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導讀:北安博物館歷史清明,解讀幾度省城遷移源泉,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藝術遍天下。看歷史,明中國版圖小的根源來自弱國曆史變遷,洞澈乾坤朗明心。

北安,黑龍江省縣級市,由黑河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小興安嶺西南麓,市域總面積7149平方公里。北安下轄6街道5鎮4鄉,市政府駐烏裕爾大街。北安常住人口為42.5萬人。

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北安市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黑河市三座城市的三角中心地帶。在黑河市南部小興安嶺西南麓,屬松嫩平原的邊緣地帶。東與遜克縣、綏稜縣相連,南以通肯河為界與海倫市相望,西與拜泉縣、克東縣毗鄰,北與五大連池市接壤。

北安是中國最北部鐵路公路交通運輸樞紐。濱北線、北黑線、齊北線三條鐵路交匯點。四條高速公路及202國道和332國道在北安交匯。

北安有北國槍城、塞北延安、書畫之鄉美稱。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日,第一張省委機關報《時事新聞》誕生在北安。

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北安市有原黑龍江省省委、省政府舊址陳列館、北安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北安市博物館、抗聯紀念館,並依託抗日聯軍舊址,建成了冰趟子戰跡地、白皮營子舊址景點。

北安博物館是綜合博物館,館舍原為黑龍江日報社舊址。地方史陳列、自然、人文、槍城展廳,日報社展廳、冰雪畫展廳。地方史陳列北安古代史、近代、人民政權的建立、改革開放四部分。北安博物館記錄了北安地區建政、土改、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北安工農業、科教等各領域的發展建設史。

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論語:黑龍江省會的不斷變遷,有著歷史的原因和需要。有著政治軍事國境線,地理位置的不同需要。當時大清朝,把黑龍江將軍府,也就是黑龍江最高行政府,設置在璦琿。是沙皇邊界緊張戰事的需要。黑龍江東包括庫頁島到海邊,西北到貝加爾湖,包括所有外蒙古的大草原,西南到海參崴海邊,自遠古就是滿清初期,及更早的大金北國的生活遊獵遊牧土地。追到兩萬年前也是中原國土。這大片的國土,歷史上是中國滿蒙等30幾個少數民族的牧馬放羊,打魚守獵生存生活的土地。

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論語:如果黑龍江省恢復到原有的國土,那麼璦琿城就是黑龍江的中心位置。到了《璦琿條約》簽訂以後,璦琿成了黑龍江省的最邊界了。所以北安就成了清政府的軍政中心位置了。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有效統管中俄邊界,管理東北部邊疆。再後來又遷到了齊齊哈爾,最後定省都成為哈爾濱。哈爾濱市進入關內的咽喉要道,大清王朝和偽滿政府,當時不把省會設在哈爾濱。也是為了統管黑龍江中俄邊界的思路。才延續了北安,後來到齊齊哈爾做為黑龍江的首府。

論語:沙皇俄國是明代末,才窺視了中國漠河以北,庫頁島以裡,海參崴以裡自古就是中國女真人和各少數民族生存生活的土地。這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原中華民族的土地。到清朝中晚期,俄羅斯以最快的速度,加緊向遠東移民。作為俄羅斯內地的人,有誰不願意離開寒冷的零下50度的冬天。到相對很溫暖的遠東海邊安家呢?大批的俄羅斯人在原屬於中國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起了現代化的城市。

北安博物史清明幾度省城遷移源洞澈歷史心如鏡感恩文化遍天下

論語:成了這片土地的擁有統治者,中國的種植老闆們,耕種著原屬於中國的土地。農忙季節,以旅遊的形式招聘著中國公民到那裡打工,完成季節性的播種收穫。糧食和蔬菜豬肉當然是坐地賣給俄羅斯了。就是包地的中國老闆,進出也需要辦理簽證手續。國弱的悲哀,留給中國後代子孫的就是最大的恥辱。

論語:沙皇以強軍訛佔了中國土地,又以《璦琿條約》的形式。讓清政府默認了中國庫頁島以裡的大片土地是未定國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定國界,興凱湖的三分之一是中國的,三分之二為俄羅斯的,讓中國黑龍江省失去了自主的海上港口。當然清代中後期,離興凱湖很近的海參崴是國際貿易市場,海上港口出海口。清朝後期,庫頁島以裡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以被沙俄訛佔。這些都是清政府《璦琿條約》默認的未確定國界。現在成了確定的中俄邊境國界。

文章整理編輯簡練原創,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