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人偷襲美軍珍珠港,後來日本人後不後悔?

普慈賢



手工客夢飛


日本人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這對於日本來說,他沒得選擇。

1941年,日本的侵略行為已經囂張到極點,鬼子除了霸佔了大半個中國,又將觸鬚向東南亞延伸,而這裡正是美英法的利益所在,越南、緬甸等一些國家就是盟軍的殖民地。因此由美國為首的盟軍指令日本關東軍山本五十六必須將部隊撤出這些地方,回到日本在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時的地方。但日本人是怎樣的態度呢?

日本侵略者的態度十分頑固。

即然盟軍無法勸阻,那麼只有斷掉日本人的一切供給,於是英國、荷蘭等這些原石油供應商的一些國家停止了廢鐵、石油對日本人的供給。

日本鬼子怒髮衝冠,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的策動下,實施了對美國夏威夷軍事基地的珍珠港轟炸襲擊以及潛水艇對美國海軍實行搗毀。

次日,美國全國引發了聲討日本的浪潮,這才讓美國原系中立的立場轉變成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要說,這次戰爭,日本人後悔了嗎?沒有。而日本人直到美國人投原子彈之前都沒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日本人的心理就是有一種扭曲,加上裕仁天皇政府對人民的愚化,日本人既好面子,又強烈頑固,日本人寧可戰死,女人寧可投海自殺也不會說一聲“後悔”兩字!還一億玉碎呢!

然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卻讓裕仁真正的感到沒日的來臨,於1945年8月15日籤置了《投降書》。證實了日本統治階級真實怕死的本質。

要說日本人後悔!非也!直到現在日本人都沒有後悔,日本右翼還在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人尚沒向亞洲人民和國家表示歉意和賠償。日本人後悔了嗎?沒有,至今還在與美國糾結原子彈事件。日本人後悔了嗎?那麼為什麼修改教科書而否認二戰的罪惡史!!!凡此種種,日本人就是一根筋抽到底的精神性格,沒有後悔,但會堅持!


用戶聽松閒人


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日本是不後悔的。

因為山本五十六他是常駐美國的武官,他利用星期天沒事騎自行車到處亂轉,就瞭解美國經濟實力和工業製造能力,他看到了美國戰爭動員之後的這種力量,明知日本是打不過美國的,那麼為什麼日本要打美國呢?

日本打美國不是一個主戰場,日本的主戰場原來是想進攻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當時是荷蘭的,那個地方是亞太地區當時石油最多的一個國家,還有橡膠,正好石油跟橡膠支持日本的大工業所需,支持他的艦船飛機,所以日本就想重點奪取這個地方一些石油和橡膠資源。


點點駱


日本人對於偷襲珍珠港這件事,是既後悔又不後悔的。日本人不後悔的是認為,偷襲珍珠港是背水一戰,不打不行。後悔的是,沒有抓住時機,在偷襲中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潛力,來擴大自己的優勢,進而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日本對戰爭的反思是很奇怪的。德國對戰爭的反思是懺悔自己的罪惡,從法律上杜絕下一次發動戰爭的可能。所以德國對戰爭的認識是非常徹底的,認罪態度也是誠懇的。德國的總理能夠跪在猶太人的紀念碑前謝罪就顯示了這一點。這樣的德國人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而通觀日本關於戰爭的作品,日本除了很少人在懺悔自己的罪惡,而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在總結經驗教訓,在探討戰爭中的戰略戰術失誤,假設如果不犯這些錯誤,是否能夠成功。可以說,日本是在為下一次戰爭總結經驗教訓。

很多的日本人對於過去的戰爭歷史都是沒有認識的。這是因為日本國內混淆視聽的宣傳造成的。在日本,為了粉飾那場侵略戰爭,把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理論當做聖經,依然在欺騙著日本人民。

那就是,日本軍隊不是以侵略者的身份進入那些國家的,而是以解放者和保護者的身份進入的。日本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把先進的文化帶給愚昧落後的封建主義國度,促進了它們的進化。同時,日本軍隊趕走了那些西方的殖民者,把自由還給了被奴役的亞洲國家。

在這些欺騙性的粉飾下,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罪行,反倒成為了他們的功績。這樣,日本人並不認為自己發動侵略戰爭是錯誤的,反而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

在進行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這件事上,日本認為自己是被動的,被迫進入戰爭狀態的。其原因是因為美國卡住自己的脖子,停止供應自己石油和戰爭物資,使自己的戰爭無法進行下去。如果不發動戰爭,日本就必須要聽命於美國,自己經過多年戰爭得到的利益就會喪失。

如果和美國開戰,偷襲珍珠港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在給美國太平洋艦隊毀滅性的打擊後,席捲南洋,奪取石油產地,實現自己在戰略物資上自給自足的目標。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這種邏輯完全是一種強盜邏輯。它只是為自己的侵略行徑進行開脫。在這種邏輯下,日本怎麼可能會對偷襲珍珠港後悔呢?它甚至還有一種悲壯感,認為自己的行為很英勇。

至於說後悔,日本的後悔主要集中在對珍珠港進行了兩次空襲後,沒有繼續進行空襲。只是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隊進行了空襲,而沒有對潛艇庫、後勤設施、造船廠、油庫等進行襲擊,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很快就恢復了戰鬥力,打亂了日本繼續戰爭的計劃。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只是對戰爭中的戰略戰術進行反思,而對戰爭本身卻無動於衷。這樣的反思,是造成日本國內軍國主義者猖狂的主要原因。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我個人看來日本偷襲珍港,倒是成為了二戰的贏家,最起碼是立於不敗之地,日本人深知自己是太洋上小國家,想要生存,必須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狹縫中生存,所以日本戰敗後一直充當美國資本主義者馬前卒,日本這個小老弟在這個資本主義美國大哥的庇佑之下,逐漸羽豐滿,在這一點上,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如果日本人不把拉美國下水,戰敗以後就有可能被共產主前蘇聯攻入本土,後果,大家也是可以想象的!



水決定健康


在二戰之中,偷襲珍珠港可以算是一個重大的轉折。由於日本人對美國的不宣而戰,終於將原本羞羞答答躲在幕後的美國人拖下了場,整個美國的戰爭機器高速的開動起來,整個二次世界大戰迎來了曙光。

如果日本高層認真的覆盤太平洋戰爭,他們一定對於偷襲珍珠港這個決策既後悔又不後悔。

說後悔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被偷襲之後美國人的憤怒使得看似一盤散沙的美國人破天荒的團結起來,說後悔也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喚醒了一頭沉睡的雄獅。可以說整個太平洋戰爭在1941年12月8日這一天拉開了帷幕也在同一天就已經結束了。

美國國內同仇敵愾,整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全速運轉起來,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海量的物資儲備對於日本國來說,都處於碾壓性的優勢地位。

憑藉強大的國力,美軍就算一時失利,也會很快振作,要知道美國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150多艘航空母艦,而日本人生產的航母數量只是美國人一個零頭遠遠不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美軍每損失一艘軍艦,就會從國內得到三艘的補充,而日本人則恰恰相反,損失三艘軍艦,都未必能夠得到一艘補充。面對如此的國力差距,美國人想打敗仗都難,實力不允許啊!

當然有一些日本人還後悔偷襲珍珠港的時機選的不對,沒有能夠取得足夠的戰果。山本五十六用六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千里奔襲珍珠港,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打癱在港內,在戰術上極為成功,這一戰也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艦隊核心主力的地位。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行動當天,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沒有一艘停靠在母港珍珠港,所以他們全都倖免於難。有了這些航空母艦,就保留了美國艦隊迎風翻盤的希望。

正是因為這些航空母艦的給力表現,美軍才得以在中途島之戰大顯神威,連續擊沉日軍四艘主力航母,成功的洗刷了珍珠港的恥辱。在這些日本人的思維裡,如果當時美軍的航母全部集中在珍珠港內,通通被日軍報銷,那麼美國人就會失去與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爭雄的本錢,就能夠達成讓美國回到談判桌的理想。

日本人真的太天真了,以美國人當時的憤怒,他們絕不可能與日本人媾和的,連這個念頭都不會有!他們就算砸鍋賣鐵也會和日本人硬剛到底,何況情況也並沒有壞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要說日本人不後悔那是因為日本人當時已經被美國人卡住了脖子,美國人和他們的盟友因為日本的侵略戰爭停止向日本提供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

而不巧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偏偏就不出產這些東西,日本軍國主義者為了繼續他們的皇國夢,為了進一步推行大東亞共榮圈,他們只有北上南下兩條路。

結果陸軍主導的北上被朱可夫教做人,於是日本人只有選擇南下,奪取南洋的資源。南下勢必就要和美國交手,那麼為了使得美國海軍不能掣肘日軍的行動,偷襲珍珠港就勢在必行。所以日本人對於偷襲珍珠港這件事也算不上後悔。


歷史評說



肖昌洪0304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日由此開戰,這也導致二次大戰的戰爭走向變化,以及戰後世界新秩序的誕生。

偷襲珍珠港之前,早在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呈給天皇的秘密奏章中就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同時這也是日本的國家戰略,它也是按著這個計劃一步一步去完成的。

在1941年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已經完全控制了東北三省以及蒙古地區,中國大部分地區也淪為日本佔領區。由於日本的極速擴張侵犯了傳統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所以招致對其普遍不滿,美國在1939年更是對其進行制裁,並實行石油禁運。而日本本身就資源匱乏,石油禁運就如同緊箍咒一般,讓日本非常難受,所以東南亞的各種豐富資源就成了日本夢寐以求想要得到了。

因為之前它在近代的幾次對外戰爭都勝利了,國家也嚐到了擴張帶來的利益。既然北上計劃受阻那隻能南下了。於是日本衡量再三,既然早晚有一戰,就賭上國運幹上一票,如果賭贏了,那日本就能成為東方霸主,而失敗二字可能就從來沒聽說過。

但是該地區都是歐美國家的勢力範圍及殖民地,如果想要得到資源勢必要同各個帝國主義強國開戰。英法等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不足為患,而美國的軍事力量可並不好對付。

美國此時跟一戰一樣,又在發戰爭財,同時國家奉行中立原則。雖然通過各種租借法案對反法西斯力量進行支援,但是畢竟有限。說實話,美國當時的軍事實力並非很強,只不過後期戰爭馬達全開,各種爆款才應運而生。此時它的太平洋艦隊實力並不如日本聯合艦隊,而在日本偷襲前美國航母“意外”不在港內,從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六艘航母升起350多架戰機,藉助大霧掩護,全部衝向毫無防備的珍珠港基地,沒等美軍反應過來,各種炸彈從天而降。連續的兩波攻擊使得美軍8艘戰列艦被擊沉,1艘擱淺,其餘被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近400架飛機被擊毀擊傷,6400多人傷亡。而日本海軍僅損失5艘微型潛艇、29架飛機,戰死者不足百人。

此次日本偷襲,負責前線指揮的南雲忠一時候被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罵為蠢豬,主要原因就是說他膽小,沒有乘勢擴大戰果,尤其是沒有徹底摧毀基地內的油庫跟船舶修配廠,從而使戰後美軍能夠快速修復被損艦艇。

此次日本偷襲,也將美國徹底推到同盟國一遍,隨著美國對法西斯宣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添了最重要一員,中國的抗戰也步入新階段。日本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但親手發動的侵略戰爭最終失敗,國體也隨之改變,頭上還捱了兩顆原子彈。時至今日日本任然要看“主人”臉色行事,而不能跨越雷池半步。

只能說後悔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當初的權力擁有者們。


屬馬姓楊


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加速了日本戰敗的事實,也是日本做的一個錯誤的原因,日本人戰敗是必然的,日本人是必然後悔的,侵略我大中華著都沒有好下場,我大中華兒女不會屈服,永遠記著這些屈辱歷史!



九零後小黨


後悔?應該是有的吧。不過不是因為發動戰爭而後悔,也不是因為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而後悔,而是後悔不該惹上一個惹不起的國家——美國。

一個叫高木的日本二戰時期海軍軍官的日記顯示了,當時的日本軍部,表面上在權利和中國打仗,實際是在拼命地儲備太平洋戰爭所需的軍用物資,以至於當時的軍費,只有三成用於中國戰場。他們的想法是,只要在美國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時候發動突襲,就可以打贏戰爭。

可見,日本人也知道自身和美國的差距,只是沒有想到會那麼大。覺得通過拼命攢家底,總能在開始拼個旗鼓相當吧。

1941年9月6日的御前會議上,軍令部總長在試圖說服天皇同意偷襲美國時,就曾表示,與其在短暫的和平後,陷入無法反擊的狀態,倒不如寄希望於有七八成勝算的首戰大捷。也就是說,在戰爭的最開始便分出勝負。

多麼狂妄的想法,“七八成勝算”,怎麼算出來的?結果當然我們都知道了。所以,他們後悔了。

在《日本為什麼選擇了戰爭》一書中,作者加藤陽子提到,在日本國內的一些雜誌上,“每年夏天都會按慣例出一期太平洋戰爭特集,其中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反覆提出一些既沒有反省之意,也看不出多少傷痛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日本要不宣而戰去偷襲美國,反而讓全美上下同仇敵愾?”“日本為什麼要與缺乏資源和戰爭潛力的德國、意大利締結三國同盟?”等等。

很明顯,他們是後悔的,後悔為什麼要不知天高地厚地招惹美國。

這種後悔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戰後的選擇,看現在就知道了。政策上緊跟老大,甚至日本人也對向他們扔了兩顆原子彈的國家沒有憎恨。

這種後悔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因為其中隱含的意味似乎是,只要對手不是惹不起的就沒關係。

我想,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他們對戰爭的深刻反省。

加藤陽子還介紹了2005年日本《讀賣新聞》進行的調查,有34.2%的受訪日本人認為“對中國和美國的戰爭,都是侵略戰爭,”同時,33.9%的人認為“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對美國的則不是。”

看到相當數量的日本人承認侵略事實,我還是有些意外的。不過,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那些認為對美國的戰爭不是侵略的人。

我總在想,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是不是說,我們惹了不該惹的人,然後被收拾得很慘,你看我一點便宜都沒沾上,怎麼能算我侵略了你呢?再說現在我也歸順大哥了嗎?都是一家人,說什麼對錯呢。

你是被收拾得很慘,可那不是你自找的嘛!

看到這些人的想法,我還是覺得,日本確實有必要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索性,《讀賣新聞》的調查中也有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二戰時期,日本的政治及軍事領導人的戰爭責任問題,你認為在戰後已經被充分討論了嗎?”超過五成的人回答“完全沒有被討論”或者是“幾乎沒有被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