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俗语不像名人名言那么有突出的价值,但是不能否定它对人类的价值,俗语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细节处,虽然说俗语听起来通俗易懂,但是同样有很多人听了会像丈二的和尚一样摸不到头脑,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生活的环境古代和现在的区别太大。

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老祖宗留下的俗语非常多,不管是生活、农作、还是气象、房屋等等都留下俗语,简短的语句让后辈少走弯路少吃亏。俗语多数是从方言而来,为了方便好记口口相传绝大多数都朗朗上口。在农村常在田地农作的人会说这么一句话“清明节后,种瓜点豆”,而且清明节的前后农作总是一片繁忙的常景,大家早出晚归忙忙碌碌。

因为春分后很多农作物都可以播种了,在清明时节这几天适合种植黄豆红豆等,还要西瓜南瓜等等,节气不等人,如果在迟不种就过了大好时机,这是祖辈们的经验所得。

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除了种植还有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古人也非常讲究,在古代树木是非常重要存在,在古代人的家中一切家具都是木头打造制作的,所以古代的木匠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行业,木匠日积月累的制造家具中同样有很多经验之谈,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有更舒适的桌椅板凳床,所以留下这么一句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人们白天在外面为生计奔波操劳,晚上天黑了回到家中休息,人的一生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既然有这么多时间都躺在床上睡觉!那么床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讲究“床不离七”最开始从木匠口中说出来的,这里的“七”也就是“妻”,朝朝暮暮都能和妻子在一起表明家庭和睦团圆,所以床的宽度都是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寓意夫妻和谐之意。

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棺不离八”很多人都不明白,因为现代人提倡环保所以火化后再入土,棺材在古代很讲究,所以又称老房,虽然是为死者准备的最后会随着死者入土被埋葬,但是做工上依旧精细。棺材一律做成八尺,不管死者的高矮胖瘦都是八尺长度,因为八的发音和“发”相似,有升官发财的意思,希望死者的在天之灵能保佑一家人,这是一个美好的向往。

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啥意思,讲得太有道理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桌不离九”了,桌子和九有生微妙的关系呢!九和“酒”同音,在桌子上吃饭能每天喝上两口酒说明这户人家的日子过的滋润,第二表示家中常有亲朋好往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明主人的热情好客和财富,朋友就是财富。古人有句话说的好“无酒不成席”,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所以古代农户家桌子的尺寸多数在二尺九左右,寓意一家人能长长久久的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最好再一起举杯喝上两杯酒。另外数字九在古人眼里是“至尊之数”,因十全十美太过美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古代虽然没有发达的科技,但细节中可见他们依旧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