好想想。”

说完母亲进厨房生火做饭去。

我被激怒了,对着她的背影喊:”我就不去,绑我也不去。”

父亲把我拉到一处,温和地说。:”你是了解你母亲的脾气的,她说到肯定做得到,到时候你被绑在椰子树上,全村的男男女女包括你的同学都过来围观你,那得多难看,你还是上学校吧。“

倔脾气的我依然说不。我想挑战一下母亲,她到底敢不敢绑我?

母亲在厨房忙了一会儿,又快步地走到我的面前问:”你上不上学?”

“不去就不去。”我狠狠地回应。

被激怒的母亲一手夺取地上的绳子,一手拖着视死如归的我走向路旁的大树。

父亲无奈地跟着,弟弟妹妹们也忧心忡忡地跟在后面。

母亲把我推到树旁,吼叫着:”你上不上学?”

听到闹哄哄的声音,一位和母亲关系不错的一位阿姨跑来我们家,看到次景后,跑过来把母亲拉开。

弟弟趁机说:”你还是答应去上学吧。等下妈妈把你绑了,好多女孩子都过来围着你看,多丢人了。”

妹妹也附和着说,是呀,好丢人。

想到被母亲绑在树上,被村里的姑娘围观着指指点点,年少的我妥协了,答应母亲去上学。

后来母亲难过地对我说:”孩子,如果你不上学,一辈子就像爸爸妈妈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被人家欺负,日子多难过呀。”

我看到母亲的眼睛红红的,突然明白了很多。

初三那年,我考不上重点中学,只能去一所普通高中。

虽然是一所普通高中,可把母亲乐坏了。母亲亲手杀了一只鸡来庆祝。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喜宴时,我发现母亲老了很多,我夹起一只鸡腿放在母亲的碗里。母亲又把鸡腿夹回来说:

”你吃!好好补身子,学习太累了。”

我又把鸡腿夹给了妹妹,妹妹乐坏了。

我上了高中后,母亲的脾气改了很多。很少责备我们,反而是常常鼓励我们。起初我们还不习惯,但也慢慢地理解:母亲的暴躁是生活所逼,母亲的温柔是因爱而生。

我虽然考上了高中,但成绩非常不理想,但母亲常常说,她拿我的八卦去算了,先生说我准能考上大学。

高二暑假,村里和我同年龄的男孩子都开始找女朋友。他们带着我玩,从东村玩到西村,大伙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开学时,心变野的我对母亲说:”反正我成绩也不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小,要不退学吧,帮忙家庭减少负担。”

母亲沉默了,第二天早上,她叫我把犁把抬上牛车,带着我去田里犁田,她手把手地教我。

我从未犁过田,那天和母亲顶着炽热的大太阳,把一亩多的田犁完。我累到趴下,感觉到自己瘫痪似的,爬不起来。

母亲说不想上学就得这样累一辈子。你不想上,下面的弟弟妹妹也不想上,他们也要这样累一辈子,说完母亲的眼泪双双落下,一滴滴地填满她脸上沟壑般深的皱纹。全身沾满泥巴的母亲偷偷地擦掉眼泪,手上的泥巴不小心黏上她过早斑白的头发,凌乱的发丝一根根迎风飘呀飘!

看到这一幕,我留下男儿的热泪!

第二天,我开始收拾书包上学校,开始了拼命三郎的独木桥旅程。

母亲很迷信,每个周末我回来,都烧香拜祖,祈求佛祖保佑我成绩好。

烧香拜佛也许是一种迷信,但对没有文化的母亲来说,似乎是一种信仰。

烟雾缭绕里的母亲微闭眼睛,一脸虔诚,默默地诉说她心底的愿望后,心情变得很平静。

高二那一年,我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考上大学的几率很低,我特别灰心,提不起学习的热情。

那年刚好父亲生病,母亲一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像村里所有的汉子一样,驮着牛车,早早地去耕田,种地,还要照顾一家子,特别辛苦!

我心想,反正我考上大学的几率很低,还不如辍学回来帮母亲,干父亲的活。

周末回家,我胆怯地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告诉母亲,母亲二话没说,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出门了,我们都莫名其妙。

中午时分,母亲回来。她说她找了一位特别能算命的老先生帮我看八卦。算命先生 说只要我坚持,肯定能考出好成绩的,是好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成绩。没人能够阻挡你冲进大学的门槛。

我知道母亲是像鼓励我,不想让我打退堂鼓,哪有算命先生说的那么灵。

可是看到母亲对着家人兴高采烈地说着的神情,我似乎也被感染到了。

最后我又乖乖地回到学校,也许是被母亲的笃定感动,也许心里也真的想搏一搏。

高二高三俩年,我几乎很少回家,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校上。都是母亲抬米给饭堂时,顺便看看我。

饭堂的阿姨告诉我,:“你母亲力气很大的,每次都舍不得坐三轮车,一女人背着一袋米从车站走到饭堂。”

我转过身,悄悄地擦掉留下的眼泪。个子不高,体型清瘦的母亲,驮着背,扛着米,汗流浃背地走了几公里,我上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母亲究竟走了多少公里?流了多少的汗水?

如此辛苦的母亲,我如何去辜负?

高三那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男孩!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母亲高兴地冲着我说:“我就说,你肯定行,我算过的!”

我一直反对母亲迷信,但看到她如此开心和幸福,我释怀了!

之后我弟弟妹妹也考上了大学。我们家是我们那个小镇唯一一家,孩子全部都考上大学的家庭。镇里后来给我们家颁发了一个五好家庭的奖杯!

挂在墙上的奖状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斑驳陈旧,但母爱从未退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