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以前,我把老公归纳为“丧偶式育儿”,但总感觉不太相符,毕竟他还是会突然蹦出来一下的。

后来,有了“诈尸式育儿”的说法,这个词就像为我而生,我们家的状态也光荣的滑落到鄙视链最底端。

01什么是“诈尸式育儿”?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的升级版,以前父爱如山,一动不动。

我们抱怨过、争取过,发现均是徒劳,无可奈何中,慢慢适应了,再也不指望他。

但是,不知为何,最近,猪队友总是心血来潮,突然蹦出来一下,刷刷存在感:

点评指导母亲的育儿方式、热情的和孩子玩耍一番,顺便教点不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是不是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家?这事儿若吐槽起来,当妈的能讲一天。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02“诈尸式育儿”的症状特征:

1)大部分时间依然父爱如山,期间,可能是手机玩累了,或是尿意来袭,跳出云游的脑子,突然想到我还有个孩子!

不管孩子在哪儿、在干嘛,强行参与,乱刷存在感。

2)看了两篇育儿文章,拍脑门就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像领导视察工作,这里批评两句、那里教你两招。

妈妈正在硬憋怒气,耐心辅导,而老公却在一旁指指点点。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3)“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句话是我有了宝宝后,对爸爸最贴切的评价。

宝宝拉臭,让他帮忙抓一下脚丫,我去端水,回来一看,宝宝衣服上已沾了一坨便便。

晚上哄睡女儿,他爸突然来了兴趣,非要自己哄,结果可想而知,女儿又在床上跳了一个小时。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4)和孩子玩不到5分钟,就从父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

有时又心血来潮,主动去找本来玩的好好的孩子,过不了5分钟,必定惹得孩子哭闹。

让他依照孩子的游戏规则来,他还振振有辞:

“凭什么都得顺着他来,以后社会都会顺着他吗?”

“你这教育理念有问题啊,娇儿无孝子。”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03“诈尸式育儿”的危害:

1)严重伤害夫妻感情。

闺蜜气愤的在群里讲,刚才和老公大吵一架,哭成泪人,一个奶瓶引发的悲哀。

当时,宝宝饿了,闺蜜准备喂奶粉,奶瓶忘刷,随即找老公帮忙。老公很积极,跑到厨房五分钟过去了,孩子饿的哭,闺蜜抱着哄。

去厨房一看,老公竟然把奶瓶蒸上了,还指责她奶瓶也不知道消毒。

当时,闺蜜气不打一处来,冲老公喊了起来。

这边急着喝奶,况且奶瓶天天消毒,她老公看不到,一次忘记刷奶瓶,就扣上懒惰的帽子。

自从有宝宝后,都是自己照顾,老公刷了一次奶瓶,就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越想越憋屈。

日常生活中,当妈的谁没有过类似经历?从照顾孩子,到收拾家,哪次不是自己干,老公突然来了兴致,插手一次,就四处挑毛病。

知乎上大部分网友深表赞成,说老公长期不出现,如果孩子摔着捧着,第一时间跳出来这里不好那里不对,一定大吵一架。

2)孩子很有眼力劲儿,会在中间钻空子。

原本妈妈与孩子制定了每晚学习计划,每天严格执行,好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若爸爸跑来多句嘴:“这才多大,就这么累,你这计划定的不科学。”

此时,爸妈若控制不好情绪,就会各种争吵;若控制好情绪,也会讨论计划定制问题,怎样是正确。

爸妈在热烈的讨论,却忽略了一个隐患,爸爸的一句话,便轻易撬动了妈妈的权威,孩子敏锐的觉察力很惊人。

04那该怎样改进?

1)如遇不同观点时,爸爸也要表明态度,支持妈妈,不要公然质疑。

夫妻要在回避孩子的情况下随时沟通,两人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后,再统一口径,一致对外。

就像以前讲的:老婆的话永远是对的,若在教育子女时,也用这种方式,子女起码懂得遵守规则。

2)爸爸要放下手机,不能凭心情陪伴。

与孩子拉近距离,需要用心观察,放低姿态与孩子相处。

我们要蹲下来,学会和孩子做朋友。

无论是“丧偶式育儿”还是“诈尸式育儿”,反映的深层问题,都是父亲位置上的缺失,做妈妈的也要适时放手,让爸爸共同参与。

比“丧偶式育儿”更可恶的是“诈尸式育儿”

我是橘子,二胎职场妈妈,再繁忙的生活,也挡不住一颗热爱写作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