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時期,沙俄為何干不過日本?

超級無敵小狒狒self


日俄戰爭是一場狗咬狗的戰爭,是20世紀初,日本和沙俄這兩個新老列強,為了爭奪遠東控制權,爆發的一場大戰。

我國的東北地區,就是當時的主戰場之一,對於百姓來說,這場本和他們沒有一點關係的戰爭,卻成為了一場浩劫。

“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盛京時報》

沒有辦法,這就是落後弱國的待遇,只能給人家充當“棋盤”的角色。

而這場戰爭最終以沙俄失敗而告終,日本一戰成名,正式跨入列強之列!

作為老牌列強的沙俄為什麼沒有戰勝剛剛發展起來的日本呢?

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沙俄方面戰線過長!

並且後勤補給不足戰爭開始是以日軍進攻旅順開始的,當時的沙俄方面為了保護在東北的利益,在旅順修建了大量的軍事要塞,並且派遣到中國東北的軍隊約有30萬左右,同時在旅順要塞有兩萬守軍。

可是由於當時西伯利亞鐵路沒有通車,沙俄方面軍隊無法從歐洲調派大量軍隊支援,後勤資源也遠遠跟不上前線戰事的需求。在戰爭中只能處於防守的態勢,很少有機會和實力向日本發動有效進攻。

相對於日軍方面,日軍控制著環渤海地區,可以通過海上運輸來源源不斷的支持著戰事的兵力和物力,而沙俄的太平洋艦隊卻需要長時間的運輸,資源消耗極大。

2、 沙俄的輕敵大意!

當時的日本方面正值幕府戰爭到明治維新的過渡時期,日軍已經處於生死存亡之時,爆發出的戰鬥力也是空前的,日軍氣勢高昂,並且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便已經以舉國之力來應對這場戰爭,投入了所有的兵力財力物力。

同時日本方面主要目標就是東北,作為島國的他們做夢都想擁有大陸之上的土地,為此,日本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

總而言之,日本在進行一場國運豪賭,在他們眼裡,這無非又是以此“甲午戰爭”,勝利之後,將會為其帶來巨大的回報。

而沙俄方面,由於沙俄核心利益地區在歐洲,對於遠東地區並沒有十分看重。所以沙皇並沒有將日本放在眼裡,俄軍將領也沒有對這場戰爭進行充分的部署。沙俄的士兵更是一群拿著槍的農奴,存在著厭戰情緒,整個軍隊毫無鬥志,紀律渙散。面對同仇敵愾,為國運而戰的日軍實在難以抗衡

3、 日本進行了間諜戰!

日本方面緊緊抓住俄軍招募勞工這一有利契機,趁勢大量派遣特務混跡其中。可以實時獲取俄軍的動向,有了戰爭的主動權,可以提前進行軍事的部署。據數據調查,在俄軍招募的勞工中,有百分之三是日本特務。


4、 日軍受到了英國的支持!

當時沙俄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很有可能危及到英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長江流域),同時西伯利亞鐵路和中東鐵路及支線會影響到英國蘇伊士運河的效益。並且英俄之間也存在著局部範圍的衝突,英國需要在另外的戰場遏制沙俄。

作為老牌殖民地大國的英國有實力為日本提供軍艦,以及軍事物資,干擾沙俄的行動。日本聯合艦隊旗艦"三笠"艦就是英國建造。這為日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總結來看,日本的勝利是建立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的,當然,這也僅僅只是險勝。以至於勝利的日本並沒有能夠想在清朝身上,從沙俄得到大量的戰爭賠款,當時日本向沙俄索要30億日元的鉅額賠款,結果沙皇一分不給,放出話來,要麼就這算了,要麼九繼續打。

顯然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於是放棄了賠款,戰爭結束!


白話歷史君


日俄戰爭日本為什麼能夠擊敗俄羅斯,大致原因有:

1、1902年英日聯盟,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成為日本最強力的支持者,不管是軍事技術,還是武器設備,或者最重要的債券融資等等,日本能夠獲勝,和英國為打擊俄羅斯勢力而對日本大力支持分不開。

可以說,沒有英日聯盟,日本就不可能和俄羅斯開戰。英國不參戰,主要是避免和俄羅斯有聯盟關係的法國參戰。

沒有英日聯盟,日本即便開戰,也只能速戰,根本不可能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因此,英日聯盟是日本取得日俄戰爭勝利的外部關鍵原因。

2017年8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參觀日本自衛隊出雲號驅逐艦時,面對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強調日俄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同名戰艦出雲號時,特蕾莎梅正面贊同英日聯盟的意義:

“英國和日本擁有長期的合作關係”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巡視的日本自衛隊航母出雲號

2、日本的主動攻擊性部署。在開戰前日軍的部署顯得非常有攻擊性和主動:

A、海軍第一、第二艦隊負責封鎖在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海軍第三艦隊負責保障對馬海峽的制海權;

B、陸軍第一軍在第三艦隊獲得對馬海峽制海權後,登陸朝鮮半島並負責殲滅朝鮮半島的俄羅斯軍;

C、陸軍第二軍直接登陸遼東半島,負責建立遼東半島基地和切斷旅順和東北俄羅斯軍的聯絡;

D、陸軍第三軍、第四軍,和第一軍、第二軍在東北會合,殲滅俄羅斯在東北的主力;

E、攻擊俄羅斯佔據的海參崴;

F、擊敗前來救援的波羅的海艦隊。

相比之下,俄羅斯軍部署非常保守和被動:

A、在鴨綠江附近集結兵力迎擊從朝鮮半島北上的日軍;如鴨綠江之戰失敗,則撤退到哈爾濱,誘使日軍深入,拉長日軍的補給線,然後進行殲滅;

B、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避戰自保,等待波羅的海艦隊的到來,內外夾擊日本海軍。

事實上,俄羅斯陸軍作戰計劃是很好,能夠極大的消耗本來財政就不充裕的日本的戰爭物資;但讓太平洋艦隊死守旅順的計劃就非常不合適——沒有考慮過成為孤島的旅順海軍能否支持。

實際上,俄羅斯把旅順的太平洋艦隊,調回海參崴,和海參崴的艦隊聯合作戰,或主動出擊騷擾日本對馬海峽的運輸行動,或乾脆等待波羅的海艦隊的到來,都比龜縮在旅順好太多。

奉天會戰時的俄羅斯野陣炮臺

3、日本海軍比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實力雄厚,這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為什麼不敢主動出擊作戰非要等待波羅的海艦隊到來的原因。

日本海軍船艦實力:

第一艦隊:戰艦4艘(三笠,敷島,富士,朝日),裝甲巡洋艦2艘(春日,日進),通報艦1艘(龍田)、巡洋艦4艘(笠置,千歲,高砂,吉野);

第二艦隊:裝甲巡防艦6艘(出雲,吾妻,常磐,八雲,淺間,磐手),通報艦1艘(千早),巡洋艦5艘(浪速,高千穗,明石,對馬,音羽);

第三艦隊:巡洋艦7艘(嚴島,松島,橋立,須磨,和泉,千代田,秋津洲),裝甲巡防艦2艘(鎮遠、扶桑),炮艦5艘(高雄,筑紫,鳥海,摩耶,宇治),通報艦1艘(八重山);

合計艦船:38艘。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實力

旅順支隊:七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艦、13艘魚雷艇和兩艘炮艇;

海參崴支隊:兩艘巡洋艦、兩艘水雷巡洋艦、12艘魚雷艇和五艘炮艇;

合計艦船:51艘。

戰列艦:日本4艘VS俄羅斯7艘;巡洋艦:日本26艘VS俄羅斯12艘;炮艦:日本5艘VS俄羅斯5艘。俄羅斯優勢是魚雷艇25艘,日本數量為0.

奉天會戰後的日本第一軍

4、俄羅斯沒有執行誘敵到哈爾濱的計劃,而是堅守奉天,最後在奉天和哈爾濱鐵路被切斷下失敗而退。

日俄戰爭中:旅順會展是陸軍幫助海軍消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其實已經打亂了原本的日本陸軍部署——日本海軍的鎖港戰術失敗,就逼迫日本不得不滅了旅順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否則海軍就有被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夾擊而亡的重大風險;

奉天會展其實不必要發生,原定的戰役應該是哈爾濱會戰——俄羅斯軍總司令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為什麼不執行原定計劃,原因不明;

對馬海峽海戰,日本海軍以逸待勞、以多大少滅了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

5、反對對日本開戰的亞歷克塞·庫羅帕特金擔任俄羅斯軍總指揮官,換個主戰派情況會更好些。相比之下,日本軍官都是渴望作戰,希望擊敗歐洲強國俄羅斯。


綜述

簡單來說,日本在日俄戰爭能夠獲勝在於:

英日聯盟給日本軍事和財政的支持;

日本積極主動出擊戰略而俄羅斯消極被動防守;

日本聯合艦隊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有技術和戰艦優勢,日本無力抵抗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的合擊,但單挑隨便打;

俄羅斯陸軍沒有執行拉長日本補給線的原定計劃;

反戰之人指揮戰爭,造成指揮的混亂。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其實,日俄戰爭時期,俄國的國力是遠勝日本的。作為老牌列強的沙俄,不論領土、人口、軍力,還是軍工水平,都對日本這個新興島國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此戰在某種意義上來看,其實與之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一樣,都是日本又一次“以小擊大”的軍事和政治賭博。不過,這次日本又賭贏了。從此,日本也開始在對外擴張和侵略的道路上越發的狂妄。

雖然,日俄戰爭中俄國和日本之間的國力差距,比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與日本之間的國力差距還要大。但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獲勝幾率反而比後者還要大一些。因為,當時的日本雖然國力上與沙俄不是一個數量級,但卻在其他方面佔據了較大的優勢。

首先,是日本的主場作戰優勢;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為了爭奪對我國東北地區及整個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而從地理位置來看,日本在東北地區作戰,無疑就相當於在自家門口作戰一樣。日本可以直接從本土向朝鮮半島以及東北地區派兵,而且難度並不大。

反觀沙俄就悲劇了!由於其統治中心和戰略重心都在歐洲,因此遠東地區本身就是鞭長莫及。加上當時西伯利亞鐵路尚沒通車,因此遙遠且寒冷的西伯利亞便成了沙俄的地理屏障,極大的制約了其陸軍力量在遠東地區的鋪展。

而比陸軍更為糟糕的,還是沙俄海軍!沙俄遠東海軍(俄太平洋艦隊)自身戰力十分有限,完全無法抵禦崛起後的日本海軍。因此,沙俄不得不從歐洲抽調波羅的海艦隊增援遠東。

而從波羅的海到日本海,可是需要超遠距離航行達3萬公里才能抵達戰。如此以來,等俄國艦隊抵達時,早已成為一支疲師。而以逸待勞、加上主場作戰的日本海軍,就能輕而易舉的擊垮沙俄海軍了。

其次,是日本的外交資源優勢;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並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獲得很多國家的支持。當時,沙俄背後,就只有兩個國家對其持支持態度,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法國。然而,由於德法兩國本就矛盾重重,因此使得俄德法同盟根本就無法同心。

但日本就不一樣了,支持它的西方列強是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本來就是同聲同氣。於是,英美在日俄戰爭期間,給予了日本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有效的支持了日軍的對外作戰。

更關鍵是,不僅英美支持日本,就連“提供戰場”的清朝背地裡也是傾向於在支持日本。因為,與國力更為強大、威脅更為明顯的沙俄相比,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獲勝,反而是相對更好的結果。所以,日俄戰爭中,沙俄在外部援助上,也是遠不如日本的。

最後,再加上日本對此次戰爭的重視程度和戰前的長足準備,便使日本得以在日俄戰爭中以弱勝強,一舉擊敗龐大的俄國。

不過,由於日本畢竟還是自身的底子薄。所以日俄戰爭的勝利,對日本而言,也只是一次慘勝。整個日俄戰爭下來,日軍死亡82847人,傷153584人;而俄軍則死亡14262人,傷146032名。也就是說,日軍的傷亡數字實際上是要遠大於俄軍的。

正因如此,日俄戰爭獲勝後,日本壓根也無法像《馬關條約》時那樣,對清政府的漫天要價。當時,日本向沙俄索要高達30億的天價戰爭賠款。結果,人家沙皇很乾脆的回了一句“要錢沒有,不服再打”......



這些歷史要讀


日俄戰爭是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發動的一場戰爭。日俄戰爭還未開始之時,各國都傾向於俄國會取得戰爭勝利,根據戰前實力對比,其實我們也很容易理解。

俄羅斯的陸軍兵力是日本的十倍以上,俄國陸軍常備人數達到200萬,日本只有20萬。俄國海軍兵力幾乎是日本的三倍,國家預算更是遠超日本。這些種種因素都讓人對俄國充滿樂觀,可惜戰爭的結果卻出人意料,俄國失敗了。

日俄戰爭中俄國的失敗是有很多方面因素。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雙方對這場戰爭的重視程度不同。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就開始一直圖謀對亞洲的侵略,每一場戰爭都看做生死之戰,謀局之戰。

然而,俄國當時的根基並不在遠東,而在歐洲。

日本以傾國之力對待戰爭,雖未戰卻已經有破釜沉舟之決心。俄國則將其視為無關痛癢的戰爭,贏則獲利,敗也無妨,這樣的態度影響了戰爭結局。

除了這個方面,其餘外部因素的掣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沙俄本身就深陷巴爾幹半島的緊張局勢除,奧斯曼土耳其也對沙俄的領土蠢蠢欲動,試圖想分一杯羹。這種情況,自然讓俄羅斯很難從歐洲戰場抽取足夠的兵力來支援遠東戰場。


是阿維啊


日俄戰爭表面上是日本和沙俄的戰爭,但實際上是日本+英國+美國一起對付沙俄。就連宣佈中立的清政府當時也是偏袒日本,希望日本能贏。雖然直接出兵跟沙俄硬鋼的國家只有日本,但英國若是不在歐洲扯沙俄的後腿,讓沙俄無法集中力量對付日本,美國不貸款給日本買軍火,買糧食,日本哪裡有跟沙俄正面硬鋼的資本?

並且,日本就真的贏了沙俄嗎?日俄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雙輸的戰爭,日本和沙俄其實都不是勝利者。要說誰才是最終贏家,貌似英國和美國才是。


▲日本版時局圖,在日本人眼裡,1900年代的國際時局對日本也是異常兇險。

一、日俄雙方對戰爭的重視度不一樣

1894年,日本在沙俄、英國的支持下,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然而當日本戰勝大清,強迫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島後。沙俄卻出面干涉,強迫日本吐出遼東半島。

沙俄這麼明目張膽的下山摘桃子,日本當然不答應了。結果,沙俄夥同德國、法國,組成三國聯合艦隊,出現在日本領海,以武力威脅日本退出遼東半島。

日本惹不起三國,便只好以收取清政府三千萬兩白銀的手續費為代價,歸還了遼東半島給清政府。

事後,沙俄以“贖遼有功”為由,強迫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灣,租期25年。隨後俄軍把大連和旅順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並把這個州命名為“關東州”。

此事件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當時不少日本人認為:日本被沙俄坑了,明明是沙俄想吞併中國東北,但沙俄不想出頭,於是讓日本出頭。等日本傻乎乎的跟清政府打一仗後,沙俄再出來下山摘桃子。沙俄的目的怕不僅僅是吞併中國東北那麼簡單,可能日本也是沙俄吞併的目標!

基於此種思想,日本國內在1898年前後,便有了一種跟沙俄全面對抗的思潮。然而這還只是開端,沙俄接下來幹了一件事,讓日本產生了和沙俄賭國運的想法。

對於日本來說,這場戰爭是賭國運之戰,如果戰敗了,那麼明治維新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就付之一炬了。而日本也必將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對於沙俄來說,這場戰爭只是一場普通的擴張戰爭。贏了當然最好,敗了也不要緊,頂多就是斷己一臂的傷害,不會悲催到亡國滅種的程度。

這就是“盡全力”和“盡力了”的區別。雙方一開始對戰爭的重視程度就不一樣,所以戰爭的結果也必然是朝著“盡全力”的日本一方傾斜的。

比如在旅順爭奪戰,日軍偷襲旅順前,俄軍情報機構通過破譯日軍外交密電,都已經得知日本即將採取軍事行動,但沙俄政府居然並未立即採取措施,俄遠東軍未接到戰備命令。這種態度,豈能不敗?


二、日本有外交優勢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沙俄在配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的同時,還單獨派出一支十三萬人的部隊入侵中國的東三省。在經過了四個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戰後,清軍駐守在東北的九萬官兵被全殲,東北三省全境在事實上被沙俄侵佔。

清政府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後,沙俄在北京忽悠七國聯軍從中國撤軍,但被它獨自侵佔東三省,它卻一直故意不撤軍。

當時清政府已逃離北京,慈禧躲在西安,沙俄找不到清廷中央政府,便決定先強迫東北地方政府訂立臨時性的協定,然後再逼迫清政府承認它對東北的佔領合法性。

但是由於東北人民強烈反抗以及英美等國的干涉,沙俄迫於壓力,只得於1902年同清政府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分三期逐步撤出東北。

然而就在第一期撤兵後,沙俄卻故意違約不撤兵,並派兵重新佔領了瀋陽。然後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遠東總督,妄圖永久霸佔東三省進行殖民統治。



沙俄出爾反爾,讓英國很不滿意。因為英國一直視中國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沙俄一口氣吞了東三省,它很嫉妒。為此,英國通過外交斡旋讓沙俄撤軍。但是沙俄拒不理會,於是英國決心拉攏日本對沙俄開戰。

1902年,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明確支持日本打沙俄。

簽約後,英國放出狠話,聲稱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戰,如果誰敢幫沙俄,就是與英國為敵!遠在美洲大陸的美國立即響應英國,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現金支援。

歐洲大陸的國家由於都惹不起英國,便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沙俄,只有德國和法國私底下幫忙,但最終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比較搞笑的是,英、俄後來和解了,德國和沙俄反而還翻臉了。至於清政府,表面上雖然說中立,但實際上也是支持日本的。因為關外畢竟是滿洲龍興之地,沙俄賴著不走,慈禧那幫人無法跟國人和老祖宗交待。

所以說,日俄戰爭其實並不單單是日本和沙俄的戰爭。美國、英國都出了力,就連清政府也偷偷出了力。


三、日本在軍事指揮、地理方面也有優勢

這兩點都不用多說了。戰爭前線相對於日本僅僅是日本海環渤海一帶,而俄國則穿越長長的西西伯利亞平原。

俄國方面雖然有硬實力優勢,但俄軍補給線太長,且將帥無能,軍隊非常腐敗。士兵大多是獵人和農夫,雖然作戰很勇猛,但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

而且,由於俄法同盟的約定,法國並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因此沙俄的主力一直沒有開赴遠東和日本開戰。儘管沙俄後來敗了,但依然還有再戰之力。反觀日本則是無力再戰。



總的來說,日俄戰爭是一場雙方實力非常懸殊的戰爭。日本能在戰場上擊敗俄軍,除了日軍本身英勇之外,英美對他的支持,沙俄方面對戰爭的不重視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過開頭也說了,日本和沙俄其實都不是最終勝利者。真正的勝利者應該是英美。

對於日俄戰爭的把控,英美做的非常好。戰爭之前為了制約沙俄,就慫恿日本開戰;戰爭結束後,害怕沙俄跟日本賭國運,就向日本施加壓力,讓日本儘快結束戰爭,不要過多削弱沙俄的實力。免得沙俄急眼了,緩解與德國、奧匈帝國的矛盾,把俄軍主力部隊派到遠東去和日本堵國運。這對協約國集團非常不利。

日本膽敢不聽話,英國就立即斷供。沒了英美貸款的日本,經濟不崩潰才真正有鬼。所以日本根本沒辦法決定戰爭的走勢。

所以說,日俄戰爭的雙方,包括清政府,都是棋子。清政府是個棄子,日本是一顆制衡沙俄的棋子,沙俄是一顆制約同盟國,但又不太聽話的棋子。

作為博弈者,英國很好的控制了棋局,得到了一個它想要的結果。


Mer86


在戰爭中,俄軍士兵在旅順和遼陽戰役中,依託堅固的要塞工事,給日軍造成了慘痛殺傷。但只要他們離開了這些工事,就會在野戰中表現的脆弱不堪。在黑溝臺會戰中,日軍第8師團長立見尚文中將,就率領著"立見軍",用刺刀衝鋒打垮了數倍於己的俄軍。那些在日本刺刀面前瘋狂逃散的俄軍士兵,無疑讓戰鬥民族這個稱呼,看上去像一個笑話。

事實上,俄國在戰前對陸軍的投入,不可謂不重視。早在1901年,俄國陸軍就擁有3.5億盧布軍費。這個數字超過了整軍經武的德國和法國,但俄軍的戰備狀況卻與高額軍費成反比。由於俄國軍工體系相對落後,加上貪汙腐敗嚴重等問題,導致遠東俄軍的武器訂單,遲遲得不到交付。

1904年的遠東俄軍共計訂購了246挺機槍、411挺重機槍、240門山地炮與48門速射榴彈炮。但到戰爭開始,也只交付了16挺機槍、56挺重機槍和128門山炮。其他的訂單1樣都沒交付。大部分的炮兵甚至缺乏普通榴彈,只能使用反步兵的榴霰彈射擊。但因俄國榴霰彈質量本身就很堪憂,因此對日軍的陣地工事毀傷,效果非常差。

依然以黑溝臺會戰為例。俄軍炮兵在第一天就發射了數萬發炮彈,居然沒有一發命中主攻方向的沈旦堡。

有缺編問題的還不僅僅是裝備,俄軍人員缺編也同樣嚴重。俄軍編制一貫過於臃腫,軍隊裡包含大量非戰鬥人員。例如數目龐大的參謀、輜重隊、炊事班等等。結果,俄軍在戰鬥中,經常只有75%的人員可以投入戰鬥,甚至更低。而後續趕來的援軍,大部分都是臨時動員的部隊。士兵缺額經常在20%以上,軍官缺額會超過25%。

西伯利亞第1軍在1905年能參戰的人數,甚至降低到了51%。一個220人的步兵連,往往只有100多人能夠投入戰鬥。

更糟糕的是,俄軍中的很多軍官,都是作風極差的酒囊飯袋。但這些飯桶在退役之後,也被編入預備役,繼續混吃混喝。他們經常喝的酩酊大醉,藉著脾氣去打罵士兵,還賴在哈爾濱無惡不作。

既然軍官與裝備都不容樂觀,士兵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這些被戲稱為"沙皇的灰色牲口"的俄軍士兵,不論素質還是士氣,都低落到了極點。不僅經常謾罵上級,甚至還有多次搶劫了數個火車站。

他們平時的訓練科目很多都是錯誤的。有的部隊的主官們經常擅自更改戰術條例,想怎麼練就怎麼練。用庫羅巴特金上將得話說就是:軍官們的戰術訓練既不紮實也不一致。

俄軍的演習經常是純步兵的"演戲",並沒有炮兵與騎兵的參與。這導致俄軍各兵種之間缺乏協同,在戰鬥中總是亂打一氣。俄軍第41師在黑溝臺戰役中,就不顧地形,直接讓步兵以密集隊形衝鋒。炮兵則被拉倒開闊地,直瞄射擊。因此,全軍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戰鬥中,俄軍更是錯誤百出,如同馬戲團般搞笑。俄國西伯利亞第1軍本來接到的命令是,1月27日在北臺子一線休息。但俄軍並沒有在27日之前攻佔這裡,也沒及時修改命令。結果就是第1軍,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尚被日軍佔領的地區。在準備休息時,遭到突襲,1天之內傷亡了7000多人。

抬擔架成為了很多俄軍士兵避戰逃跑的藉口

俄軍士兵還經常以幫忙抬擔架為藉口,逃到後方。很多部隊剛被炮擊,就開始大面積潰敗。甚至出現了9個士兵當著庫羅帕特金上將的面,搶著抬1個擔架的壯觀景象。

糟糕的後勤,更是讓俄軍減員嚴重。截止1905年,僅西伯利亞第一軍中,就有2228名軍官和66785名士兵,因為疾病而無法參戰。


跪射俑


這個問題實際上在一百多年前大清國舉國上下就熱議過,而且這種議論從日俄戰爭前就開始,滿清內部改革和保守兩種勢力都把這場戰爭當成一個絕好的觀察點,把戰爭的最後結局當成支持自己的最好論據,都在靜靜等待戰爭結束,也就是這場爭論塵埃落定時刻的到來...

日俄戰爭的結果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它再一次證實了社會達爾文主義毫無懸念的進化論斷:先進戰勝落後,文明戰勝野蠻,民主戰勝專制!號稱戰鬥民族,十六世紀以來平均每天擴張180平方公里國土的沙俄帝國被明治維新後的蕞爾小國,穿著木拖鞋,住在紙糊的房子裡,睡在草編的榻榻米上的小日本打得滿地找牙!

日俄戰爭俄國為什麼戰敗?類似的研究在戰後從這場戰爭的戰略層面到戰術層面的分析,論證可謂是汗牛充棟,不足而論,但有一點是可以公認的,當人類社會從矇昧走向野蠻,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進程中,專制與民主相比,已經充分顯現出了它在決策過程中的弊端,在乾坤獨斷的皇權面前,除了馬屁精就是權力的哈巴狗,任何真知灼見沒有生存的空間,權力自身遮蔽了對世事的瞭解與把握,沒有人會冒死告訴皇帝敵我雙方的真實態勢,最高權力聽到的就是他想聽到的東西。而據稱君主立憲日本的御前會議,天皇常常是一言不發,而任由責任政府的閣員們在他面前和對立派爭得面紅耳赤,如果決策失敗了,後果由責任政府承擔,內閣垮臺了事,與天皇無關。

由於立憲日本在決策層面的優勢,戰爭還未開始就充分討論和估計到了戰爭進程出現的各問題,並做了相應的部署,這恰恰是專制的俄羅斯無法做到的。

第一是敏銳的戰略洞察力。俄國屯兵中國東北不肯撤軍,立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覺,尤其是當日本政府察覺到俄國有控制朝鮮半島的企圖時,立刻向俄方提出外交交涉。交涉決裂以後,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解決。並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手段。

第二,積極爭取外交的有利地位。突出的行動就是日英同盟的建立。當年,在老大帝國的面前,日本還只是個後進生,能否取得大英帝國的支持,對於日本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經過不懈的努力,1903年,日英同盟成立。事實證明,英國這個同盟夥伴選擇之正確,無疑使得日本如虎添翼。

第三,有一批具有犧牲和獻身精神的軍隊指揮官。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陸軍的乃木希典大將和海軍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都是卓越的指揮官。日本軍隊將領之優秀,還在於他們不但有“武略”,同時也具有“ 文韜”。有的同時還是一個深諳國際法的專家,這也使得他在發起對敵攻擊時,對戰爭總體走向和結局有更加宏觀的預見和決策。而這些都是一味講求君主一言九鼎的專制國家所缺少也培養不出的。

俄羅斯戰略重心在歐洲,遠東地區處於次要地位,未做充分準備,指揮體系、後勤混亂,軍隊士氣低落, 隊士氣低落。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俄軍軍官人事制度之腐敗折射出沙皇專制制度的沒落,皇叔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與前任總督庫羅帕特金爭權奪利;俄國的士兵無非就是拿著武器為沙皇搶奪土地的農奴,和明治維新後受過基本教育,有了少許權利的日本新皇民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戰鬥力和單兵素質都差了一大截,日本完勝俄國在情理之中!

隨著蕞爾小國日本的勝利,大清國這邊也正式結束了是學習沙俄帝王乾綱獨斷式之道,還是走日本式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的君主立憲的爭論,心悅誠服的準備走日本式富國強兵之路。1905年7月,滿清宣佈九年預備立憲,同時派出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國憲政的政治活動。古老的東方帝國第一次洗心革面,放下老大帝國桀驁不馴的架子,向現代社會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如果天佑中華,假以時年,一個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相媲美的君主立憲大帝國有可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一直志在驅逐韃虜,以反滿反清為旗號的革命黨急了:你都實現君主立憲了,反滿革命藥丸,於是派出汪精衛等一干人去炸彈💣襲擊出洋考察立憲五大臣,引出一段“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故事。從此,血雨腥風的中國近代史拉開了序幕...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日俄戰爭發生在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主要是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地區。日本參戰兵力40萬,俄國參戰部隊50萬,俄方主帥是馬卡洛夫、庫羅帕特金。日方主帥大山岩、黑木為楨、兒玉源太郎。此戰以日本 死傷20餘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勝利,徹底控制了朝鮮半島和部分東北地區。

事情可以追溯到1895年,清朝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下關條約》,其中有“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的條款,引發了許多國人的抗議。不僅如此,割讓遼東半島也影響到了正在積極推進南下政策的沙俄,於是沙俄聯合法國和德國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這也是後續日本歸還半島的原因,到嘴的“鴨子”誰也不想讓出去。這算是沙俄和日本結下了“樑子”,也是後續開展的“種子”。

之後,關於朝鮮半島問題,兩國也有深深的代溝,當時為了清朝藉助了“帝國主義”力量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其中沙俄的軍隊在鎮壓以後趁機侵犯了中國東北地區,而這一行為影響到了日本在滿洲和朝鮮半島的利益。於是日本就與英國結盟,隨後開始了作戰準備。開展一年後的1905年1月,沙俄的重要要塞--旅順失守,日本也取得了制海權。同年3月,兩軍在奉天動員約60萬人進行大規模會戰,經過18天的激烈戰鬥,沙俄撤軍。5月份,在日本海進行海戰,曾經遠征歐洲的沙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被日本聯合艦隊全殲。當時沙俄內部也正在進行著革命,最終以美國為中介,兩國調和。



沙皇俄國輸在那裡?首線就是長途奔襲,後勤跟不上,而日本則是以逸待勞。基本上是“本土作戰”。雖然俄國首先佔據了遼東和旅順,但只是被動防守。在戰略上就已經輸給了日本雙方做作戰前線對於日本而言就是環渤海一帶,俄國則穿越遙遠的伯利亞平。最關鍵的一點是沙皇以及最高指揮機關都沒有瞧得起日本。而日本則是舉國上下嚴陣以待,日本派遣大量的間諜刺探情報。俄軍招募的勞工中,竟有3%是日本的特務。




再就是日本基層軍官的整體素質高於俄國,日本海軍幾乎照辦英國海軍。軍艦也是當時英美一流軍艦,士兵素質很高,實戰經驗豐富 。對比之下,俄國軍隊素是參差不齊士氣不高,雖然陸軍整體高於日本,但海軍和日本相差太遠,海軍軍官士兵大多無心戀戰,雙方交戰以後,東鄉平八郎指揮聯合艦隊將俄國太平洋艦隊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日本對於這此戰爭投入了全部的力量。而俄國則不可能,他的核心利益在歐洲,俄國只是為了取得東北的利益,而日本則是賭上了自己的一切。對戰爭的投入不同,也導致雙方結局不同,佔領東北是日本的重要戰略策略,自己只能是許勝不許敗。日本為此次戰爭的勝利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日本打贏日俄戰爭付出8倍於俄國的代價。日本死亡25萬人,俄國死亡3萬多人。可以說,日本完全是是以人海戰術才取得最終勝利,可謂殘勝。


侃侃書生世界


1904年,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按照當時俄國和日本的實力對比,俄國是傳統的資本主義強國,而日本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從實力上來說,俄國要比日本強大不少,之所以日本能取勝,我覺得主要有幾下幾個原因


俄國的軍事中心並不在遠東

俄國當時的九成的兵力都部署在歐洲,遠東軍隊的部署不大10萬,這個軍隊數量遠遠少於當時日本的軍隊。俄國的軍事物資,糧草等都需要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歐洲運往中國東北,除了路途遙遠外,這條鐵路還非常脆弱,因此從後勤補給上面俄國也差了日本一截。

國內形勢的影響

日俄戰爭期間,俄國國內的局勢也不穩,為了籌集日俄戰爭所需的資金,俄國沙皇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剝削國民,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工人,農民罷工,俄國”波特金”號戰艦的船員更是乾脆舉旗造反。而它的對手日本,剛經歷明治維新的大發展,國民對政府有著不容置疑的信任,因而日俄戰爭一開打,日本全民支援前線。

其他列強對日本的支援

日俄戰爭期間,覬覦中國東北的英美兩國為了防止俄國獨佔中國東北,因此和日本結成同盟,在軍事物資上支援日本。而俄國的同盟法國在日俄戰爭期間則沒有表現的那麼熱心,法國更希望俄國能把他的軍隊更多的屯在歐洲,以防止當時德國的崛起,因此,對日俄戰爭並不那麼熱心。


國聞雜談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俄羅斯這個國家或者說斯拉夫人這個民族“尚武但並不善戰”。一直以來俄羅斯被我們譽為“戰鬥民族”。但這個所謂的戰鬥民族更多的我認為是一種諷刺。俄羅斯的戰鬥民族的由來就是俄羅斯的一些人故意作死的視頻以及新聞報道流傳出來之後才被人們所熟知。而人們對於不拿自己生命當回事的俄羅斯人也冠以戰鬥民族的稱號。但實際上俄羅斯人根本當不起這個頭銜。歷史上俄羅斯並無什麼光輝奪目的戰績。而且在對外戰爭中也是屢戰屢敗。甚至就連境內車臣的叛亂俄羅斯也是耗費的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擺平。戰鬥民族?就是一個笑話!



俄羅斯這個國家戰鬥力一般般但是撿漏卻是很有一手的。最早開始俄羅斯被蒙古人所統治,而俄羅斯在強大的蒙古人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所以只能被蒙古人奴役統治長達二百餘年。後來蒙古人勢力開始進入衰弱時期,統治俄羅斯的金帳汗國也開始因為內部爭鬥變得四分五裂。俄羅斯抓住了時機擊敗了孱弱的金帳汗國。而這個“擊敗”水分也很大。俄羅斯是在金帳汗國內挑撥離間。等到他們互相之間殺到差不多了,俄羅斯人才出來撿便宜。接收了金帳汗國的全部地盤。這使得俄羅斯底盤擴大了數倍。



俄羅斯人結束了蒙古人的統治之後很可能是憋的太久了。所以壓抑不住想要四處去找找麻煩找找自尊心。通過蒙古人血脈的融合再加上蒙古人的薰陶。俄羅斯人確實繼承了蒙古人的貪婪。但是他沒有繼承蒙古人的勇武善戰。在早起的擴張過程中俄羅斯進展的並不順利。甚至在1598年的時候俄羅斯差點被波蘭給踏平了。就連莫斯科都被波蘭給攻破佔領了。甚至波蘭人還扶持了一個傀儡沙俄皇帝。後來俄羅斯還是聯合了奧地利,普魯士等國才找回了場子。


近代時期,俄羅斯和日本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展開了大戰。當時的俄羅斯意得志滿根本看不起小矮子日本。而日本呢為了踏入列強的行列也是不擇手段。美國為了打破俄羅斯對於中國的利益壟斷所以也在背後支持慫恿日本和俄羅斯死磕。而德國英國也希望俄羅斯和日本可以兩敗俱傷,這樣他們呢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也在雙方煽風點火。在多方的利益角逐之下戰爭爆發。表面上看俄羅斯佔盡了優勢。但結果卻令人瞠目結舌。俄羅斯方面被日本完敗。日本因此步入列強行列。而俄羅斯也因為戰敗使得沙皇統治出現動搖。



再後來二戰爆發之前以俄羅斯為主體建立的蘇聯為了自己所謂的“東方戰線”策略開始侵略芬蘭。蘇聯無理的要侵吞芬蘭的土地。而芬蘭由於背後有英法的支持顯然不會答應蘇聯的無理要求。所以蘇聯悍然對芬蘭發動戰爭。而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蘇聯方面出動了近120萬人的部隊攻打芬蘭20萬人的軍隊。而且蘇聯方面坦克飛機火炮等裝備更是碾壓芬蘭。但就是在這種條件下蘇聯還差點沒打贏芬蘭。最終結果就是蘇聯慘勝。整個“蘇芬戰爭”結束後芬蘭傷亡十萬餘人。而蘇聯方面傷亡近四十萬人。蘇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才堪堪擊敗弱小的芬蘭,而且還付出了數倍的代價。說俄羅斯人不善戰都是好聽的。



而後來二戰爆發。蘇聯這個侵略者搖身一變成了反法西斯戰線的捍衛者。雖然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整個二戰中德國幾乎是吊打蘇聯。蘇聯和德國的戰役中幾乎每場戰役下來蘇聯方面的損失都是德國的數倍乃至十數倍。整個二戰過程中蘇聯沒有哪怕一次正面擊敗德國的記錄。和勇猛善戰的德國人比起來斯拉夫人簡直就是不堪一擊。說俄羅斯人善戰這恐怕連自己都騙不過去吧。所以說“戰鬥民族”只是個笑話罷了。“尚武但不善戰”才是俄羅斯人的標籤。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支持一下 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