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输出国后,为何不抬高油价反而压制?

用户83863683274


挤压他国市场份额,为未来美油的产量找到潜在买家,所以压制油价,这样可以让实际成本略高的产油国因为成本因素让出份额。具体的观点总结描述如下:

1、争夺石油市场份额。其一、石油进口国对于石油产出国存在一定的转换成本,也就是不会随意更换石油供应商。原油从开采,炼化,运输,有很多的基础投资,大多数国家针对自己的产油国,会进行大量的投资,包括投资油田,投资炼化设备,投资港口,管道等运输线。如果你要更换客户,导致一定的亏损。其二、欧佩克习惯于“减产保价”的垄断行为,这被美国利用。上世纪前期,石油由欧美主导的“石油七姐妹”也就是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二战之后,各国独立,很多石油产业被国有化,并逐步形成各国国家主导的欧佩克,石油巨头失去了上游控制力。欧佩克面对价格周期性减产保价(毕竟是个垄断组织)。可问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没有美国,而美国国内的石油开采依然是市场化的,价格没有被垄断。那么,价差意味着对市场份额的吸引力,实质上美油长期低于布油。(沙特老国王在世的时候曾采取增产,想用增产击垮美国页岩油,然而是失败的)其三、进一步分裂欧佩克内部。比如制裁伊朗,制裁俄罗斯,制裁委内瑞拉。这是石油问题政治化的表现,但这些传统产油地区的出口份额,也在制裁的同时被美国和沙特分而食之。

2、美国国内石油产业本身就是市场化的,没有控制价格的力量。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最大特色:小企业和个体户主导了整个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上面说过,上世纪国家独立运动纷纷实施了油气资产国有化。这导致了大多数国家石油定价是政府行为。这个时候欧佩克可以发挥作用。13个国家一人派一个代表,大圆桌坐着一商量就行了。可是个体户则是不可预测变量,在上世纪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时候,个体户蜂拥而上,一度过剩,甚至于产生了全行业因为价格过低而萧条倒退。也使得美国天然气价格如今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那些美国个体户,当油价高于其成本,甚至仅仅高于其井口成本,他们就会加大马力生产,美国政府,只要扫清市场销售渠道,就能够通过竞争压制那些垄断石油的国家。

3、美国依然是石油消耗第一的国家。虽然美国石油天然气有出口的潜力,但现如今总体能源格局依然是偏向于进口。为了振兴制造业,需要更多廉价的石油。为了经济繁荣持续,需要低通胀和低利率,并且让“双低”可持续。

4、美国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不高。虽然石油产量非常的庞大,但是对于美国整体经济结构来说,石油只是传统工业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有很多讨论水力压裂技术和页岩油的声音,但是华尔街和硅谷一直认为诸如FANNG这类公司才是美国值得关注的产业。看看大家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谁问过美国页岩油技术的问题?大家都在问巴菲特关心不关心科技公司。

总之,最近美国对石油价格的干预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又是不矛盾的,一方面遏制竞争对手,一方面和石油进口国展开贸易谈判。这就是份额挤占,这也说明美国人认为,美国石油产量还将继续提升。当然,个人同样认为即使如此石油依然有一轮上涨,因为产量提升非一蹴而就,而如今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产量有可能因为制裁而出现集中的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