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姐姐哪里去了---说说贾南风

西晋惠帝时,洛阳南城负责捕盗的官员手下有个小头目,长的很英俊。有天,人们发现他突然多了很多名贵的衣服。按这小头目当时的工资水平,是买不起这么贵的衣服的。于是凭着职业的本能,大家就怀疑这小子是不是干了什么偷盗的勾当,就把他抓起来审问。

  这时候,正是贾后弄权,她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也跟着在洛阳城中作威作福。贾后的亲戚中有人听说了小头目的事情,就想着借此机会把那些衣服据为己有,于是就去衙门听审,想从中渔利。

  这小头目说:有天自己在街上走,遇上了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妈妈,说是家里有人得病,找了个巫师占卜,巫师说在城南会遇到一个少年,然后就能治病。老妈妈请求小头目去救人,也就是一会儿工夫,完事后必有重谢。结果小头目就跟着去了。

  这一路七弯八拐,小头目到了地方一看,眼前的地方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就问老妈妈这是啥地方,老妈妈说,你到了天上。

  结果小头目在里面见到一个三十五六的妇人,长的个子不高,挺黑,眉毛中有块黑疵。这妇人把小头目留宿几天,二人恩爱异常,临分别时赠给了他这些华贵的衣服。

  小头目的意思,自己是遇上了神仙姐姐。可听审的贾后亲戚可知道他遇上的人是谁。因为从相貌描绘来看,符合如此相貌特点的天下就只有一人——就是当朝皇后,贾南风。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颇有些传奇和香艳。

  这小头目,真的会遇上了神仙姐姐吗?显然不是,他遇上的是贾皇后贾南风。

  贾后这样干,从故事中看不只一次。而且字里行间还露透出消息说,以前类似被骗进皇宫的少年多了,基本上被贾后用完就杀了,那么这个少年能活下来,恐怕不只是史书记载的是因为这少年长的太帅,又或者我们猜测的床上功夫好。

  很简单,少年应该知道他遇到的是贾皇后——因为的他职业是捕盗。而且他一直生活在京城中,虽然入宫是被人藏在马车车厢中,但他既然能记清走了多少里路,进了几道门,就应该不会不知道自己进的是皇宫——虽然他可能没进过皇宫,但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更何况身为捕盗官员,京城中这些少年失踪事件,他应该不会没有耳闻。

  更重要的是:神仙姐姐怎么会如此丑陋?

  所以,小头目肯定不是白痴,相反应该异常聪明。他用装傻充愣的方式,骗过了贾后,也骗过了审问他的官,于是最终活了下来。

  不过,在贾后看来,这小子把自己当成了神仙姐姐,应该是非常受用的。当然,不排除小头目可能也让她非常受用,所以舍不得杀他还送了他衣服并放了他。贾后亲戚一听,就知道这是自己家里那位荒堂胡闹的皇后娘娘干出来的好事,所以“惭而退”,而审问的官员却担心这小头目说不定是贾皇后的相好,所以最后也没把他怎么样。

  孝惠贾皇后,讳南风,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人。她的父亲是贾充,贾充的父亲是贾逵。与《三国演义》里那位贾诩并没有什么关系。贾充的父亲到是个能臣,但名气远不如贾充。贾充出名儿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司马昭和司马炎两朝宠幸的大臣,他不但帮助司马昭杀了魏国的皇帝,而且又帮助司马炎篡夺了魏国江山。这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是喜欢拍马屁,名声相当差。而且,这种名声在当时朝廷上下,还牵连到了门风和相貌。

  惠帝当太子时要娶媳妇,当时可供选择的有卫家和贾家。惠帝说,卫家素来家教好,女儿不但贤淑,而且长的漂亮,还能生儿子。贾家都是又矮又黑又丑的,而且还嫉妒。选卫家的吧。

  这话有人说是司马炎说的,但还有说法是惠帝说的。从与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我们相信是惠帝说的。

  惠帝当年大约十二三岁,从他经历来看,应该没有见过贾家女儿样貌。司马炎应该也不会见过。那么,能让他俩有这种看法,应该是从贾南风她娘郭槐身上说起的。

  郭槐与《狸猫换太子》里那位太监同名,不过,那名字应该是从这名字上演绎出的。郭槐是出名的丑而且嫉妒,据说曾有个儿子,因为贾充有次从乳娘手中接过儿子想抱抱,郭槐就误认为贾充与乳娘有私情,结果把乳娘打死了。然后——

  然后那儿子只有一岁多,因为不吃别人的奶,给饿死了。另外有种说法是,同样的事情,居然发生了两次…………

  随后,郭槐自己再生不出儿子,也不让贾充纳妾,直接造成了贾充绝后。所以,这样的母亲生出的女儿,怕是会遗传些母亲的秉性,所以,司马炎或者惠帝的顾虑虽然有些宿命论,但从后来的事情来看,怕是有道理的。

  只是,司马炎的皇后,也就是杨皇后,也是个嫉妒的人,她很理解郭槐这种举动,再加上得了贾家好处,所以不断坚持说贾家女儿好。杨皇后的嫉妒虽然没有郭槐那样有威力(司马炎共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并且有极可能影响了她的寿命,可司马炎大概出自愧疚,比较尊敬这位杨皇后,于是贾家女儿就成了皇后。

  事情还是有些波折,贾充当时未嫁的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先前选定的皇后,但当时由于只有十一二岁,加上本来贾家女儿个子就小,发育也不成熟,连礼服也穿不上,于是阴错阳差的,就便宜了贾南风,贾后时年十五。

  因为穿不上礼服而没成了太子妃,这种事情在历史上,还没有看到过第二出。

  惠帝在历史上比较有名儿,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白痴。与此有关的有两个典故:

  一是惠帝有次听到青蛙叫,问手下人说青蛙是为官叫还是为私叫。

  二是百姓没有饭吃时,他听到手下人报告,居然说了句,没有粥,可以吃肉啊。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司马炎一共二十多个儿子,虽然每天忙里忙外的,顾不上照顾自己儿子们。但这人也算的上英明神武,如果惠帝智商有问题,他能看不出来吗?

  据说有人以已用医学观点证明了惠帝不是白痴。其实分析上面两句话,也不能说他是白痴,但智商肯定有问题。历史记载,惠帝应该不喜欢读书,而且长期长在宫中,只能说啥也不懂,并不能说白痴。但这种智商,应该也属于不能再当太子的范畴。

  司马炎听到百官议论,也开始怀疑惠帝是否有当太子资格,于是出了些题考他。贾后大失惊色,就找来人替惠帝作答。应付了过去。这点上看,贾后此人还是有颇有临危决断的能力,于是惠帝的太子地位得以保存。

  应该是此事,奠定了贾后在惠帝心中的地位。在惠帝看来,贾后那肯定是擎天玉柱。而且,深宫那种环境,司马炎又那么多儿子,他自己的资质应该让他一直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处境中。他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大约只有贾后了。贾后后来能把持朝政,应该与这段时间,她和惠帝建立起来的信任有关。

  惠帝与贾后是否恩爱,历史没有记载,不过他们共生了四个女儿,只是没有儿子。

  但贾后的嫉妒与凶残,超过了她母亲郭槐。惠帝宠幸别的女人,怀了孕,贾后居然用戟扔过去,致使孕妇流产。史书上说她曾手杀数人,就是亲自动手杀人。但相信应该只有一次,否则,司马炎恐怕真要废掉她了。

  这时候,杨皇后的堂妹,继位为皇后的杨氏出面保护了她,说贾后不过年纪轻,嫉妒是正常的,慢慢年纪大了就没事了,而且,总得看在她父亲贾充有大功的份上吧。

  司马炎后来原谅了贾后。可这位杨皇后,时常当面指责贾后,而贾后并不知道是杨后救了她,反而认为是杨后在司马炎面前说了自己坏话。司马炎死后,惠帝继位,贾后立即杀掉杨皇后一家,并且饿杀杨皇后。

  据说,杨皇后死后,贾后怕她到司马炎那里告状,居然用巫术镇压杨后尸体……

  随后,贾后把朝政,自己只图安逸淫乱。前面那个神仙姐姐的故事,大约发生在这段时间。

  这个故事除了淫乱,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借腹生子(这是我的猜测)。贾后与惠帝一直没有儿子,惠帝就立了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为太子。贾后的母亲郭槐树这时候到是转了性,不断劝贾后要好好对待太子,只是她死后,贾后把她话当成耳边风,这时太子年纪逐渐长大,很受大臣们爱戴。而贾后随着年纪增长,生儿子的可能越来越小,就干脆在民间抱养了一个,假装说当年因为司马炎葬礼期间她和惠帝生的,因为公公葬礼期间生儿子,于礼不合,所以一直没有吭气。并以此借口,废掉了太子。

  这个借口说出来也得有人信,于是有司马氏皇族就想着要废掉贾皇后,贾皇后干脆派人杀掉了太子,连带太子三个儿子以及他的生母。

  这太子生世也悲惨。她母亲本是屠户家女儿,但因为长像端装贤淑,所以被选入宫中。惠帝要娶媳妇,考虑到惠帝还是小处男,就派她母亲去陪睡,结果就怀了太子。因为贾后嫉妒,不得已司马炎替儿子养活孙子,直到三四岁时才告诉惠帝。

  结果他当了太子,是得了大臣的爱戴,但贾后把他灌醉,写了封谋反的信让他抄……

  据史书说,太子不愿自杀,贾后派去的人就用捣药的木棍杀了他……

  贾后杀太子举动,引起司马氏皇族强烈不满,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带兵入京,杀贾后并其亲党。

  贾后被抓时,曾经怒斥抓捕她的齐王说,诏书应该从我手里出,你手里算什么诏书?

  她曾看到惠帝,并大声向惠帝求救,只是惠帝好象从来没有过主意,所以,并无作用。

  随后她被毒杀,年四十五岁。这位神仙姐姐终于归于尘土。

  贾后此人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丑女人,似乎貌丑心毒是连在一起的,但说句不能算做翻案的话是:

  贾后当时也任用了名士张华等人,她执政期间,居然是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贾后之后,暴发了西晋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中国因而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分裂与动荡时期。 有人将她作列为始作俑者。

  所遗憾的是,因为贾后,张华被杀。张华是《博物志》的作者,并且是一个人品高洁的人。另外是,她的女儿在洛阳被攻陷时,被人抢去,当成奴婢被人四处转卖,吃了很多苦,后来遇到晋元帝才得救。

也让人是唏嘘不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