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前段時間《聲臨其境》第三季頻上熱搜,目前已經播出十期。從2017年的第一季播出到如今第三季即將結束,《聲臨其境》持續煥發“過耳不忘”的生命力。作為忠實觀眾,節目的創新也給我帶來了新的體驗。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聲臨其境》第三季綜藝感加強,追求創新有驚喜也有遺憾。

作為一檔原創節目,節目組深知需要不斷創新才可在綜藝領域站穩一席之地。第一季“神仙打架”的驚喜與高口碑積攢了一部分用戶群體,也逼迫著節目組思考如何更能貼近大眾,試圖尋找專業與娛樂的平衡。於是就有第二季“鐵三角”指導點評團,到第三季“聲音大咖”點評與助演,並且主持人換成“專業標籤”的周濤與“娛樂標籤”的杜海濤搭配,周濤的加盟也順勢為節目組帶來一波熱度。與此同時節目組的競演規則也發生了變化,往季每一期都會有終極對決,這季兩期一次終極對決。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固有模式的改變,綜藝看點得到了加強。胡軍與何冰這兩位老同學交流風趣幽默,同時又會有專業性的探討,亮點滿滿。說到亮點,不得不提寶藏人物王耀慶,本季表情包擔當非他莫屬。在疫情期間,節目也迅速響應調整,推出“雲錄製+雲配音”的兩期特別節目,發聲者杜海濤在節目現場連線聲咖完成配音片段。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期特別節目中素人也可參與“雲配音”,全民票選投票最高的素人直通《聲臨其境》總決賽。節目的多方位創新,立體的向觀眾呈現出聲音的多元魅力。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放大綜藝感,專業性感官被壓縮。《聲臨其境》第一季就是靠著高水準的配音和嘉賓的反差感才贏得了口碑。第三季的搞笑環節,選人環節,猜嘉賓環節時間無限延長,而這樣的綜藝感又與市面上綜藝一貫套路無分,換湯不換藥的綜藝環節觀眾早已審美疲勞,又因綜藝篇幅的增多,兩期節目才有一次終極對決,觀感上來說彷彿為了湊期數在用綜藝注水,節目略顯拖沓。

觀眾其實更想看到的是一檔簡單不刻意迎合市場的專業性節目

配音嘉賓實力是關鍵,再多的花裡胡哨環節不如硬碰硬的實操來的實際。

節目的高光亮點往往會引發熱烈討論,我們就盤點節目上線後討論最高的內容,從而可以驗證觀眾最想在《聲臨其境》中看到的是那些未被挖掘的寶藏聲音。

第一二期節目上線後,#賈乃亮配音蘇大強#話題隨即登上熱搜榜首,賈乃亮該條微博的評論更達到3萬多。我們無法把賈乃亮的聲音與蘇大強匹配上,而正因為此他一出口就驚喜滿滿,完全是蘇大強本人。他也憑此成功打破了人們心中對他的固有印象。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張含韻冰雪奇緣#在節目第三、四期後也立即熱搜。想必大家跟我一樣,看她這個片段時候滿臉姨母笑,太可愛了!她聲音一出,與她同期的嘉賓基本上都瞪大眼睛,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張含韻在31歲這年也有了一次小反轉。

《聲臨其境》:追求創新,“專業”與“娛樂”的平衡

#郭麒麟配音神探夏洛克#、#韓雪後媽茶話會#等話題全網的討論熱度持續爆發,頻頻登上熱搜榜。由此可見,

《聲入人心》中觀眾關注的是藝人的反轉魅力,崇拜的是專業水準

結語

作為一檔影視配音類節目,專注垂直領域,從立意上已經成功,搶佔了中國市場上專業領域綜藝的空缺。我國爆火的綜藝很多是靠著引進韓國或者歐美綜藝,例如《中國好聲音》《跑男》等,隨後各臺就會製作一系列類似節目,就目前看,綜藝節目數量增長迅速,但節目的內容和豐富性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觀眾總會嘆息為何我國不能有創新性節目。因此像《聲入人心》這樣原創節目,我們應該更加愛惜。我們已經不缺少娛樂大眾的綜藝了,綜藝承擔的責任是否應該拓寬也值得思考。《聲入人心》嘗試融入綜藝大環境,優弊顯而易見,質量是節目生存基石,專業與娛樂的平衡還需要節目組更多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