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肯學習不肯做作業不肯看書的孩子,你們有什麼招?要崩潰了?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8


孩子擁有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流露出人性最純真的一面,他們其實想法很簡單,也很直率。

孩子不肯學習,不肯做作業,也不肯看書,這些習慣的背後是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也不是一下形成的。那麼,當孩子出現了這麼多問題時,我們就不能要求孩子在一夜之間發生巨大改變。怎麼辦呢?

孩子出現了問題,不能著急,靜下心來,找到突破口,一個一個解決。

孩子總有喜歡做的事吧?哪怕是玩遊戲呢!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興趣入手,先和孩子說上話。慢慢地,再去試著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家長極度地耐心。

當孩子願意跟你交流時,你再慢慢地去和孩子談談有關學習方面的事情,關鍵是聽聽孩子的想法。我覺得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願意不做作業,不看書。

在每個孩子心理,都是積極的、向上的。除非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自己又無法逾越,又沒人能從實質上給予幫助。(在這兒我要說,家長說的“好好學習”其實就是一句毫無用處的廢話,因為這句話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長期下來,孩子對學習乾脆就絕緣了。

這時,我們聽到孩子的心聲,就要幫助孩子找到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和孩子一起努力。這個努力是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出效果的,需要家人的鼓勵和幫助。這也需要家長對孩子的任何一點小進步,或者是態度行為的改變給予肯定。從而幫助孩子重塑學習信心,去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每個人都喜歡好的東西,都期待成功,孩子尤其如此!


橫豎撇捺有乾坤


遇到這種孩子確實讓家長頭疼,不知道你家小朋友是否聽老師的話?可以建議跟老師溝通一下,讓老師跟孩子對話一遍。因為有時候父母的角色小孩子如果處於叛逆期,基本上對父母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會遇到越催越拖延,家長越暴躁,對孩子就會習慣性吼叫,惡性循環。說說我家的情況,父母對小孩總會有心有餘力不足的時候,遇上他一而再再而三時,真的控制不住洪荒之力,後來我想到了跟老師說一遍,讓老師單獨給他發微信(有時候我會把自己小號改成老師的頭像和稱呼),然後把微信給他看,基本上任務都會立即執行。但這個方法不能經常使用,用的時候也要用客氣的語句去講:“老師說,你最近有在進步,他想跟你聊聊哦”。

以上的方法只是偶爾使用的小技巧,其實最根本的孩子內心對於學習的理解,只有他真正認可學習的價值和作用,這樣他才會主動學習。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價值呢?

1~挖掘他的興趣,都說只有興趣才能產生動力。

2~與身邊的同齡人多交流,小孩子之間很容易形成攀比,學習亦如此。我有親戚小孩子跟我家是同個年齡段,所以我會讓他們一起學習做作業。

3~運動。這個我認為挺重要的,科學也表明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認知心理,學業成績。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媽媽吐槽熊孩子


一定要挺住!千萬不能崩潰!熊孩子還是要找方法去引導的。

首先,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問清楚為什麼不肯學習,是老師講的聽不懂,作業不會寫,還是想出去玩,還是想看一會電視?你得讓孩子說出來,我們好對症下藥;

其次,聯繫一下孩子的老師,問問孩子在班級裡有什麼異常沒有,上課認真聽講不,有沒有做小動作,搗亂不,下課和其他孩子打架不,還是下課一個人玩,讓老師幫忙找原因;

再者,父母也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只要孩子在家,就不要抱著手機,電視不放,多看看書,或者練練字,孩子看到父母都這麼認真學,自己慢慢也會養成看書學習的習慣;

最後,週末一起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孩子會看到這麼多和他一樣大的孩子都在看書,自己也會去找一本看的,發現了書中的樂趣後,就會愛上讀書了;

也可以帶孩子看些勵志電影,比如《風雨哈佛路》,主人公莉絲過著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日子,經常在地鐵站、走廊學習,用2年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去哈佛大學。相信看完這部電影,孩子肯定會受到觸動,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一部類似的影片,孩子慢慢就會感化的。

以上就是我認為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教育孩子是一項費時費腦的偉大的課題,作為家長,我們真的需要用心去研究。





常麗平


要解決孩子不肯學習、不肯寫作業、不肯看書的問題。首先,需要從我們家長出發找原因。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的,肯定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我們家長教育方法的不妥當,讓孩子慢慢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剛是這麼認為的:

多和孩子溝通尋找原因

孩子不愛學習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多和孩子溝通,確定孩子不肯學習的具體原因是什麼,然後才能更好的解決。有可能是孩子學不會,導致孩子不知道怎麼學,在加上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不夠,慢慢的孩子就開始厭學。也有可能是孩子對現在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這樣就需要和孩子溝通,從簡單的、孩子最喜歡的內容開始讓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把學習內容分成好多塊,降低學習壓力

如果將所有的學習內容或者作業一下子都堆在一起,孩子勢必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他的內心就會因為作業多、任務重而退縮,從而逃避學習、逃避寫作業,要想讓孩子快速進去入學習狀態,就要從孩子最喜歡、最簡單的學習內容和作業開始,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啟動學習,只要啟動起來再學習就容易多了。


大剛課堂


做作業對於學生來說肯定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不喜歡呢是正常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當你去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去完成作業,孩子內心是不情願的、排斥的,當孩子聽到被命令,首先大腦給出的反應是“拒絕”,而不是“行動”。所以,首先想一想你督促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什麼情景。

溝通真的很重要,分享幾組對話:

“吃完飯了,趕緊去做作業”“我們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啦?”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去寫數學”“你想先做哪一門功課呢”

“快點寫,別寫的亂七八糟的”“寫作業的要注意哪些問題?”

前者和後者的對話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前者孩子時被動寫作業,後者因為合理地引導變成了主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經過自己的思考然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從父母嘴裡說出來的話有用的多。

和孩子一同制定學習計劃,選擇一個時間充裕的時間和孩子好好的交交心,引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想法,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嗇家長的鼓勵,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聽聽孩子制定這樣計劃的原因。

最後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獎懲措施,這樣完成任務時孩子也會更有成就感,相反,完成不了就要受到懲罰嘍,其實懲罰是最難的教育方法,好多家長總是用不好。

身教重於言傳,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也要學會聆聽孩子內心想法,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勤奮的大窮貓


孩子“不聽話”,是指孩子的言行沒有與父母或長輩的意願相符合。其實這是父母或長輩對孩子言行的思維定式。因為父母或長輩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比如人們常說的“父母或長輩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還多”,所以父母或長輩的意願是對的,孩子沒有照做就是“不聽話”。可以肯定的說通常情況下父母或長輩的思維方式是與社會道德相符合的,孩子在父母或長輩的引導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少走彎路。“不聽話”的孩子就是有個性,父母或長輩話他就是不聽,這時父母或長輩就會對他大聲吼叫,甚至打罵。越是這樣“不聽話”孩子的牛勁越突出,這就是孩子的叛逆表現。這種情況父母或長輩經常把責任推給孩子,其實是父母或長輩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周圍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有的孩子這種好奇心很強,促使他一定要去親身經歷一下。父母或長輩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俯下身來跟他交流,聽聽他想法,細心引導教育,有時也可以讓他去體驗一下挫折,要教育他不能事事都去親身經歷,學會學習別人的生活實踐經驗,少走彎路。教育孩子學習很重要,它可使人快速成長。


常法飄飄


怎樣讓孩子改掉一寫作業就拖拉磨蹭的習慣?首選的分析孩子為何會逃避寫作業。

1.作業帶來的隱形壓力太大。作業就兩個字,但是對孩子來說作業需要完成寫字、背誦、計算、閱讀等好幾項工作。這麼多作業需要孩子靠腦袋記,這對孩子是一種隱形的壓力。當壓力過大的時候孩子就會逃避。那麼拖拉就會出現了。

2.父母的壞情緒讓孩子害怕逃避。孩子寫作慢或錯題多就會被家長吼。一旦這些吼罵帶來的情緒和作業掛鉤那寫作業拖拉磨蹭就來了,因為孩子怕捱罵。

所以要想讓孩子快速進去這作業的狀態,就必須化解壓力和壞的情緒。分享一個具體的做法。

針對壓力,把孩子的作業分項目分類別由易到難排序,沒項做為一個關卡,讓孩子像玩遊戲闖關一樣這作業。每過一關家長必須對孩子的努力給我鼓勵,無論是語言還是動作。必須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肯定。

關於壞情緒,需要家長剋制自己,儘量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發脾氣。實在不行夫妻兩個輪換輔導。

希望我的方法對你能有些幫助!


老張計算機基礎


孩子學習不努力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動力問題,學習動力最密切的是學習目標問題

有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草原上獵殺野兔,在到達目的地時,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行動前,父親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此時此刻看到了什麼景象?”

大兒子說:“我看到了我們手中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回答說:“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際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看到上面的故事,家長應該有所感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明確目標

有目標的學習叫藍圖,沒有目標的學習叫糊塗,目標大於方法,目標成就未來,學習目標越明確,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學習的質量也就越好

之所以孩子不肯學習不願意學習,是因為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太多無關緊要的“草原”“獵槍”等等誘惑的因素,學習在他的範圍之內是明顯不足的!

怎樣才能讓學習成為孩子的目標?

單純的說教和理性的分析,孩子是難以體會到學習的好處。

這時候可以利用崇拜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崇拜什麼就將會在那方面有強烈的慾望!

崇拜周恩來的人,喜歡沉穩儒雅,智慧超群

喜歡拿破崙的人將永於進取,百折不撓

崇拜愛因斯坦的人,將會對科學發生濃厚興趣

崇拜貝多芬的人,不僅酷愛音樂,還會像貝多芬那樣蔑視權貴,傲然對待苦難

崇拜牛頓的人,對待科學就有認真的態度實際上等等偉人還有很多

偉大的人物或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容易激起孩子的求知慾,最容易喚起他們向上的精神

一個孩子讀了冰心的作品後,並對冰心崇拜的五體投地,當時他便決心要做一個像冰心那樣的作家,學習語文的動機十分強烈。

作為父母,儘管我們自身沒有了遠大的理想,沒有了夢想,但是我們不要拿現實的問題跟孩子講,毫無吸引力!

經常唸叨好好學習,多掙錢,以後生活好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為他根本沒體驗過!

只有偉大的夢想和理想以及卓越的事情,才能夠對他們產生興趣。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營造出這些有能量的氛圍,包括引導孩子接觸有能量的榜樣,看相關的書籍,講相關的故事。

孩子不一定能成為偉人但是會產生強大的牽引力

一旦孩子有了主要的動力來源,那麼相信他對學習是很容易克服和堅持的。

抓緊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索老師


不肯學習不肯做作業不肯學習,這樣的孩子確實令人擔憂。可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找到問題根源,對症下藥。別崩潰,那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我認為,“讓孩子要學習”比“要孩子學習”效果更好。孩子重在引導。

首先,你的孩子不肯學習,平時在做什麼?有沒有投入的做?如果無論做什麼都三心兩意,沒有專心去做,那就不太好了。說明他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比如多動症等,不能集中精神,當然也就不喜歡學習啦。你可以跟醫生聯繫進行評估,讓醫生給你建議,醫生會給你一些方法的。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不喜歡學習,興趣集中在其他方面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甚至經常沉溺在網絡,估計只是平時跟孩子溝通不夠,孩子沒有壓力,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是敷衍你。你們可以多溝通,多瞭解孩子想著什麼,多引導,安排好學習與適當娛樂。這樣,很快學習、生活就可以正常了。

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但在某方面表現出特別喜歡和突出,比如手機拆了他自己能夠拼回去,電腦操作一點即通等,你可以順勢引導,加以培養,說不定發現了孩子是某方面的奇才,可以是以後最好的發展路子呢。

社會發展了,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該學習還要學習,重要的是做喜歡的並儘量做到最好。


學渣的春天


您好,不知你的孩子多大,希望年齡越小越好,這樣補救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一、根據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生而為人,都有求知的天性,向上是人的本能。每個孩子都想好,就像每朵花都渴望綻放一樣。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沒有一個孩子的問題是不可以找到它的根源的。中醫講求對症下藥,這一點在教育裡也適用。孩子的這種狀態,家長一定要找到問題的“症”,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就會在焦慮和煩躁中不斷錯過孩子可以轉變的黃金期。

二、孩子是否愛學習,分先天基因和後天養成兩大方面。

(一)學習能力先天方面主要包括基因和孩子大腦發育是否完善(感統能力)。有些孩子不用父母督促,天生就愛學習。有的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感統失調,導致學習效果差,沒有了學習的自信和動力。感統失調,12歲之前可以通過專業矯治。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問題,可以先帶孩子到專業機構測評。根據測評報告,家長心裡才有數。

(二)後天包括訓練方法、環境養育和習慣養成等方面。推薦你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在這本書裡,小卡爾.威特的智商只有70多,老卡爾.威特堅持不懈用科學方法訓練自己的孩子,最終突破智商侷限,取得高學歷。父母給孩子良好環境,注重抓住不同的黃金期進行訓練和習慣養成至關重要。所以說,好父母是不斷學習成長的,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和學校。

三、我們務必需要面對和承認的現實是,有些孩子是不適合我國目前現有學習模式的。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有視覺型、聽覺型和肢體覺型三種。有的孩子擅長看著學習,有的孩子擅長聽著學習,有的擅長用肢體觸覺去學習。現在的學生都是一律坐在教室裡,一個模式學習,就造成了有些孩子學不會。這不是孩子的錯。家長要清楚你的孩子屬於哪種學習類型,從而找到最適合他的學習方式。

四、孩子厭學,不想寫作業,這種情況唯有父母可以真正幫助他,不要過多指望他人。愛因斯坦曾用物理學原理證明,“愛”是宇宙間最偉大的力。家長首先要正視現實,積極的尋找問題根源,對症下藥,還要抱有不放棄孩子的信念,並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耐心和愛心。同時,自己必須大量學習成長,做孩子最好的老師。還要經常和學校老師溝通,密切配合,儘可能多的給予孩子成就感。有些孩子厭學是因為從來沒有體會過學習的成就感,並不斷接受來自老師和父母負面的心理暗示,對學習沒有信心造成的厭學,並不是沒有學習能力。所以平日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在校情況,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心聲,家長才能發現問題根源,從而對症下藥。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可以採取這一對策。尋找到孩子擅長的方方向培養,令孩子在某一領域有高成就,令孩子有自信和向上的熱情。這樣,反倒可以對學習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就算未來孩子成績不好,不能考學,也可以通過他擅長技術或特長在社會立足發展,獲得美好人生。

以上意見和建議,希望對迷茫、焦慮中的你有所幫助!期待你的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