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你疯了。”


当告诉大家我要去西藏工作的时候,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从嘴里蹦出了这三个字。


我仔细想了一下,仿佛也有道理。这几年在北京,过得说不上大富大贵,好歹也算风平浪静。房子不算太大,自住够了。车子不算很豪,代步足矣。有几个能深夜谈心的朋友,日常串门,就算某天突然猝死在家也不用担心无人收尸。整个人心平气和了不少,连家里人催婚的力度都弱了很多。这种生活,不就是从前学生时代的向往吗?


我向大家解释:干大国企这行,老待在总部机关不成。时间久了,脑子都僵了,不晓得下面的真实情况,得多去基层锻炼锻炼,要不没有晋升机会。何况西藏那边薪水是出了名的好,一年多出十几万的高原特殊津贴——这是奔远大前程去的呢,你们别为我担心。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话虽如此,但我自己心知肚明,要论生活舒适,除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全世界都不作他想。


这两年看过身边好几个朋友,嚷嚷着北京的压力太大,生活太紧张,收拾包裹,连声再见也来不及说,便匆匆销声匿迹。过段日子朋友圈再见时,无非是在工作日时分的一张照片,桌上摆了一杯咖啡,屋角立着一株绿植,有阳光,有清风,十分惬意,


“这才是生活。”


随之转换的还有身份。他们不再是在北京日日挤地铁的社畜了,靠着几年攒来的积蓄,他们或许成了重庆的蒸汽波风格民宿主人,或许成了成都新兴网红甜品店老板,或许成了在大理闭门创作的自由画家或撰稿人,或许去了尼泊尔净化心灵,转身就卖上了从异域带回来的佛珠、唐卡、藏红花……各个都比从前朝九晚九的生活来得舒坦。


但过不了多久,他们纷纷都从理想的天堂里降落凡尘,重新回到了北京。听到的无非是一肚子苦水:世外桃源的日子不好过。


开店吧,成天被消防公安药卫局的盘点,赚的那点钱还不够打点关系;


当自由撰稿人吧,北京上海的公关广告制作人们不时常联络联络感情,人家早把你抛到十万八千里以外去了,能写会道的多了去了,凭什么要把活儿揽给你呢?


就算在朋友圈带货,小城市民众的消费能力,也是不如一线多了,人家的认知能力才到倩碧美宝莲雅诗兰黛的份上,同样五六百的价位,推荐某东欧小众有机无添加的东西,你什么意思?磕碜人大哥用不起国际大牌?


小地方的生活一点不好混,特别对那些习惯了大城市生存之道的人们。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大城市的人太多,分工太过精细。以至于只要拥有一丁点才能,便能如鱼得水。


于是我常常感叹:只有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才能容下那么多游手好闲的混子。


千真万确。前两年自媒体、独角兽行业尚红火时,我见过无数二十出头的姑娘小伙们,说话超三句便要打结,写字过五百便要犯晕,但个个顶着xx公司助理、xx公司总监的名号,过得风生水起,好不逍遥。


往深了聊,大多不过某三本或野鸡专科毕业,仗着自己年轻时候尚有几分姿色,靠八斤八两的酒量或巧言令色的圆滑,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过上了与自己年龄和才干都不相匹配的生活:聊得动辄便是成百上千万的生意,言下里满满的都是对那些还在小地方老乡的鄙视——月入不过十万,那还算是新时代年轻人的日子吗?


我不知道新时代年轻人该过什么样的日子。从北京出来以后,我看到太多跟他们差不多的年轻人,在和领导上司觥筹交错的酒局上,他们的甜言蜜语一样动听,他们的言行举止一样谦卑,他们可能更懂得苦干,更懂得卖命,但争取的不是几百上千万的大生意,而是从月薪四千到六千的一次升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我在北京见过一些人。姿态颇高,目下无尘,但因着有一些才华,照样有他们的市场。在大城市混饭吃,有时没那么注重情商,没那么需要人际交往。


这片钢筋森林中,大家分工协作十分到位,你不擅推荐自己的才华,自有长袖善舞、口齿伶俐之辈帮你推销打点。差价确实被中间商赚去了没错,但最后往往是其乐融融的共赢局面。


但在小地方不然。


小城市很容易将人逼成全才。不一定样样精通,但一定得什么都会一点。机会就那么一点,人却那么多。若非八面玲珑,很难在人堆里冒出头来。


从前在北京总部时候,时不时地到下头基层调研。一个七八线小城市分部的主管,就精明得足以让人啧啧称赞。


待人接物自不必说。但凡上头的领导来过两三次,便能把你吃饭的口味记得清清楚楚。当地政府的各种关系,也打点得丝毫不乱,任凭有什么事情需要打点关照,一个电话便能找到对的人。


人也不是只会钻营的官油子。虽说没有名校博士的学历傍身,对公司内部的业务却是烂熟于心。各种规章制度,数据信息都信手拈来,在GDP不如北京一个区的小城市里,硬是做出了人均盈利七八十万的业绩——这本事搁哪儿都是个人才了,偏偏每年还在为年终奖能否多个一两万的问题伤脑筋。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许多在北上广待久了的人,都会对小城市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觉:那里人情淳朴,工作轻松,没有996,没有高昂的房贷。以我在北上广磨出的本领,去了就是人上人,就能过上轻松悠闲的神仙日子。


你们想多了。


小城市可不是天堂。在这里,我们将会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如何将时不时来出差调研的上级领导应对得妥帖?如何将身边各类组织、团体、同业的关系维护得周全?如何在饭局上与每一位来宾谈笑风生?如何不动声色地照顾好单位里每一位同事的情绪——样样都是要学习的必备生存技能。


来了以后才发现,大城市的生活真是太轻松简单了。


我在北京基本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工作上大家都循规蹈矩地按规则办事,样样流程都写得清清楚楚。下班后火速回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娃。彼此礼貌客气但保持距离,除了工作以外,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


大城市的生活太丰富了,大多人都能在里头找到一块舒适的自留地。下班后和要好的朋友去小酒吧里聊聊天,喝一杯;去健身房里折磨自己,锻炼出一副满意的身材;去看看新上的电影,新排的话剧;哪怕窝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百无聊赖地看书发呆,也不失为解压泄闷的好办法。


小城市没有那么多彩的生活,下班后空出的大段时间,只能用无止无休的酒局、聚餐和唠嗑填满。想要逃离其中不太现实,地方小了,圈子也就那么大,大家的工作与私人空间都被紧紧绑在一起。酒局上解不开的题,到工作中也就变成了一个死结。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在拉萨,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太多了,大多都怀着一颗逃离北上广的朝圣之心。以为在这里开间酒吧,开间客栈,开间咖啡馆,就能过上面朝雪山,身披霞光的悠闲日子。


周末闲来时也去过几家店面,闲聊两句,谈得深了,无一不是抱怨连连:拉萨老城区的改建政策太过严格,西藏的物价实在太贵了,各地来的游客总想着占便宜,当地人干活真是拖拉懒惰……


总的说来,这里的生意没想象中那么好做,大多不过是惨淡经营。其中一个民宿的老板告诉我,这间房子到他手之前,两年内已经转租过三回,前两任老板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三下两下就倒闭了,不仅没有收回成本,反倒欠了一屁股债。


在拉萨城里逛一逛,十家店铺上有三家都贴着“店面转租”的标识。讽刺的是,转租标识旁往往还贴着“开业大酬宾”的广告——两张海报的间隔时间,多半不会超过一年。


你可能是怕吃苦,才会留在北上广


来到拉萨以后,我真切地怀念北京的悠闲自在。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在一套行之有效、人人尊崇的规则下生活,远比自由自在的野蛮生长来得容易。


许多人常常抱怨:不想过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但对平凡人来说,能一眼看到自己生活的未来,那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生活的变数太多了。今天开店,可能明天就倒闭了。今天还在开开心心地与朋友聚餐,可能明天就生了莫名其妙的大病。


今天还在羡慕华为员工的高薪酬,可能明天他就领了一份起诉拘留套餐……


能拥有一份平淡而安稳,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于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福气。


就像之前我也不曾预想过:明明在北京待得好好的,怎么一下就来到西藏了呢?


但在经历过生活无数次的摧残以后,我慢慢也悟出了一样道理:想要掌控生活,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学会接受生活的无常,因为无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平凡人想要把日子过好,想得开三字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