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片名The Post / The Papers (2017),別名郵報:密戰(臺)/戰雲密報(港)/郵報。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美國劇情片,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這是一部符合奧斯卡口味的作品,當年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就是描寫《波士頓環球報》披露天主教神父性侵兒童的醜聞,這次《華盛頓郵報》則是表現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Papers)報道。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本片陣容絕對算得上豪華二字:最佳導演斯皮爾伯格、影帝湯姆漢克斯、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這三位拿過獎項的數量可能是別人幾輩子的量。就像阿米爾汗被稱作印度良心,斯皮爾伯格也會時不時將目光對準國家層面的事件,提醒觀眾們記住,我們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當年都是先輩們衝鋒陷陣爭取而來的。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影片聚焦於美國1971年“五角大樓洩密事件”。被洩密的這份文件名字是《美國-越南關係,1945-1967:國防部的研究》,屬於絕對機密級別,內容是美國國防部的秘密報告,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四位總統,他們都曾對美國在越南的政治軍事活動必要性公開撒謊。事後美國總結越戰時會說,這是一場錯誤時間、錯誤地點發動的錯誤戰爭,但在當年,美國高層可是一口咬定這是一場必要且必勝的戰爭。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影片的關注點在於《華盛頓郵報》得到這份機密文件後,勇敢地站出來,頂住方方面面的壓力,公開發表了系列文章,引起軒然大波。時事造就英雄,當時《華盛頓郵報》只不過是一家地方報紙,當年瀕臨破產,被凱瑟琳·格雷厄姆的老爸拍賣賣下,凱瑟琳·格雷厄姆當年只是一名家庭主婦,在父親去世後,丈夫接手管理郵報,丈夫去世後,凱瑟琳·格雷厄姆不得不站出來管理郵報。當年《華盛頓郵報》地位相近的地方性報紙很多,大家的關注點不過是一些八卦花邊新聞,為了報道總統女兒的婚禮搶得頭破血流,發生在地球另一邊的戰爭似乎顯得很遙遠。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當機密文件被洩露出來後,《紐約時報》首先進行了報道,但很快總統聯合法院,嚴厲限制了《紐約時報》。洩密人將信息轉給了《華盛頓郵報》,讓郵報面臨艱難的選擇。跟進報道,結果可能像《紐約時報》一樣,被政府打壓制裁,所有員工丟了飯碗,自己的報社破產倒閉關門,也可能成為輿論的引領者,進一步激發民眾反戰情緒,併成為行業領軍者。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在這樣的選項面前,凱瑟琳·格雷厄選擇了當年的初心,報道真實事件,還原事件真相,堅定地選擇捍衛言論自由。《華盛頓郵報》選擇了風險,也獲得了回報。當《華盛頓郵報》發出報道後,它一舉超越地方報紙的限制,成了和紐約時報》一樣的領軍媒體。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影片末尾的水門事件,一方面展示了媒體力量,當初要搞死報社的總統還不是迫於輿論壓力被彈劾,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郵報成為領軍者的另一個關鍵事件。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是寫在憲法的民眾權力,媒體作為掌握話語權的企業,更有責任和義務捍衛這個權力。大法官HugoBlack在意見書中寫道:“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the governors. 媒體應該服務的是被統治者,而不是統治者。”如果收凱瑟琳·格雷厄姆的決定是事件起點,那判決就是事件終點,其他媒體跟進報道則是事件高潮。究竟是政府服務於人民,還是人民服務於政府,判決給出了不同解讀。肯尼迪在就職演說中有一句著名的話語:“美國同胞們,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全世界的公民們,不要問美國將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我們共同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當一個人以為他就是國家的時候,公民們還需要為他做什麼嗎。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當然,影片表現的內容也都是為影片主題服務,老爺子只需要表現展現郵報作用的事件即可。並不是說政府一直是一無是處的存在,只是在忽悠民眾發動戰爭方面,的確做得很失敗。也不是說《華盛頓郵報》就如何地良心擔當,現在他們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發聲,而真的在堅持說真話的維基解密,卻成了多國通緝抓捕的對象。只是“五角大樓洩密事件”中很幸運,法院沒有給總統站臺,並且後面還要彈劾總統,我們才得以見證一次民眾戰勝政府的事件,見證了一次捍衛言論自由的勝利,而其他更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活在別人編織的謊言中,聽著他們想讓我們聽的話,說著他們想讓我們說的話。

話語權即真理——《華盛頓郵報》

誰掌握話語權,

誰就掌握真理。

誰能掌握媒體,

誰掌握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