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当时亏欠西方列强的赔款为何没人来讨债?

胡玛莉


因为清朝灭亡以后,民国政府继续老老实实的在还赔款,甚至在抗战期间对日赔款都在支付,所以列强自然不需要来讨债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除了出让大量主权,赔款也是赔了不少。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两次赔款数额巨大,清政府一时无力偿还,因此不得不向列强贷款,而贷款则由关税、盐税等加以担保。

所以在当时,清政府的海关都由列强派人控制,海关收入在偿还当年所需还的欠款以后,剩下部分才移交给清政府,这叫关余。关余是当时清政府最稳定的一块收入,列强得以通过这种方式影响清政府的运行。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很快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很多地区都爆发了反清起义。1911年12月29日,已经爆发革命的各省派出代表,在南京进行了临时大总统的选举,最终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然而此时满清政府依然控制着北方很多省份,而北洋军依然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而革命军这一边各省之间意见分歧很大,财政紧张,军事上各行其是,因此无力北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取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得到海关的关余,南京临时政府决定承认所有清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包括亏欠西方的赔款和借款,南京临时政府也保证继续偿还。

在南北议和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不过由于他也需要列强的支持,并从列强贷款维持自己的统治,所以袁世凯也继续履行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此后的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无一例外,也是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列强的承认和支持。

甚至在抗战初期,南京国民政府依然继续履行对日赔款的义务。直到1937年9月7日,国民政府才通知海关,暂停向日本支付赔款,不过为了证明国民政府不打算赖账,所以应该支付日本的赔款全部存于汇丰银行的专用账户内,以示还款决心。

截止到1943年,当时汇丰银行这个专用账户内,共有等待支付日本的赔款525196英镑2便士,这笔钱最后全部被列强的海关人员侵吞。国民政府连日本的赔款都在还,其他国家自然不需要担心了。

在抗战胜利以后,除了早就放弃赔款的苏联,一战德国等战败国放弃赔款,1941年美英宣布放弃赔款,二战后对日赔款取消,其他国家如法国、荷兰、挪威等国的赔款国民政府继续偿还。甚至到了1949年1月14日,已经全面溃败的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债司还不忘发表一个赔款偿还的计划书,表示一定会偿还赔款。

你看,都孙子到这地步了,列强躺家里就会有人把钱送来,哪需要上门讨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