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教养是一个人最顶级的学历,智慧是一个人通往世界的通行证。

良好教养是一个人最顶级的学历,智慧是一个人通往世界的通行证。在中国做人,最顶级的智慧是大智若愚,出奇制胜,却又可以守中。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停止暴露,学会隐藏。所以你看那些很厉害的人。

可以穿着高跟鞋,在金碧辉煌的CBD里踢踏踢,也可以在人头攒动的地下铁里沉默不语

可以坐在小隔间里,上一秒刚被老板骂娘,下一秒安慰外卖小哥不要慌张。

控制情绪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情绪是叹一口气缓解不了的,如果有,就叹两口气;就像没有什么肚腩是吸一口气藏不住的,如果有,就用力吸”

所以你看那些很厉害的人,外面都穿着“无所不能”的盔甲,在价值交换、关系脆弱的时代里,学会不用自己的臭嘴和臭脸,给别人添堵

虽然不能拯救这个世界,但是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小范围的平衡,很了不起,平凡的我们都值得这称赞。

这种人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稳,一个是笨。

稳,是一种态度,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写: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

曾国藩做事求稳,说话写奏章也一样,宁可少说一句,也绝不乱说一句,字字斟酌,万分谨慎。

稳,是一种态度。很多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差错。

归根结底,是态度不够认真。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事业自然也毫无进展。

踏实稳重的人,做事认真,更靠谱。他们更值得别人值得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进步自然也就更快。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稳,是一种能力,曾国藩刚出山的时候,一点也不稳。

长沙练兵,因为太过激进,他把当地官场翻了一个底朝天。

结果被军队围在府邸,吓得仓皇逃走。他发下大愿,一定要报此羞辱之仇。

可是他第二次出山的时候,却一个个拜会同僚,修复关系。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一鸣惊人,却总是忘了,万事自有规律,要懂得循序渐进。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步步前进,稳住营盘,才是做事的办法。

这是一种在历练中懂得的智慧,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能稳得住,不冒进,不轻浮,稳扎稳打,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稳,是一种格局,一个人若是能稳得住,更多的是因为他看得更远。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采用铁桶围城的战术,每到一处,必然深挖战壕,围困敌人。

因为战术单调,他被传为蟒蛇转世,部下被讥笑为工程队。

太平天国的军队,劫掠如风,他却总是按兵不动。

左宗棠心急如焚,经常骂他贻误战机,他却令行禁止,禁止部下浪战。

他当然心疼黎民百姓,可是他更知道,太平天国不得人心,早晚覆灭。

自己只要稳住,不给敌人机会,就能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左宗棠看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曾国藩看的却是国家的兴衰气象。

所以,站得更高的人,看得更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动摇自己的判断,心态也更加稳定。

笨,是一种智慧,曾国藩说:“天道忌巧”。做事做人不要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绝对走不长远。

古语说:“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捷径虽好走,但要以未来作为代价。

你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赢得多少收获。曾国藩年少读书,走通科举之路,靠的就是下笨功夫死磕。

他天资并不聪颖,对于书上的很多内容他都比别的孩子记得慢,但他偏偏要一条道走到黑,背不过这一段就不开始下一段,看不完这本书就不拿起另一本。

正是凭借着这股笨劲,他才能将基础打扎实。正是年少功夫下得深,底子打得牢,才没有在繁琐地公务中捉襟见肘,左支右绌,甚至创下了一年连升九级的官场奇迹。

笨,是一种智慧,做事不走捷径,不耍心机,那么你才能收获你要的东西。

笨,是一种厚道,曾国藩为官期间人缘极好,靠的就是这个“笨”字。

他在谈及修身之法时谈到一条“利可共而不可独”。

他为部下请功,要官,从来不含糊。只要你做出了成绩,他绝不吝惜赏赐。

他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全国十几个封疆大吏,几乎都受过他的举荐。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都是他不计成本,大力培养出来的。

这样的领导,没有人不喜欢,大家也愿意为他做事。

相反有的人很“聪明”,属下的封赏大部分进了自己的腰包,功劳也都包揽在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基本没有人会跟随,也不会有大出息。

笨,是一种厚道,你对别人厚道,别人才会对你厚道。

笨,是一种福气,话常说“傻人有傻福”,人笨一点,福气运气才会多一点。

曾国藩说:为人不益太精明。生活中,他不喜欢和人计较,不喜欢抓着别人的过错不放。

不聋不瞎,不配当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懂得宽容别人,放过别人,才是一个人的福气和福报。

对别人过于苛刻,会让别人望而生畏,慢慢失去了人心。

内心宽容,善于包容别人的过失。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必定会以相同的善意回报你。

这样的人,必然是有福之人。笨,是认清世界之后的智慧;稳,是洞察万物之后的笃定。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不投机取巧,不好高骛远,踏下身子,努力奋进,做个又稳又笨的人,才能终有所成。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默默努力,从不夸夸其谈。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一天可以提高的,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心。而沉默是一场厚积薄发。

有时候努力了,不一定会得到成功,但是成功的人生,一定需要努力。真正厉害的人,总是习惯保持一份淡定的心,默默地努力,全面提高自我。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不动声色的努力奋斗,比起说话,夸夸其谈的吹嘘自己,说大话,说空话,他们更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事,所以,变成了最好的自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真正很厉害的人,一直很努力,而且从来不着急。他们心中有自己想要的幸福,并为之而默默努力着。他们坐得住冷板凳,经得住诱惑,他们有格局,有远见,更懂得厚积薄发。

他们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而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其他没有意义的话,绝不会去多说。生活中他们也不轻易暴露内心脆弱,而是懂得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

真正厉害的人,低调不张扬。俗话说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贵而不显,华而不炫,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有些努力是默不作声的,真正厉害的人是低调的,沉默的。他们保持沉默是为了更好的沉淀、积累。不会生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所以能够不动声色地努力。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会过多的在人面前展露,而是更加谦逊低调,那些喜欢招摇的人大多都是空有其表,没什么本事,所以才喜欢咋咋呼呼。

不管一个人嘴巴说得有多么有本事,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真正厉害的人知道什么才是最有用的,而不是说一些毫无用处的废话,他们在用少言寡语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动声色。如此,才能静水流深,蓄势待发,成就大事。他们往往少言寡语,但并不是不会说话,而是懂得了低调做人,谨慎做事的道理。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不闻不问,不解释。《论语》中说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形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为人处世要多听、少言,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人与人相交,若是懂得,何必多言,若是不懂,又何必解释?

俗话说得好:“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释。做人不解释太多,是智者的选择。

人活在世上,难调众人之口。何苦太在意他人的评论,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生活是自己的,你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永远都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静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真正厉害的人,都喜欢独来独往,对与自己无关的一切不闻不问。圈子不同,不必强融,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好的人脉,其实不在他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有时候,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不合群,他们选择潜下心来,专注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懂得默默学习,保持一颗安静的心,不去高谈阔论,也因此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提升。

整天混在朋友之间的人,未必有多大的能力。与其浪费时间去和虚伪的人打交道,去说事与愿违的话,不如一个人的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真正厉害的人,都喜欢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的人,明白靠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是为了留给自己更多时间,对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不闻不问,不打听,只想独行的光阴里,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还记得中学课本里,那个赤裸着身子在街上晃荡的皇帝吗?个中玄机竟被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一语道破,为了高雅、华美的服饰,可算是尝尽了虚荣带来的苦果。

再多的虚荣和装饰,也掩饰不了一个人丑陋的内心。不必艳羡他人的美貌与富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许他们还不如普通人那般轻松惬意;

也不必嫉妒他人的名誉和地位,要知道今日之成就,是靠昨日几倍于你的汗水换得的。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新婚不久的马蒂尔德总是哀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为自己没能享受到上流社会的高贵奢侈而难过。

后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马蒂尔德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条名贵的项链,命运似乎有意在嘲讽她,她为她的虚荣耗费了足足十年的光阴,最后才知道她丢掉的那条项链原本是假的,根本值不了多少钱。

一个拥有强烈虚荣心的人,内心深处往往是极度空虚的。被虚荣占据心灵的人,每天的生活就像表演一样,劳累而乏味。可为了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赞美,很多人宁肯失去自己、吃尽苦头,也要去追求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虚荣心作祟的人,往往以向他人炫耀物质上的富足为乐趣,甚至为了讲排场而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可是,纸包不住火,一切虚荣的伎俩只能博得暂时的满足与欢愉,再久一些,那些浮在水面下的无知和丑陋,还是会败露。

做人,一定要抛弃虚荣的包袱,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对别人乃至周围的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事实上,除了自身,很少有人对我们的人生感兴趣,所以,不必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表情。

有人说:“把虚荣当成美酒痛饮,醉了之后是极难醒的。”

人一旦为名利的虚荣所惑,就很难再保持冷静的头脑,就会不可抗拒地朝看不见方向的黑暗扑去。人应该追求一切光荣而伟大的事物,千万不要用虚荣来伪装自己。

做人就应该脚踏实地,不弄虚作假,更不可沽名钓誉,驱除个人的私心,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真正做到在淡泊宁静中获得自我、实现自我。

真正的高手都躲在幕后,他们隐于幕后,而非台前,却总能凭借高明的手段,排兵布阵,掌控全局;他们习惯低调,避开锋芒,却总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私下结盟,组成了一个神秘圈子,互通消息,手眼通天;他们互为敌手,却又称兄道弟,一团和气,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他们个个身价百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推动着几乎所有重大项目;他们时而竞争,时而合作,饕餮着资本盛宴,一切皆因利益。

几年前我看得一本书叫《推手》,里面有一些不错的句子段落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人脉,按郑弘盛的理解,即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关键是有多少人认可你。不是你跟多少人打交道,而是多少人愿意主动和你打交道。不是利用多少人,而是你帮了多少人。不是有多少人在面前吹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后称赞你。不是辉煌时,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奉承,而是在你落魄时,多少人愿意伸以援手。

这印证了圈子里的一句话,老大和老二斗法,最终先死的是老三。

名门望族,或者说贵族,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有句古语叫富不过三代。按任鸿达的理解,真正的贵族,最起码要有三代以上的延续和传承。第一代富,第二代贵,第三代雅。富贵雅兼有之,方位贵族。

人生在世,全凭演技。尤其是这个圈子,但凡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人,个个都是影帝级别的。

“在生意场上,不要轻易给某人的品行盖棺定论。能达到一定境界上的,要么是野心家,要么是真君子。只是真君子鲜见了。或者说,野心家和真君子,原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打个比方,富可的郑弘盛即是生意人,又是慈善家,他到底是野心家还是真君子,很难下结论。关键在于,他做慈善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不过,我相信我家老爷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和有些生意伙伴合作,只是为了短期合作。项目结束后,大家各走各的。而有些关系,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尽管,带有彼此利用的成分,但最起码,彼此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面对后者,应该少用阴谋,少耍小聪明。即便要有,也是阳谋。

这个世界上,一锤子定音的买卖,是不存在的。

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情。对于一个生意人而言,这话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因素。

人生嘛,谁没有遗憾,关键在于取舍。“推手”一词,起源于太极拳,属于太极拳的对练形成,以双人对练为主。是一项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和“以静制动”以及“以柔克刚”等原则的运动。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瑰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

真正的地狱,不在阴间地府,就在人间。真正的罪恶,也并不是白骨铺砌的荣耀和鲜血铸就的辉煌,而是在这个变幻莫测,机关算尽,迷失方向和迷失自我的世界。

生而为人,却浑然不知何为信仰,不能不说是莫大的悲哀。记得黑格尔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都在致力于有所作为。致力于拥有的人患得患失,得到了怕失去,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领地,失去了就觉得被世界抛弃。致力于有所作为的人,也会爬起来,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