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骠骑大将军竟然是高力士,怎么回事?

原野春风8742094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里,皇帝差遣宦官郭利仕,去给李必传达口谕,但这个郭利仕的头衔却是骠骑大将军。其实,郭利仕就是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因《长安十二时辰》多处使用谐音,以此来规避历史人物。

许多观众反映“太监”高力士被叫作“大将军”,总感觉有些违和感,正常看电视剧中都应叫“公公”才对呀,太监给人的感觉就是服侍宫中贵人的形象,在唐朝大太监是有一定军权的,其实叫将军并没有错,这是很多人不了解唐朝真实历史的缘故,在此我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关于“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的一些历史知识。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唐纪三二》:“玄宗天宝六载,夏四月,辛丑,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这是历史上权威的真实的描述。

高力士,生于684年,卒于762年,本名冯元一,是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

唐朝玄宗在位管治期间,高力士其地位达到顶点。神龙政变之后,高力士开始跟随临淄王李隆基,高力士文武双全,在李隆基发动的多次政变中都立下了大功,因此高力士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视为亲信。到开元初年,高力士的官职已经有很多了:从三品的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的右监门卫将军,负责内侍省的事物。


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研究唐史十几年并修撰《新唐书》的宋祁对高力士的评价应该是中肯而可信:“生平无显显大过”。身居高位,勤恳忠诚不犯大错也算难得;明代大儒李贽就赞美:“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可以说高力士作为宦官而言,他在历史上的确是开创了“千古贤宦第一人”的先河。

高力士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开元末年,大臣们送来的奏章,小事由其高力士先审阅,大的一些事情才交呈玄宗裁决,当时朝上,连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等权威大臣都争相巴结高力士,诸王公主等人称高力士为阿翁,甚至连太子都喊他一声二兄,驸马们都称他阿爷,可见当时他的权威之盛。他的资产可以说富过王侯,虽国库亦不能及其。虽然高力士的权威与财富在唐朝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不专权,仅及擅权。

天宝年间,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背景中描述的历史年代,高力士的官职进一步提升,成为正三品的右监门卫大将军,加封渤海郡公,后又加封为从一品的武散官骠骑大将军。注:此官职为古代武虚职散官,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高力士虽有将军之名,却无将军之权。换句话说就是,高力士并不掌管军队,所谓的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都只是唐朝一种特殊荣耀象征而已。

可以说,高力士在唐玄宗朝代是真正的位高权重,连带着他的养父母、亲生父母都受到了优待,他还娶了妻子,他的岳父吕氏一家,都因为高力士的关系做官的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所有的族人都享受了荣华富贵。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力士随玄宗幸蜀,在马嵬驿发生了兵变,在格杀杨国忠后,陈玄礼等请杀杨贵妃。最终高力士说服玄宗,将杨贵妃领至佛堂自缢。唐玄宗退位为太上皇,继位的唐肃宗因与唐玄宗不睦,高力士又忠心耿耿护主心切,因此被当权的李辅国所厌恶,最终他人联合弹劾流放至了唐朝的巫州一带(今湖南黔阳西南)。

高力士到七十九岁那年,好不容易盼来了唐肃宗的大赦,然而在回京时走到了郎州时,他听到了唐玄宗驾崩的噩耗,悲不自胜的他最终“号恸,呕血而卒。”

民间传闻比较经典的故事有“力士脱靴”,这一故事在民间流传较广,说李白醉酒,曾让杨贵妃研墨,高力士脱靴的,后来这两人他们如何报复李白等云云。其实这事也就能当个故事听听而已。李白当时官职低微,一心想求进升官,见了官拜大将军的高力士哪敢轻慢?李白醉了,高力士扶他去见驾的事历史上倒是有的。后世的文人比李白还浪漫,为了推崇李白的狂与诗歌,就只能拿高力士来垫背了。其实,当杨玉环被立为贵妃的时候,李白因不得志早已经离开长安而去了。

感谢大家认真的阅读“唐宗文化”的文章,如果您喜欢,请关注、评论、点赞、转发,谢谢!


唐宗文化


虽然说高力士是缺了些东西。。但是他在历史记载里是行为端正而且能力过人的;因为他早年协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有功,又由于他促成了杨玉环和唐玄宗这一段惊世骇俗的不伦恋情,而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长期宠信,后官至骠骑大将军、晋封渤海郡公。



行走在娱乐前沿


首先明确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骠骑将军是郭利仕,原型是唐玄宗时期的太监高力士。

需要注意的是:

《长安十二时辰》中多处使用谐音,来规避历史人物。

比如靖安司的一把手,名为何执正,实为贺知章——有其所著的著名七言绝句《咏柳》为证。右相林九郎,实为李林甫。

又比如故事发生时的年号为天保,再加上皇帝身边有安禄山,因此可知实际年号应为天宝,这是唐玄宗的年号。

本题中的郭利仕,显而易见就是高力士了。

下面来说说历史上的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加官骠骑大将军。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从这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高力士确实是有骠骑大将军这个官职。并不是空穴来风,伪造的。看来剧组也是下了功夫。

附带介绍下骠骑大将军这个官职:

骠骑大将军,是古代武散官名。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上级是大将军,下级是车骑将军。


点点一笑美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力士其人除了太监、和玄宗、杨贵妃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给诗仙李白脱鞋子这三个事之外,其他的事迹几乎没有,只能说是一个没有乱政、但也没有功劳的唐朝太监而已。

不过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他却以骠骑大将军一职,众人口中的郭将军出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剧中,郭利仕的原型也就是历史上的高力士,他也确实做过号称“将军之首”的骠骑大将军

要了解这点,我们必须从唐朝的将军制度来入手,骠骑大将军首创于汉代,是武官的高级职称,仅次于大将军之下,著名的冠军侯霍去病就担任过骠骑大将军,名次仅在大将军卫青之下。

而到了唐代,之前掌管着实际出征权力的骠骑大将军,则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而不掌管任何军队。(事实上,骠骑大将军一职也是为了霍去病出征时能有节制众人的权力才创立)。唐朝中央真正握有军队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前者掌握驻扎于宫中的北衙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后者则掌管驻扎在宫南的南衙十六卫。

这也就是在第五集时,为什么会出现右相林九郎手下的右骁卫军队和圣人手下的右龙武军队互相争夺靖安司事务的现象。因为林九郎本身就有着调动南衙十六卫的权力,右骁卫就是其中之一,而圣人手下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同样也有着调动右龙武军队的权力。虽然同属于圣人手下,实际上却是互不干涉的两个部门。

由于高力士在唐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得力宦官,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和重用。在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晋升高力士为太子太保,天宝元年更加封为冠军大将军和渤海郡公,开唐朝宦官封将军和郡公的先河,更可以说是历史上以太监监军的第一人,高力士权势滔天,可他虽有将军之名,却无将军之权。换句话说就是,高力士并不掌管军队,所谓的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都只是一种特殊荣耀而已。

因为唐玄宗开了重用宦官的先例,除了最受信任的高力士外,其他宦官稍合心意者,立刻授予正三品将军职衔。比如和高力士比肩的另一宦官杨思勖,开元年间就做过右监门卫将军,天宝元年甚至还率兵十万平定越南之乱,天宝十七年加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又比如开了太监执掌禁军神策军权力的鱼朝恩,这两人才是真真正正拥有实际兵权的权监。

这一点来看,《长安》对于各人的描写是很符合唐朝当时的制度的,当然漏洞也是有的,不过也无伤大雅:那就是高力士是在天宝七载才加封骠骑大将军,而剧中的事是发生在天宝三载,那一年的高力士,职位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将军、渤海郡公。所以剧中给出的高力士简介应该是“渤海郡公——郭利仕”,而不应该是“骠骑大将军”字眼。



一贰一橙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名元一,长寿二年(693年)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被阉割。于圣历元年(698年)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深得武则天喜爱。其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后,武则天复召其入宫,隶属司宫台。

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景龙年间,高力士倾心侍奉尚在藩国的李隆基,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

唐隆事变期间,高力士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李隆基,后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

先天二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集团,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

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高力士深得玄宗信任,权倾朝野,每有地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可由高力士自行裁决。

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许多人为求加官进爵,攀附高力士的大有人在,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名臣名将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其余职务获得者则不可胜记。

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

天宝七年,加官骠骑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设立内侍省,有内侍监两名,官阶正三品,由高力士、袁思艺分别担任。高力士则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晋爵为齐国公。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将李隆基迎接回长安。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赐给五百封户以食租税。


茯苓君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郭利仕就是高力士,官居骠骑大将军。

剧中由于某些原因,对高力士的名字进行了谐音化的处理,但是对比同时期唐朝的宦官可知,剧中的郭利仕就是高力士,这是没有疑问的。


历史上的高力士,冯君衡之子,其父曾任潘州刺史,10岁时,他们家因株连罪被抄,高力士也因此被阉,之后被送入宫中。

后来被高延福收为养子,又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又结交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可以说是前途不可限量。

之后,他又协助李隆基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诛杀武氏党羽,使得唐睿宗得以复位,李隆基也居功被立为皇太子,高力士也因为有功,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

李隆基登基以后,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一时间,权倾朝野。

高力士得势以后,并不专权,也不擅权,做事很有分寸,而且他劝谏李隆基很有自己的方法,被称作“顺而不谀,谏而不犯”。可以说很会来事,这么的一个人自然愈发的得到恩宠。唐明皇甚至睡觉的时候有他陪在身边,这觉才睡的安稳。史载“力士当上,我寝乃安”。

随恩宠一同而来的就是加官进爵,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加封高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天宝七年,再次加封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这也是剧中郭利仕骠骑大将军名号的由来。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高力士得知唐玄宗已经驾崩,伤心过度,呕血而死。死后唐代宗让他官复原职,并追赠扬州大都督,葬在了唐玄宗泰陵,跟随他一生侍奉的主子长眠于地下。

唐史专家胡戟这样评价高力士:“他有历史局限性,但他也为唐王朝的中兴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比唐王朝尔虞我诈、亲情泯灭的残酷斗争,他对唐玄宗致死不渝的忠诚,无疑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一个亮点。”

但是也有人对这位太监有负面的评价,对于他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听历史说话,青云计划获得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听历史说话


唐代宦官拥有大权,官居将军这是常态。唐玄宗是大大提高宦官地位第一人,到后来宦官甚至完全掌控的禁军,皇帝的生死、皇位的继承甚至都掌控在他们手中。

一、高力士绝不是唐玄宗朝官居将军的唯一宦官,只不过玄宗一朝的宦官以高力士最出名而已

旧唐书记载:“玄宗尊重宫闱,中官稍称旨,即授三品将军,门施棨戟,故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贵宠与力士等。”仅仅这一句话,便知道与高力士地位相等的宦官还大有人在,而且很多都官居三品将军。当然,高力士大概是与玄宗最亲密的一位,他的故事也最为人所熟知。鼎盛时期的高力士,“肃宗在春宫,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连当太子的李亨都要叫他一声老二哥,王爷公主们叫他阿翁,驸马们干脆叫他爷。他其实成为了玄宗的影子,享受的皇权带给他的巨大利益。但是不得不说,高力士权力再大,他也是玄宗的影子、玄宗的忠仆,乃至于听闻玄宗驾崩呕血而死,后来陪葬玄宗陵寝之旁。这和唐朝后期那些完全掌控禁军、专横跋扈的宦官们是不同的。

二、在唐朝,唐玄宗是大力提拔宦官的始作俑者,这些人中甚至有极能打仗的名将,但高力士没打过什么仗,主要是留在皇帝身边参与了朝廷机密

按照《旧唐书》、《容斋随笔》等书的记载,唐玄宗任命宦官带兵出征不在少数。如杨思勖这个宦官,虽然性情残忍,但却战无不胜。一个叫高守信的宦官也奉命讨平了南蛮。高力士能够在这些人中最为显眼,那是因为他在玄宗夺权的政变建立过功勋,而且心思缜密、做事周全,是最为了解玄宗心意的人。正因为如此,朝廷的许多机密、重要官员的任免,甚至立何人为太子,这其中都可以看到高力士对玄宗的巨大影响。骠骑大将军不过一个官职而已,玄宗把这个名号给高力士根本不算什么。高力士很多时候其实掌控着“内宰相”的大权,可以对玄宗的决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才是高力士最可怕的地方。

三、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大多用的化名,但谁都知道郭利仕就是指的高力士,高力士这个人对唐朝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天宝初,加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也就是说,天宝初年高力士已经身为禁军的大将军了,到天宝七年升格为骠骑大将军。天宝七年,从唐朝的表象上看,几乎是唐朝日在天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到天宝十年后,随着唐军惨败于南诏,唐朝的危机越发突显出来。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造反。高力士至少对这一时期的唐朝产生着三大影响:一是上传下达都经过他的手,他的意思几乎可以代表唐玄宗的意思(然而玄宗深知高力士最懂他的心意,因此放权给高力士),正因为如此,唐朝重要的边将的起家、财政大臣的起家几乎都经过高力士的手,这是极为恐怖的。二是高力士深刻影响了玄宗之后的历史,因为唐肃宗的太子之位,是高力士对唐玄宗一席话后,就马上被确定下来的。三是高力士许多个人行为,其实对玄宗一朝的风气带来了巨大影响,譬如他通过各种方式收敛钱财、譬如他身为宦官而娶妻、譬如他让朝廷官员在他面前成了谄媚的哈巴狗之类的。至于什么高力士给李白脱鞋之类的,不过是文人风骨的自娱自乐而已,对唐朝的政局根本产生不了一丝一毫的影响。


星火辰


不是电视剧中这么陈述,而是历史上确实高力士任过骠骑大将军。

高力士作为一个宦官,而又不仅仅是一个宦官,可以说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而且也累有功勋,玄宗在朝政和军事上也十分依赖信任他。而且唐朝又是宦官权力比较大的时候,所以高力士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了。从力士脱靴这个成语就可以看出他在朝中是个很有权势的宦官了。

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到唐隆年间(710年)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高力士

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因而常止息于宫中,很少出外宅。至于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风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讲好话,而输诚竭力的人很多。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其余职务获得者则不可胜记。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高力士在寝殿傍帘帷中休息,殿侧有一院落,其中有修炼功德之处,雕饰琢磨得璀璨夺目,极其美观精妙。高力士细心谨慎无大过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诸人,玩弄权术互相嫉害,至扰乱朝廷法纪,都与力高士荐引有关。再者善于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虽是最亲近喜爱之人,面临倾覆败亡皆不予救助。

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加官骠骑大将军。力士家资殷实丰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拟,其于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之宏富,与国力相当。

天宝十四年(755年),设立内侍省,有内侍监两名,官阶正三品,由力士、思艺分别担任。

高力士的在唐玄宗在位时期的权势可见一斑。


广武侯刘琨


您好,我是娱乐号博主:大风仓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优酷热播,而且刚开播就好评如潮。从台词、服装、场景到官场礼仪都十分讲究,而且拍摄手法和后期制作都十分精良,有电影的质感,众口一词说是良心剧。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天宝三载上元节发生的故事,靖安司丞李必与死囚犯人张小敬联手,破除异族恐怖活动阴谋,拯救了长安城。当然,这只是条明线,其实电视剧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右相林九郎与太子之间的权利争斗。

这部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虽然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主要人物也都有其历史原型。了解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再来看电视剧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来看一下。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三载为公元744年,这一年李隆基60岁。4年前,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骊山的温泉宫幽会,两人一见钟情。但杨玉环是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要把儿媳妇变成自己的媳妇,有违人伦,这中间有一个复杂的程序要走。我们在剧中听到的圣人与严真人,就是李隆基与杨玉环。历史上李隆基也是先把杨玉环安排在宫中出家为女道士,号太真,然后再称娘子,后来再册封为贵妃。

李隆基当政后,励精图治,广用贤才,开创了开元盛世,他前期所任用的宰相如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名相。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天宝年间,李隆基年事渐高,功业已成,便逐步倦于政事,沉迷酒色,特别是得到儿媳妇杨玉环之后,更是一心享乐去了。奸佞小人李林甫乘机上位,窍居宰相宝座长达十九年,是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关键人物。剧中人物右相林九郎便是宰相李林甫,而剧中说到的“圣人欲以天下事付林九郎”,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只是后来被高力士所阻止。剧中的靖安司丞李必说有办法阻止圣人将权力交于林九郎,也是基于这个史实。

再来看太子李玙。李玙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是在原太子李瑛被废后立为太子的。李瑛被废后,在太子人选上,李隆基与李林甫意见不一致。李玙年长,品行好,又勤奋好学,是合适的太子人选,但是李林甫却极力推荐寿王李瑁,想以拥立之功长期保持自己的权相地位。李隆基虽然宠幸李林甫,但在关系皇权安危的太子选上,依然保持了一个政治家的清醒,最终立李玙为太子。可以说在李玙登上太子宝座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地与李林甫成为政治死敌。李林甫占据相位19年,权倾朝野,太子李玙的地位随时都充满变数。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李林甫死在了李隆基的前面。而李隆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逃亡途中被逼传位给太子,彼时已改名为李亨,是为唐肃宗。


我叫围巾


就昨天,朋友看剧的时候还问我,唐朝有“郭利仕”这个人吗?

我:啊哈?郭利仕是没有,高力士倒是有的。

其实,看到现在,很多朋友应该也可以发现,《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很多的角色都用了谐音名。

比如李必的原型是李泌、何执正就是贺知章、岑参变成了程参等。

而这个郭利仕的原型自然就是大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宦官高力士了。

其实剧中的郭利仕还是比较符合原型高力士的形象的。

在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人家确实做到了骠骑大将军,这个不假。

很多朋友要问,怎么一个宦官还能做将军啊?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唐宋两代,有不少宦官都挽起袖子,杀上战场,建功立业呢。

高力士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他参与了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好几场政治事件,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正是凭借着这些不断加官进爵。

天宝初年,高力士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加官骠骑大将军。

可以看到,高力士的将军之路也是一步步来的。

而高力士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与诗仙李白的一段轶事:

高力士脱靴

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被人推荐给唐玄宗,被封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中写诗作文。

有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写几首歌词助兴,就派人把他召来。

这时,李白已经在酒店里喝得烂醉如泥,人们只好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他的头。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了《清平乐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

李白这个人是很有性格的,他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杨贵妃爱吟李白的《清平乐词》,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你这么爱他的诗!”杨贵妃吃惊地问道:”李学士怎么会侮辱我呢?”

高力士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吗?”杨贵妃说:“对呀!”

高力士又说:“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后来虽然立为皇后,但作风不正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李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贱了吗?”

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好了,关于高力士暂时说到这吧,喜欢的朋友可以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