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区磨溪镇向阳村村民当股东

300亩“脆红李”今年将增收80万元

阳春三月,安居区磨溪镇向阳村,1200余亩李花初绽。

“1200余亩‘脆红李’第一年开花,是我们村今年的产业希望。”从正月初几开始,向阳村党总支书记何涛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指导村里的千余亩脆红李产业。

看着李树从生新芽、打花蕾,到如今花团锦簇,何涛相信今年的“脆红李”产业有望结硕果。

李花初绽

脱贫产业持续增收有希望

“今年300亩‘脆红李’初挂果,产量约在4—5万公斤。”何涛指着开得正艳的李树花告诉记者,按照去年市场价格每公斤16-24元计算,今年“脆红李”产业约有80万元收入。

这份希望产业,得益于向阳村3年前的一次考察。

2017年4月,正在筹划新产业的向阳村派出考察团,前往重庆市潼南区考察。考察团结合考察情况和本村实际,确定了“脆红李”产业,并于2018年4月实现全面栽种。与此同时,向阳村有了发展规划:借力潼南区“菜花节”,打造向阳村“李花节”,吸引成渝游客。

而在年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消息传来,让向阳村以及磨溪镇更加坚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借力遂潼一体化,积极推动产业走出去。”磨溪镇党委副书记何奇龙说。

创新机制

村民当股东发展有活力

“一旦‘脆红李’开花结果,我们就有收入了。”3月3日早上8点,村民肖开德准时出现在基地进行除草、施肥。虽然年近七旬,但肖开德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因为按照产业利润分配机制,该产业盈利后,他将有一份可喜的收入。

为提升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向阳村对产业发展模式作出调整,创新实行村集体带头、村民自愿土地入股,按照4:4:2(村集体占40%、村民占40%、发展资金占20%)利益分配机制运营。

“村民就是村集体产业的股东,大家一起挣钱。”据何涛介绍,该项机制可有效避免业主跑路伤害农户利益的情况出现。同时,让村集体“挑大头”,一部分利润收入作为产业发展资金,规避产业发展失败给村民带来损失。

在荒山与产业之间,肖开德选择了产业,将自家3亩坡地入股基地。而他的工友翟玉群虽然没有土地入股,但在基地依然有收入“门道”。

“每天50—60元务工收入,年前挣了1000多元。”翟玉群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告诉记者,在基地就近务工让她既有稳定收入,又有时间照顾家里。

对于今年的收入,向阳村村民充满信心。

疫情之下

帮扶单位破发展“梗阻”

“如果没有疫情,这里不仅山花烂漫,还游人如织。”在何涛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向阳村的产业发展影响不小,筹划的“李花节”不得不取消。与此同时,销售也让何涛担忧。

何涛的担忧牵动着帮扶单位安居区人大常委会的心。得知向阳村有困难,安居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安居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罗世芳告诉记者,为了降低疫情对“脆红李”后期销售带来的影响,安居区人大常委会和向阳村制定出“线上+线下”同步开辟销售渠道的策略。

“线上走网络销售渠道,线下联系好遂宁本地经销商。”罗世芳说,安居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与相关商(协)会联系,确保“脆红李”销售有保障。

除了消除疫情造成的发展“梗阻”,安居区人大常委会还给向阳村带来一个好消息:300余万元灌溉项目资金已经到位,产业后续发展有了“活水”。

千亩李花始“向阳”,脱贫增收有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向阳村正迎着春光阔步向前。 (全媒体记者 陈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