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职工与固定工在退休待遇上有何不同?

九头鸟李磊


问题是:合同制职工与固定工,在退休待遇上有何不同?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愿意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

现行的企事业单位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企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用工形式,企事业单位所有员工都是合同制员工,已经没有固定工用工形式。

另有劳务派遣工用工形式。

一、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已经不存在固定工

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劳动合同制员工”,及“劳务派遣工”两种用工形式。



(一)国有企业单位原有的用工形式,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体用工形式:

(1)固定工,也称为正式工,全民所有制固定工人,曾经让人无比自豪的用工形式,天字第一号的工人;

(2)合同工。

2、其他用工形式:

(1)临时工,用工时长不定,又可分为:

长期临时工;短期临时工;甚而,日工、小时工;

(2)季节工;

(3)计件工;

(4)承包工。

临时工、季节工、计件工、承包工,也可釆用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是合同工的一个变种。

(二)集体所有制、国有企业附企集体所有制工人,又可分为:

1、大集体工人、小集体工人、乡镇集体所有制工人;

2、集体所有制工人其中还包括:

生产自救工、家属工、五七工。

(三)1992年,企业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动人事管理用工制度。

至此,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及少部分按职工总数限定比例的“劳务派遣工”。

理论上 ,企业单位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中间专业技术人员,下至普通工人,全部都是合同制员工,不再有正式工、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之分。


二、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也基本存在企业单位的原有用工形式。

2009年,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全部为“合同聘用制”员工。

三、劳务派遣工

企事业单位现在还存在另一个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可以视为原企事业单位的非固定工。

(一)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国家规定,不得超过本企业用工总数的10%限制数量。

劳务派遣工,实质上也是合同工范畴,只不过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已。

(二)劳务派遣工与合同制工人的区别

1、发生劳动关系不同

合同工是工人直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上岗协议,与用人单位不产生直接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工是工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2、福利待遇不同

合同工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所属用人单位享受;

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共同承担。劳务派遣工的福利如何享受,都由两家单位约定的。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话,应当由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四、退休待遇

(一)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待遇,既然是都是“合同制员工”,劳动工资福利待遇也就是一样的。

(二)退休后的待遇

除外政治待遇;

1、经济生活待遇,主要就是退休养老金,企事业单位员工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从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缴费额度,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2、原固定工视同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其中,有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之分,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的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在退休计算养老金时与缴费年限同样起作用,原来的固定工,在这一点上可以占有优势。

养老金计发公式,可以看出视同缴费年限在计发养老金时的作用。



z山海


必须承认,合同制职工和固定工,是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因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改革,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用工形态。

很显然,当时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用工形式,尽管并行不悖、客观存在,其政策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缴纳社保费用上。按规定,合同制职工从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开始,要按本人标准工资的3%,缴纳社保费用了。这是破天荒的一个重大事变!

这意味着新的社保体制机制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要将过去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企业保险模式,推向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社会保险模式的转换与过渡。随着市场经济取向改革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现在完全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实现了将机关事业单位,也包括在内的全覆盖了!

可以看出,当时用工制度改革的力度与影响,那是无以伦比的。但是,过往这种单一的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却是在逐渐的深化完善过程之中。因此,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临界点,才真正拉开了退休待遇改革的序幕。

大家明白,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无论是企业原有的固定工,还是以后招用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在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上是完全相同的,即长期实行退休费制度,退休费即现在称谓的养老金,主要与本人退前工资相挂钩,退休费调整与工资调整同步之办法。

随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实行与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现在,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所得,主要与本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水平相联系。可以说,在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核定问题上,已不再区分合同制员工和固定工了,只按缴费性养老金计发办法执行,就OK了。


刘正民



老顽童168666666


可能很多年轻人看到之后一脸懵圈,合同制职工和固定工这是怎么回事?

合同制职工又称为劳动合同制职工,是指1986年10月按照国家《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年10月以后计划指标内新进企业的职工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这些职工除了签订劳动合同以外还要缴纳退休养老基金。用人单位缴纳劳动合同制工人工资总额的15%,职工本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


可以了,说劳动合同制工人参加的就是我们养老保险的前身。

在1986年10月以前,计划内招用的常年工作的工人又被称为固定工。固定工,不用缴纳退休养老基金。不过,这一情况在1991年以后有所改变,因为国家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有人员,都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总体来看,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两者主要差距就在于1986~1991年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合同制工人有社保缴费,缴费档次是按照实际缴费基数来计算。而固定工,没有社保缴费,是视同缴费。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承担,个人不用缴费。

按照国家养老金计算方法,1986~1991年之间的时间,大家都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都是以平均缴费指数为因素计算的。

一般来讲,社保缴费的时间越晚,我们的工资水平越高,这样最终平均后的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所以,固定工会更划算一些。

另外,固定工由于都是86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他们的工作时间更长,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也会更长,因此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


暖心人社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区别吗?


这是那一朝了,还聊固定工、合同工的区别;现在参加社保后,只要参加社保缴费;都是同等待遇核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下面谈谈固定工、合同制工人以前的情况:

固定工:过去(1996年社保前)劳动局有批文接受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安置的退伍、转业军人;顶父母岗位后转正的工人,下乡知青回城安置的工人……这些性质的工人,分配到各厂矿、商业公司,而统称全民所有制工人;集体所有制工人,简称:固定职工。1990后又改称全民所有制合同工,后几年企业改股份制;又称股份制合同工,再后来企业破产买断;统称“下岗工人”,进入社会又称“灵活就业”居民。

合同制工人:我国最早从1981年,企业试点招收社会人员;补充到企业工作,解决企业用工难;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有所在系统局向市(县)劳动局,申请招工指标;学校毕业生、待业青年凭介绍信报名;经市(县)劳动局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三个月合格后;再经劳动局批准,转正定级后与企业固定工;享受同等待遇。区别就是每月在工资中,需缴纳几元钱的失业保险费(有些地方称社始“保险金”,八几年每月每人扣2——3元。)到1990年后,和固定工一样改为全民合同制工人,股份制合同工;…………买断下岗后称“下岗工人”;进入社会改称“灵活就业”居民。

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下岗工人”,现在都一样参加“灵活就业”社保;国家对这类下岗工人,在社保上、“4050”补贴上、后期社保断欠费补缴政策上有政策支持;已熬过这一关了,别在争“固定工、合同制工人了”;大家到法定年龄一办退休手续,都能按下表↓“养老金计算公式”;核算养老金,一点区别都没有;关键你得把后期社保缴费要交完整!
不要问我知道这些,下岗前经历过这些变革。曾经在企业千过“办公室主任”分管人事、档案管理;了解一点鸡皮疙瘩之类的事。


树下酒仙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区别吗?

根据劳动法规定,单位用工必须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三年一签,连续签三次后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都是合同制的工人,只不过是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而已。

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个人和企业共同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养老金的计算,当地上年的平均工资,个人缴费指数,工资年限和个人账户总额有关于什么合同没有关系。

领取退休养老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养老保险缴纳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年龄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特殊工种,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病退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


健身广场舞


1.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高低和本人身份(干部、工人含固定工、合同制工)没有联系,只和本人工龄(缴费年限)、工资(缴费指数)有关,因为都是由统一公式计算出来的。2.1985年国家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新进人员一律签订劳动合同,到1990年后,国家在企业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体员工均签订劳动合同,打破固定工和合同制工的界限,工资待遇按岗位、职务确定。3.按规定,企业给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本人工资收入(低于社平工资60%按60%,高于300%桉300%)向社保机构申报,经审核后输入系统,以备本人退休时计算养老金使用。


清清江水7367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现劳动者间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只是合同时间有长短而已,不管是固定时间的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时间的劳动合同(即所谓的“固定工”),都属于合同制工人。



  2、合同制工人与固定工退休后,都应该按照所缴纳的社保基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没有任何的不同。

更多三农相关解答请关注:农地圈

东方花雪


农地圈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采取的是公务员考聘录用制;

二、用人单位,无论是国有企业或者是私有企业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签订的内容,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所有的员工都该享受该企业同等待遇。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拥有双项选择的权力,同时受到劳动法的保护,这是现阶段国家的用人机制。任何一方违约,对方都可以依法向对方提出诉求。

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职工,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时,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养老金,在岗时养老保险费缴的多、时间长,退休时就享受养老金就多,其他待遇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天老大11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区别吗?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000000d2073b63d8c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