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發現,每到一處旅遊,除了看山看水,體驗人文風情,還有各類藉著高科技的大型實景演出,以真山真水為演出舞臺、以當地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據說這是中國人的獨創,我們不得不自豪並讚歎,因為它確實讓遊客在旅遊之中,更加深入瞭解該地的文化和風情。

以《印象·劉三姐》為開創,大型實景演出在中國各地開花

1、《印象•劉三姐》大型實景演出,開創了山水、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模式。

比較突出的代表如張藝謀導演的《印象•劉三姐》,確切地說,它是由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創造出山水實景演出形式,並邀請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形成了中國山水、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模式的開創。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印象中的廣西旅遊,在中國西南地區發展比較早,這跟當地旅遊宣傳功不可沒,最突出的有兩個標誌:一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入選教科書,讓一代人在誦讀中,嚮往那一方勝境;第二就是梅帥元和張藝謀的《印象•劉三姐》了。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最早,廣西壯族民間傳說著歌仙的故事,電影《劉三姐》以此為題材,並取景於桂林山水,片中秀麗的桂林山水、劉三姐形象和動人的山歌迅速風靡中國乃至東南亞,吸引無數遊人到來。以梅帥元和張藝謀為首的製作團隊,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打造了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成為最卓越的旅遊品牌,成為廣西旅遊的靚麗名片,令人讚歎。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2、如果你覺得離佛很遠,看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都會感覺已在修佛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實景演出。由譚盾提綱藝術總監和音樂原創,梅帥元製作,以易中天、釋永信為顧問,黃豆豆編導,可以說,陣容強大,實力空前。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登封市本就是一個佛教文化最為淵源深厚的地方,其中,少林寺是中國功夫的發源地和佛教禪宗祖庭,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劇場所在地,是距登封市西十公里,距少林寺七公里的待仙溝,內也有一座寺廟——安陽宮。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根植於這個深厚的佛教文化土壤,所呈現出的規模、音視覺的震撼是空前的,近三公里面積,演出最高點1400米,為全世界最大的實景舞臺。舞臺有禪意,整個舞臺處於一片峽谷,潺潺溪流、樹、橋等營造的氛圍,令人置身禪意中;節目內容有禪意,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景觀歷春夏秋冬,佛樂禪音直指心性;就連觀眾席也有禪意,席內還放置蒲團,與整個自然景觀和諧融為一體……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3、《宋城千古情》,頌千古文化

把典故、傳說搬到舞臺,既是現實,又感覺穿越到了過去,《宋城千古情》是最典型的代表。它讓岳飛、白娘子、許仙、梁山伯、祝英臺等等,在人們眼前,彷彿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從良渚文明曙光、宋代岳家軍壯烈之戰、白蛇和梁祝的神話傳說,到龍井茶飄香的採茶女出現,演繹出千古歷史,充滿江南風情,卻又鮮活大氣!用先進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和舞臺機械,帶給觀眾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自古江南出才子,江南的文氣文風向來令人神往,哪怕是在當今時代,也還是人類詩意的精神歸處,遊人常要到江南尋覓理想的才子佳人蹤跡,而《宋城千古情》滿足大家“穿越”經歷了一把昨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這是酣暢淋漓的滿足。

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是繁榮還是衰落?有何利弊

1、各地蜂擁打造大型實景演出,是否過度複製?

然而,除了上述經典的大型實景演出,除了當地旅遊相關部門看到了盈收,嚐到了甜頭之外,許多地方,也紛紛結合自己當地的歷史文化,打造實景演出,目前全國已有300個以上的實景旅遊演出項目。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但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在這之中不乏一些盲目的開發者、複製者。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模式是可以運用,但是內容卻是需要創意的,但是有些地方,為了盈收而盈收,內容同質化,流程同質化,有過度抄襲複製的嫌疑。

再加上現在遊客遊歷經驗豐富,大多已觀看過其他地方的大型實景演出,在遊客心中自然有對比,而且許多地方,都出奇價格偏高,有些演出,很多遊客看完往往覺得不值。

2、《印象·劉三姐》破產,是否預示大型實景演出已導致審美疲勞,走向衰落

《印象·劉三姐》最終還是走下神壇,應該說,跟各地都紛紛效仿打造實景演出也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隨著遍地開花的實景演出,從一定程度來說,遊人還是審美疲勞的,尤其是內容不夠有創意的話,最終是慢慢導致創收慘淡。

運營《印象·劉三姐》的廣維文華公司早已被掏空,只好於2017年8月15日向廣西高院申請破產,而當時已負債累計近15億元。廣西高院為保護“印象·劉三姐”這張廣西旅遊的名片,決定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拯救企業,最終《印象·劉三姐》,雖然目前仍繼續演出和經營,但顯然已今不如昔。

除了《印象·劉三姐》,其他的大型演出是否逃脫得了這樣的命運呢,據瞭解,像印象劉三姐有政府兜底還在盈利的旅遊IP已為數不多, 全國80%的大型實景演出項目處於虧損狀態,11%的項目勉強收支平衡,僅有9%盈利。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多個實景演出長期虧損的原因:缺少創意,過度依賴門票,僅為商演而商演。

相關權威人士表示,大多數項目僅為商演而商演,套路基本一致:其一,大力宣傳鉅額投資、知名導演、專業製作團隊;其二,大都有“門票依賴症”,門票是唯一創收渠道;其三,門票越來越高,而內容越來越單薄,越來越程式化,甚至過度複製搬運。

旅遊中,遍地開花的大型實景演出,你看過哪些,它們現在怎樣了?

出路在哪裡?根本的出路,就應當深入挖掘文化元素,無為才有為,捨棄一些商業化,進一步主題化,呈現最精髓的文化內涵,同時多渠道創收模式,甩掉單一的“門票依賴症”,才能在純市場化環境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並形成品牌和產業鏈。

所以,旅遊+科技,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凡事有雙刃劍,把握好利弊,揚長避短,才能真正發揮科技促進旅遊發展的作用,在新的時代環境中走得更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