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週期及投資策略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文件從九個方面提出28點要求,從制度、技術、資金三個角度明確環保產業發展方向,著重解決人、事、錢三大問題。

制度層面:1)明確地方行政領導環境質量責任與考核評價;2)明確企業環境治理責任與信息公開;3)明確部門監管與司法保障;4)明確市場化主體地位及模式創新方向。

技術層面:1)加大清潔生產推行力度,淘汰落後技術;2)完善環境監測體系,提高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3)加快提高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資金層面:1)財力與事權匹配,明確政府財政支出責任;2)按照合理盈利,完善落實汙水垃圾收費政策;3)健全常態穩定財稅支持,明確生態補償及環境稅機制政策;4)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省級土壤汙染防治基金。

覆盤過去10年2輪大環保週期,可以說財稅槓桿方向決定週期方向,政策力度決定向上幅度。

當前財政政策的預期寬鬆,同時投資加槓桿的主體已經逐步轉移到有資金實力的央企、國企、地方環保平臺上,微觀層面企業盈利預期、商業模式已經出現邊際向好趨勢,熬過了2018-2019年的行業陣痛,預計環保企業盈利週期向好與估值上修疊加,迎來戴維斯雙擊機會。

建議關注

環衛設備企業:盈峰環境、龍馬環衛;

土壤治理企業:高能環境、博世科;

水環境治理:博世科、國禎環保、碧水源;

垃圾焚燒:偉明環保、瀚藍環境、城發環境;

環衛運營:玉禾田、僑銀環保;

危廢/醫廢:高能環境、東江環保、金圓股份、潤邦股份、雪浪環境、啟迪環境等。

具體來看,環保行業受政策、利率及行業發展階段三個主要因素影響較大。

(1)行業階段:需要考慮行業的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及業績兌現程度。

1)行業週期:基建行業增速提升,從而帶動環保行業投資;標準提高或環保加嚴,工業汙染源治理政策帶動環保行業投資。

2)業績因素:行業遵循“政策——市場——模式——業績”的傳導鏈,而季度、年度業績的預期和其兌現程度的偏差對股價影響也較大。

(2)利率水平:對股價的長、短週期波動都有影響。

1)長週期方面,環保投資與利率負相關性越強,利率越低、融資成本越低,也可藉此尋找長週期拐點。

2)短週期方面,同樣可以體現出一定負相關性且股價的反應有一定提前性,這與股市的情緒或資金流動性等因素有關。

(3)政策催化:政策分為環保政策及貨幣、財政政策。

1)環保長期政策涉及空間釋放、項目落地。

2)環保政策短期不涉及實質落地的,或被當做主題性機會,如17年的雄安新區。

3)貨幣及財政政策可疊加或傳導到利率上,對股價造成影響,也可自身影響投資者的情緒。

明確了這三大影響因素,大家自然不難理解我講的戴維斯雙擊的可能。


具體來看,環保行業受政策、利率及行業發展階段三個主要因素影響較大。

(1)行業階段:需要考慮行業的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及業績兌現程度。

1)行業週期:基建行業增速提升,從而帶動環保行業投資;標準提高或環保加嚴,工業汙染源治理政策帶動環保行業投資。

2)業績因素:行業遵循“政策——市場——模式——業績”的傳導鏈,而季度、年度業績的預期和其兌現程度的偏差對股價影響也較大。

(2)利率水平:對股價的長、短週期波動都有影響。

1)長週期方面,環保投資與利率負相關性越強,利率越低、融資成本越低,也可藉此尋找長週期拐點。

2)短週期方面,同樣可以體現出一定負相關性且股價的反應有一定提前性,這與股市的情緒或資金流動性等因素有關。

(3)政策催化:政策分為環保政策及貨幣、財政政策。

1)環保長期政策涉及空間釋放、項目落地。

2)環保政策短期不涉及實質落地的,或被當做主題性機會,如17年的雄安新區。

3)貨幣及財政政策可疊加或傳導到利率上,對股價造成影響,也可自身影響投資者的情緒。

明確了這三大影響因素,大家自然不難理解我講的戴維斯雙擊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