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很浪漫的古代诗人爱情故事?

林丹智慧


陆游和唐婉虽然说不上浪漫,但是也千古流传。


陆游二十多岁时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将家里祖传的凤钗送给她,所以他们的故事叫钗头凤。


成亲之后,陆游本来应该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然而他和唐婉每天都秀恩爱,一直没有计划。这时候,陆母开始担心并警告他们应该以事业为重,但是年轻人,不懂事,听不进长辈的劝告。冥冥之中,正应证了那句话:“秀恩爱,分得快”。


后来陆母去算卦,说唐婉克自己,便要陆游休了她,并以性命相要。没有办法,陆游只好让唐婉暂时离开,转为“地下夫妻”。不久之后,被发现了,陆母就逼陆游再娶一个媳妇儿,以断了陆游的念头。与此同时,唐婉看见陆游如此听母亲的话,不顾自己,伤心之后也再嫁他人,后来陆游应试高中,赐官,过着体制的生活了。


十年后,陆游回来在禹迹寺后的沈园碰见唐琬和她的老公,真的好尴尬,这样也能碰上,这恐怕要比你碰见你前女友还要尴尬,还好意思在墙上题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就是《钗头凤》,真的是一往情深深几许,只教当年却难回。这首词述说了陆游后悔当初不该和唐婉离婚,现在看到当初的爱人,连给她写封信都难,这么多年了都还放不下她。


可唐婉当时并没有看见这首词,只是看见陆游之后,派人送了些酒菜表示礼仪的关怀然后就离开了,离开之后就不知道陆游怎么想的了。


大约过了一年,唐婉再次来到这里才看见了陆游当初留下的词,然后留下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写的这首词说明了人生不由自己做主,她对陆游还是有感情的,不然她怎么会“瞒,瞒,瞒”,那是怕她老公知道。


遗憾的时,唐婉回去不久就离开人世了,或许是伤心、思念过度。


更遗憾的是,陆游四十年之后才再次看见这首唐婉留给他的绝笔词。七十五岁的他含泪写下了: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以思念唐婉。


陆游回去之后做梦梦见了沈园,绝对是梦见了唐婉,或者是只在梦里都很思念唐婉,然后写下: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那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正是对唐婉深深的思念,只见梅花不见人,可能想到了当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的美好时光而感慨。


后来,又过了十年,此时陆游八十五岁,高寿呀。怕是知道自己快要离开人世间了,想再次去沈园看看,又写下: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回去不及就死了,至此《钗头凤》的故事结束了,整整演绎了竟六十年。


试问如今又有几个能做到如此之深情。


电子与数学方法


看到这个题目,农夫首先想到的是《长恨歌》的作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他初恋情人陈湘灵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

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地方为官。十一岁时,为避战乱,白居易随母亲来到父亲白季庚任官的徐州符离,认识了邻家一个名叫湘灵的姑娘。湘灵姑娘小诗人四岁,长得亭亭玉立,活泼可爱,而且还懂点音律,于是,俩人逐成了朝夕相处,青梅竹马的玩伴。随着年令的增长,白居易十九岁时,湘灵姑娘十五岁,情窦初开,俩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名为《邻女》的短诗,赞美湘灵的美丽和甜美的嗓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相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贞元14年,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为了家庭生活的逼迫和自已的前程,诗人不得不忍痛离开符离,去江南投奔叔父,一路上曾写下《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等诗歌怀念湘灵。诗的语句中,充分表现出诗人和湘灵经过长达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十分深厚,已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可是由于湘灵姑娘生于农家,门不当户不对,遭到白母的强烈反对。直到两年后,日夜思念湘灵,甚止在梦中都呼唤着湘灵名字的诗人考中了进士,心中暗想,这次回到符离,一定要把湘灵娶

一回家。可是在封建社会,爱与孝是不能两全的,白母再一次强烈阻止了儿子和湘灵的结婚愿望。而且这一次白母做得够绝,甚止日夜守在儿子身边,两人连面也见不到。

白居易闷闷不乐的回到长安赴任,为了抗议母亲的阻婚,诗人开始拒绝与一切女人的交际,才二十九岁的年纪便满头白发。四年后,白居易三十三岁时,(湘灵姑娘也二十九岁,仍在苦苦等候。)再一次回到家中哀求母亲,但愿望再一次落空。

白居易从十一岁结识湘灵,直至三十七岁委屈求全,与杨某结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心中始终惦念着湘灵,可怜有情人有缘无份,终未成眷属,白居易一生共为湘灵写下了六十余首诗歌,也为后来创作《长恨歌》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据说《长恨歌》写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其中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诗人借助前代帝王的爱情悲剧,抒发自已对于失去湘灵姑娘的痛苦与深情。


秦一农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应该是一句大家都会吟咏的词句吧。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像是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与苏辙的故事,那这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与爱妻王弗的故事。

苏轼与王弗放在现在来说,是属于自由恋爱的。缘起于王弗的父亲举办的一场为鱼池起名的场合。二人心照不宣的起了同一个名字,就好似心有灵犀。

苏轼对王弗一见钟情朝思暮想,便向父母提出了要迎娶王弗的想法。当然,很顺利的双方父母都同意二人的婚事。

苏轼和王弗共同生活了11年,可以说是举案齐眉,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王弗的文思才学和持家有道,让苏轼颇为依赖爱恋他的妻子。王弗可以说即是苏轼的爱妻,又是他的参谋,她的观点和见识使使得苏轼在仕途上顺风顺水。

只是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真真是印证到了王弗身上。二人在一起只生活了短11年,王弗便去世了。是的,诗人失去了他挚爱的女人,悲痛欲绝。他当时正在京城做官。失去爱妻的诗人,一路护送亡妻到四川老家。多情的诗人再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种了三万棵青松,以示对妻子的思念。

诗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就此结束了。

一首《江城子》倒出了浪漫爱情故事结尾的凄凉。





禅语禅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当时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故事就从这首诗开始说起。作者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伤心的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姑娘就和崔护结成了夫妻。





伪文青路人王


明代诗人,江南才俊唐伯虎点秋香的爱情故事,成为古今佳话和爱情传奇。

唐伯虎天资聪颖,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他身边有八个国色天香的表妹而不爱,可偏偏爱上了才华横溢的华府丫鬟秋香。他与秋香一见钟情,以诗传情。唐伯虎给秋香写的第一首情诗是藏头诗。

《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这是藏头诗,意思是我爱秋香。表达对秋香的爱。

唐伯虎写给秋季的第二首情诗是《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

这首诗表达他对秋香的深爱,动心,动情。

唐伯虎给秋香写第三首情诗也是藏头诗:

《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我闻西方大士,

为人了却凡心。

秋来明月照蓬门,

香满禅房幽径。

屈指灵山会后,

居然紫竹成林。

童男童女拜观音,

仆仆何嫌荣顿?

江南第一才子智慧的结晶,把每句诗的首字连起来就是藏头诗——“我为秋香屈居童仆”。唐伯虎为了秋香真是煞费苦心,表达他为秋香甘愿为仆作奴,永远相爱。

唐伯虎以诗传情,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他对秋香真挚的,如痴如醉的爱,最后感动了秋香,终成眷属,成为千古美谈。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陆游与唐婉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非常恩爱,成年后也如愿结为了夫妻。可谁知,即使是古代人也绕不过婆媳矛盾。

虽然婚后陆游和唐婉感情笃盛,如胶似漆,但是婆婆却死活都看不上这个才情出众的儿媳妇。非得逼迫二人离婚,陆游也是争取了良久,最后还是不能违背父母之命,遗憾与唐婉分开了。

二人分开分,陆游再娶,唐婉再嫁,虽然经过了一段思念期,但也相安无事。但是谁曾想多年后,陆游独自游园的时候,却又无意见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唐婉和夫君赵士程。

本来恩爱的一对,多年后如此遇见,可想而知有多尴尬。但是还好,唐婉的丈夫赵士程却也不是什么小气之人,唐婉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向表哥陆游敬上一杯酒。

本来想躲开的陆游,想起了种种从前,热泪涌了出来,接过酒一饮而尽,在粉墙之上写下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看了之后,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表哥居然还没有把自己忘记,也顾不得丈夫在旁边,也回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回去后,唐婉一直说说寡欢,不久便去世了。一代才女就这样凋零了。虽然诗写的也好,故事也凄美,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些见面,害了唐婉性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陆游肯定会后悔这次的不期而遇吧,甚至也后悔最初的认识,或许从来不认识,都相安无事,才是真爱的期许吧。


艺文杂记


红叶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于佑想到是宫女所写,回家后脑海中满是那个皇宫中宫女凄冷的情景,后来他科举不顺,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

谁知这个韩翠苹就是当年在御沟中红叶题字的宫女。

关于红叶这个典故还有很多版本,但基本相同。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其实不止这些,像陆游和唐婉的悲情故事,以及苏轼写给亡妻的词。


老书虫的书架


陆游和唐婉的浪漫爱情故事!

陆游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年轻时,和自己的表妹唐婉结婚。唐婉也是出身于世族大家,算是大家闺秀,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华,知书达理,采集敏捷,和李清照一样,算是才女!两人算是才子佳人,夫唱妇随,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伴侣。平日里便吟诗作词,以此取乐。两人恩爱有加,形影不离。

传说是陆游的母亲怕儿子整日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消磨了意志,而一辈子无所事事。陆家在江南算是名门望族,大户人家,男儿当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所以陆母的意思是将儿媳唐婉送回娘家,待陆游那日得了功名,再给两人相聚的机会。可惜,陆游并没有将唐婉送回娘家,而是在外租了房子,将唐婉安置好,他自己频频前去与其幽会。最后并陆母得知,一气之下,逼陆游将唐婉休掉。陆游当然不肯,陆母以断绝母子关系来威胁,陆游最后不得不低头,将唐婉休掉。

自休掉唐婉,陆游魂不守舍,经常陷入往日美好的回忆中。陆母见此,为了能让陆游彻底忘记唐婉,便给他重新介绍了一个姓王的女孩,并且很快结婚。

过了几年,陆游赶赴京城科考,被奸臣秦桧所害,落榜回家。

回家一年后,有此去游玩沈园散心,结果碰到唐婉。昔日夫妻,今日相间,都不觉心头一震疼痛。见婉儿身边多了个公子赵士程,陆游心里更是悲愤。待唐婉和赵士程离园后,陆游便在沈园墙上写了那首有名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婉再次游园,看到墙上题诗,随写到: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也就是《钗头凤·世情薄》。

以上就是著名大诗人陆游和才女唐婉的浪漫爱情故事。


百果味优选


诗人浪漫或风流的事情不少;凄婉的也不少,如陆游唐婉。

今天想说的这一对,没有太多风花雪月,有的也许更多是柴米油盐,却令人感动不已。


记得导演李安说他有五六年时间没有收入,妻子不离不弃。今天这位诗人,他的记录更高,历史记载他大概有十五年的时间赋闲在家。

他是谁呢?大唐著名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蓟门人,出生于太原王家,是名门望族。可是新旧唐书均无传,专门写唐文人的《唐才子传》也只有只言片语。我们现在大概能了解的是:

幼年聪颖,弱冠能文。少有侠气,所従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従禽纵酒。

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主簿,其实就是各级官吏下掌管文书的佐吏,而且这年他大概已经35岁了。

可是这个主簿他也没做多久,就遭人诬陷诽谤,不得已辞去官职。


不过,职场失意的他,在这里收获了爱情。


他的上司,衡水县令李涤的千金,年方二九(也就是18岁),大概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对其仰慕不已。大有非君不嫁之意。

王之涣此前结过婚,并且有孩子。两人年纪还相差这么多。论前程,说得不好听一些,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而已。

要说唐人风骨真是令人景仰。李涤也是风雅之人,不仅赞同更是亲自做媒牵桥搭线促成好事,还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婚后两人甚是恩爱,琴瑟和谐。

王之涣离职后,大概无意官场,此后赋闲居家十五年。大概是过着边耕种,边读书的日子。

据考,《登鹊雀楼》、《凉州词》等名篇均作于此期间。

李氏安贫乐素,相夫教子,甘于清贫。

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很满足。吟诗作赋就是他们的风花雪月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谁知道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不是两人合作的呢?


也许是孩子大了,也许是想给爱人更好的生活。

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再入仕途,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清贫的日子刚刚有点起色,不久竟染病不起,逝世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这个时候李氏还不到40岁了。李氏整日郁郁寡欢,六年后,也因病随王之涣而去。

悲哀的是,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呜呼!


这种爱情,看来平平淡淡,似水流年。

没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轰轰烈烈;没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爱恨纠缠,

但无疑是最幸福的爱情,是“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最好注解。


殘陽暮里酹江月


卓文君。

  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着寡居生活。卓家祖居赵国,以冶铁致富,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已成巨富

  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追随梁王,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绿绮名琴。梁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他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

  一天卓家设宴,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一起参加了宴会。客人被司马相如的堂堂仪表和潇洒的风度所吸引,正当酒酣耳熟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助兴。司马精湛的琴艺,博得众人的好感,更使那隔帘听曲的卓文君倾倒。此后,他们两人经常来往,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夜里,卓文君私自去找司马相如,他们一起回到成都,结了婚

  卓王孙盛怒,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而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

  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景帝之后,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杨得意的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显赫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

  在被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可是司马相如再次背叛了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欲纳茂陵女子为妾时,卓文君愤而作《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终于取消了纳妾的念头。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溘然长逝。第二年深秋,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追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