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撤退,特別是個體商戶紛紛放棄創業後果會怎麼樣?

木劍書生


我國自改革開放40年以來,民營經濟由弱到強,由小到大,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就業,優化產業結構,繁榮鄉鎮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國有經濟無法替代的。目前,民營經濟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支撐力量。

據統計,民營經濟佔我國GDP 總量的80%左右,新增的就業貢獻率超過了90%,民間投資在製造業領域已經超過80%,民間投資已經是絕對的主力軍。如果民營企業如果急劇減少,個體商戶也減少,會嚴重抑制國家的經濟發展。總結下來,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失去市場活力

一個繁榮的經濟體,一定是充滿市場活力,讓許多參與創造者感覺到希望,擁有飽滿的激情,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參與者就是寡頭經濟,不是市場經濟。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經過這個發展時期,且見證了寡頭經濟的危害。我們的市場經濟如果民營企業都退市關門,就會失去市場力,沒有市場活力的市場經濟不叫市場經濟,那我們從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失去了市場經濟的特徵。

二、人民福祉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來自於整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自於千千萬萬普通創業者的拼搏努力,不是上天賜予的,也不是誰饋贈的。但當經濟發展成為了一場洗劫,讓民營企業倒閉,讓個體工商戶關門,造成的後果是就是普通百姓失去了發家致富的途徑。無業可為,無工可做,普通百姓沒有收入來源,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讓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陷入生活困境,會發生什麼結果呢?歷史是一面鏡子。

三、財富分配

任何一個經濟體的公民,都有權利享受經濟發展到來的紅利。但當經濟發展被一些資源佔有者利用,損害了普通百姓的利益,這就是誤區。我們可以看看目前的局面,一個互聯網大佬的誕生,使很多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紛紛關門倒閉,當一個社會的財富,被一小部分人佔有和支配,這就是悲劇的開始。

四、實體經濟下滑

在整個國家經濟體系中,實體經濟是創造稅收最多的一個主體,如果實體企業紛紛撤退,自然會導致整個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走勢,作為社會上最為活躍的經濟體,他們的商業環境以及盈利模式也出現了無法克服的嚴重問題。

五、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

國家政策鼓勵全民創業而更多的企業卻選擇撤退或者放棄企業經營,這顯然是與國家政策相背離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後自然會大大減少工作崗位的提供。要知道我國的實體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撤退,自然而然的就業人數就會大幅度減少,失業人員越來越多,從而對於社會的不穩定性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實體企業在經營向好時會反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加大金錢的流動性;同樣的道理,就業機會減少時,人們自然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費,反應在經濟上就會出現經濟下滑現象。無論是民營企業撤退,還是個體工商戶選擇放棄創業,對於經濟、稅收以及就業情況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造成更多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每個人都不希望這種情況長期發生,都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維持經濟穩增長,就業趨於穩定,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