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

新華書店曾上架過一本書,名叫《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但這本書上架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被廣泛的投訴,被下架處理。投訴的理由是,書太過的色情和暴力,不適於兒童閱讀。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


但其實這本書,不過是想,再現原版的格林兄弟筆下的《格林童話》,並藉此來展現童話中所展現的歐洲史實和深刻的人性思考。

這本書的作者名為桐生操,實際是日本兩位女性作家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共同的筆名。兩人留學巴黎大學、里昂大學,主修法國文學和歷史。作品有《謎樣、不可思議的歐洲歷史》、《令人顫慄的格林童話》、《世界惡女大全》、《血染世界史的主角》、《撼動世界史的惡徒》、《美麗城堡的禁忌傳說》等多本暢銷書。

如果想要了解這本書被下架的原因,我們首先要了解格林兄弟所創造的《格林童話》。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


《格林童話》可以說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等等很多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麼,在這兒提出一個問題,當小時候你在看童話或聽人講述童話時,有沒有覺得一些奇怪的地方?一些不能理解,或者覺得有什麼問題的地方?

先賣個關子,一起來了解一下《格林童話》的創作背景。在瞭解的過程中,也一起回憶一下小時候看過或聽過的《格林童話》的故事。

《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格林兄弟兩個,都是德國的語言學家。他們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德國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和《德國傳說集》。而雅各布還出版了《德國神話》,威廉出版了《論德國古代民歌》和《德國英雄傳說 》。

同時,雅各布同時還研究語言學 ,編寫 了4卷鉅著《德語語法》,這是一部歷史語法,並在修訂的時候,提出了印歐諸語言語音演變的規則,後人稱之“格林定律”,後來由K.A.維爾納加以補充。格林兄弟並且參與了編寫《 德語詞典 》,去世時共出版三卷,有後來的語言學家繼續。

在瞭解了格林兄弟後,我們再來看當時的社會背景。

當時的德國,是歐洲最災難深重的民族國家。自“三十年戰爭”後,雖然還頂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名號,卻實際分裂成了由360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國和自由城市組成的“布頭封建帝國”,一個結構鬆散的混合體。

1806年,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徹底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的征服和統治下,德國民眾的民族意識被喚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統一強大的渴望空前高漲。在這種狀況下,大批知識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運動之中。

所以那時的歐洲情勢與近代不同,當在拿破崙在世的時候,法國甚至能欺壓佔領德國。

為了促成民族統一,德國知識界開始宣揚文化民族主義,希望藉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來達成這一目的。德國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義文化精神的同時,亦逐漸開始重視民間文化傳統領域。

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的這段期間,正是德國文化的鼎盛時期;在文學界有歌德、席勒,哲學界有康德,音樂界有莫扎特、貝多芬、海登。在濃厚的民族意識薰陶下,民眾逐漸對日耳曼民族的歷史、神話、傳說,乃至於鄉野故事感到興趣,而格林童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這就是《格林童話》的創作背景。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格林童話》的創作背景是在,十八、十九世紀的德國,而那時的德國十分混亂,所以知識分子希望用文學作品,來喚醒人們的民族意識,讓人們團結起來。而格林兄弟亦是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

所以,《格林童話》最初的版本,並不是一本普通向的兒童讀物,而是一個深刻揭露和諷刺了當時社會背景的成人向讀物。但出版後大熱的同時,也被質疑這是一本“一位母親難以向兒童講述”的兒童讀物,也因此被反覆的刪改。刪改了原版本中,所有的違背正常倫理的、血腥的、黑暗的故事情節,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兒童向的經典讀物。

但是因為是刪改,總不會完美,所以必定會有一些看著或聽著矛盾的問題。

所以我們回到上面的討論。當你小時候你在看童話或聽人講述童話時,有沒有覺得一些奇怪的地方?一些不能理解,或者覺得有什麼問題的地方?

我們從下面的比較耳熟能詳的故事來看。

書評 | 禁書!看了原版的童話,你還敢相信愛情嗎


《白雪公主》

1.為什麼皇后要求獵人在殺了白雪公主後,把她的心和肝挖出來並拿回去覆命?甚至在一些版本中,皇后將獵人拿回的心肝,煮了吃了?

我們小時候很多理解是:皇后的惡毒和殘忍。因為皇后非常的惡毒,所以她對白雪公主的美貌非常的嫉妒,所以想要殺了她,並挖出她的心。

好像沒錯。

有沒有注意到有點問題。我們很多時候在哪裡提到,要挖出心肝?比如妲己挖比干的心。因為比干妨礙了妲己,妲己非常的恨他,所以要挖心。

當我們非常恨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說,恨不得掏他的心肝。而皇后對於白雪公主是嫉妒的,這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會恨她呢?

難道白雪公主的存在,對她的所在意的某些東西,有什麼影響嗎?而且,如果作為一個單純的兒童童話,挖心這個情節,是不是有一點血腥?

我給個小小的提示,在當時的歐洲就像中國的某些朝代一樣,都有著保持血統的高貴純淨的觀念。

也就是在當時的貴族大公中,很多違背正常倫理的情況是存在的,而且,比較常見。比如弟娶嫂、兒娶母,甚至父娶女。

皇后為什麼恨白雪公主呢?只是因為她的美麗嗎?

還是因為,白雪公主的存在甚至已經威脅了她的地位,所以她才這麼恨。

再說挖心。挖心的說法,是有社會背景的,這起源於那時歐洲的一種民間說法,我們現在也有,吃啥補啥。皇后相信,吃了白雪公主的心肝,就能擁有白雪公主的美貌,也能重新得到被白雪公主奪走的寵愛。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所衍生的一個心理學概念,也就是“俄狄浦斯”式的“戀母情結”。而同時有另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可能聽的人不多,叫做“伊底帕斯”情節:

伊底帕斯情結是指愛戀自己不同性別的父母親 ,仇視與自己同性別的父母親。弗洛伊德認為,不管是男孩或女孩,在剛出生的時候發展是很類似的,他們通常都以母親(或者與母親形象成為一體的奶媽或養母等人)為第一個愛戀的對象。

而國王與白雪公主之間究竟有沒有故事,有怎樣的故事,在刪改後的《格林童話》中都是沒有的。

另外,有一個研究說法,說在第一版中,其實國王的妻子,也就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並沒有死;而想要謀害白雪公主的,也正是她的親生母親。如果以中國傳統的思想來看,也許,這句話不一定能認同,畢竟我們常說,哪有一個母親會害子女?

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是否這是作者想表達,或者諷刺的什麼呢?

2.當皇后假扮一位老婦人來賣東西時,儘管白雪公主被小矮人幾次三番的提醒,但還是經不住誘惑,而出門,只是因為她善良天真嗎?

我們知道,白雪公主在和七個小矮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被皇后欺騙了好幾次。買束腰/絲帶、髮卡、蘋果。按照故事中的說法,白雪公主是一個小姑娘,所以她看見美麗的東西就想要擁有。

我們雖然知道小孩子的佔有慾是很強的,但是此時白雪公主在經過了刺殺以後,並知道皇后想殺她,所以,她理所應當的會成熟一點,有一定的戒心。而且,小矮人對她也多次的提醒,她應該會有一定的防備。

但她仍然幾次三番受騙,對於很多的東西,來者不拒。我們是否可以推測她在宮中時也有比較強的佔有慾?而這樣的佔有慾,如果和她善良天真的人設想對的話,是否就出現了一些矛盾的地方。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白雪公主一直是以依賴別人而生存的,這好像就是過去女性的一種觀念。在城堡時,她是一位可愛的公主,所以依賴著國王;在和幾個小矮人在一起時,因為美貌,她贏得了通過幫助小矮人洗衣做飯來生存的機會;她亦是靠著美貌,嫁給王子,依賴王子來再次獲得富貴和生存。甚至是在被獵人攻擊時,她所依靠的,也只是獵人對她美貌的憐憫。

發現了嗎?白雪公主這一人設的存在,是否本身就不符合我們一尚推崇的美德。因為美麗給她帶來災難,但也是美麗給她活著的機會,她本身並不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

這樣一種價值觀是正確的嗎?還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呢?

3.王子發現了疑似死亡的白雪公主,並將她帶了回去;最後在王子的親吻下,白雪公主醒了(還有個版本是,在帶回之後,在一次侍衛搬動過程中,白雪公主吐出了毒蘋果,然後醒來了)

這好像很好,很浪漫,符合我們浪漫的價值觀。

且慢,我們細細的思考一下。

你會因為一個已死的人,只因過分美麗,就把她帶回家中嗎?在王子將白雪公主帶回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白雪公主已死,所以放在水晶棺中。也就是,所有人都認為,白雪公主已經是一具屍體。

我們先不去細究為什麼,白雪公主在水晶棺密封中這麼久仍未死亡。我們單看這一件事。

簡化一下就是:王子把屍體帶回去,並親吻。

發現問題了嗎?你會去將陌生人屍體帶回去,並親吻嗎?

這隻能說明,王子有特殊的癖好。王子的心理是已經很扭曲的,這一點我們等等也會談到。

我們來反推當時的德國背景。因為近親雜交以及各種的心理和倫理的問題,當時的德國貴族,或者說一部分歐洲貴族,在心理上都有一些變態的屬性,而王子的癖好,恰恰可能就是反應這一種現實。

而我們剛才也提到了,國王可能對年幼的女兒,有特殊的癖好,當然國王在刪改後的格林童話中,佔的比例並不大,我們姑且掠過。

但皇后的偏執、惡毒和瘋狂,是顯而易見的。而王子,如果存在奇怪的癖好,那麼在周圍人都是存在一些奇怪的問題的人群的情況下,白雪公主還會是一個白蓮花,一個出淤泥而不染,一個天真善良的女孩?

前幾天我寫了《原生家庭》的書評,講述的是關於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而同樣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也會給一個人帶來影響,包括人生價值觀上的。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認定,白雪公主在實際上,並不一定如我們小時候所見的那般形象。

4.王子和白雪公主開了盛大的舞會,並邀請皇后前來。惡毒的皇后,最終穿上燒紅的鐵靴,一直跳舞而死。

我想小時候,一定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覺得這個惡毒的女人終於死了,大快人心。這麼惡毒的女人受到這樣的懲罰是理所當然。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個懲罰,也就是用燒紅的鐵靴跳舞的懲罰來源,這是歐洲那時懲治女巫的一種辦法。我們知道,歐洲有一段時間有捕殺女巫的傳統。而對於皇后這麼處理,當然是因為她詛咒、用毒來傷害白雪公主。

但是,白雪公主作為一個善良單純的人,怎麼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名義上的母親,接受這樣的懲罰直到死去呢?她不會覺得殘忍嗎?

這些都是很令人費解的東西。如果要解釋,就是把白雪公主的人設推翻,她是個外表漂亮但是、、、

可以說難以歸納,因為白雪公主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而作者是否對這樣一個人物,也有著批判。

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做“黑暗童話”,指從一些黑暗的人性等等方面來重新改編和解讀童話。我覺得有那麼一點意思。

其實,《格林童話》本身就是成人向的書。它所思考的不僅僅是王子和公主天天都愛情,還有一個時代,一個社會。

本期就到這裡了,沒有想到故事解讀起來,出乎意料的長。今天先介紹了一下《格林童話》的一些背景和《白雪公主》裡的故事,後面我將繼續解讀《灰姑娘》、《青蛙王子》等故事,一起來解讀原版童話裡,所隱藏的歐洲歷史與愛情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