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試水”之後,“未來教育”之路咋走

觀察|“試水”之後,“未來教育”之路咋走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京

“停課不停學”階段,在線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如何正視其暴露的各種問題,化“危”為“機”,為未來教育“鋪路”?經過疫情考驗,在線教育將如何發展?對此,三湘都市報記者邀請部分教育專家,為大家描述了疫情過後,在線教育發展的又一幅藍圖。

目標】推動個性化學習,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近段時間的線上教學,暴露了諸多問題,長沙市十一中教科室主任、CIO(首席信息官)胡成認為,其根源在於,師生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線上教學”與平時課堂教學的區別。“當學習環境、組織方式、教學關係、管理方式、技術方式都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只是把課堂照搬到線上,必然會引發問題。”

在胡成看來,藉助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成為所有學校思考的問題。記者瞭解到,在長沙市十一中從2016年就開始實踐基於互聯網、雲計算和教學大數據的實踐智慧教學,超過80%的教師能熟練應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每個寒暑假,老師們會指導學生利用智學網、洋蔥數學等線上學習平臺有規劃地完成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觀點: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線上教學的核心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但只靠技術支撐並不能實現‘智慧教育’。”他分析,線上教學引領的學習模式變化,將打破學生上課的物理空間,“除了教室,未來一定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或課表,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观察|“试水”之后,“未来教育”之路咋走

(長沙市十一中學生正在“智慧課堂”上課。資料圖片)

手段】弱化硬件和技術要求,可實施彈性教學

作為疫情期長沙中小學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領頭人,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孫智明迎來了一個異常忙碌的“超長寒假”。從2月10日,長沙80萬中小學生開啟在線學習模式開始,每天大家對網絡教學反饋的各種問題,都會直接發送到他這裡。儘管大家碰到的問題五花八門,但孫智明總結起來發現,其根源不外乎這樣幾條:

一是硬件支撐上缺乏能夠適用多種學習平臺的技術標準。“疫情期,我們提供給學生網絡學習的方式很多,電視、電腦、平板、手機都可以上網課,但實際上,不同的硬件平臺對教學課件的音視頻技術要求不一樣。”孫智明表示,正是如此,經常出現同一個教學課件在甲平臺上播放正常,但在乙平臺上卻無法播放的情況,讓學生及家長詬病很多。他認為,“要簡化學生在學習終端參與學習的技術要求,讓每一個學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信息化專業技術就能夠順利參與在線學習,感覺不到技術的障礙。”

二是課程設置過多注重知識教學,但缺乏清晰的課程目標。孫智明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批判的思維以及責任擔當、實踐能力等。他呼籲,接下來的在線教學,要通過豐富和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例如,此次長沙“停課不停學”階段,3月9日以前全部講授主題學習課程,課程的總體目標是:把抵抗新冠病毒疫情的戰鬥變成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與生活。

觀點:線上教學的課程要系統化

“線上教學不能完全代替學校教育”——這是孫智明在疫情期對在線教學的一個最直觀的感受,他表示,接下來的線上教學,不妨實施彈性教學,依據各學段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與各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在線學習與復課後的學習相結合,通過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設計的優化,開展主題性、綜合性、探究性學習。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一個系統性、連續性過程,碎片化、零散性的網絡學習效果並不一定很好。“因此在線學習要有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念,每一堂課之間要有系統性、連貫性、整體性。否則即便每節課都是優課,合在一起卻育人目標模糊,一盤散沙。”

問題】教師信息化素養須大力提升

正是發現疫情期在線教育教學的問題,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擁賢領銜該院智庫“互聯網+教育”研究團隊,率先在全國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在他看來,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是剛需,是教師人人參與、面向學生人人,是落實教學計劃的重要部分;但疫情過後,線上教育需要滿足個性化教學、特色教育、均衡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線下教學普遍存在的“齊步走而難以實施分層教學”、“師生跨時空實施教學”、“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拔尖人才培養及跨學段跨學期學習”、“城鄉學校共同教學教研”、“鄉村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系列問題。

讓陳擁賢尤為關注的是,“疫”外課堂暴露出教師素養儲備不足的問題。“線上教學面對全新的環境,打破了原有的教學生態,對教學素養、心理素質和技術運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強調,線上教學不僅要求教師需要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必須有相應的教學理念來支撐。

觀點:在線課程要納入教育教學體系

“必須要夯實教師信息素養培育機制!”陳擁賢建議,我省可以修訂完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內容體系,將教師在線教育教學能力等納入考試範圍;完善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制度,明確規定信息化培訓學時或學分數量;建立省、市兩級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基地,國培、省培等項目應不低於10%的比例專項用於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另外,他還建議研製出臺湖南省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學管理辦法、實施指導意見等管理制度,為學校提供科學、有效、便捷的工作指南;對照國家和省級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分學段、分學科研製中小學在線教學標準,為教師提供在線教學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指導學校將在線課程納入教育教學體系。

呼聲】把網絡學習變成未來教育的現實

“可以說,為了應對疫情,我們提前試水了一次大規模的互聯網教育,開展了一次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互聯網教育實驗。”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近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疫情對教育工作者們思考未來如何更好地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來推進教育的變革,如何把學校和社會,把網絡學習、居家學習、學校學習、社區學習連成一線,變成一體,都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戰。

針對平臺資源建設的亂象,朱永新呼籲,應儘快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線上學習中心),這個平臺應該彙集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課程資源,由國家統一採購,免費為所有的學習者提供,並優化課程分類,加強選課指導,建立課程評價體系、持續動態更新。同時,要跳出傳統的思維方式與技術模式,儘快構建一套適應互聯網時代新的學習中心構架的、有效、可靠、可信的教育評價方式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