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还有多少人会插秧呢?

觉醒未完成


对于南方的农村来说,主要的粮食是大米。南方是以种稻谷为主的。所以种田插秧是南方人再熟悉不过的事了。

作为出生在刚好赶上90后的大军队伍,我对农村插秧还是深有体会的。由于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从小家里有三亩多田。两亩多地。那时家里没什么其它的经济收入,父母就只有靠种那几亩田地的收入来养活我们一家人。

其实种稻谷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在没有机械化的时候。可以说是“粒粒皆辛苦”一粒粮食一颗汗换来的。南方一般都种两季稻谷,开春就开始忙活了,先把种谷撒到田里,育好秧。过个20多天,就可以插秧了。插秧都是弯着腰的,所以时间久了,腰会特别的酸。插秧还要小心田里的吸血虫。很吓人。春天插秧还不算辛苦,天气比较凉快。要说最累的是夏天插秧的时候。夏天要插二季的秧苗。那会刚遇上夏天的三伏天,一边要收割一季的谷子,一边又要插二季的秧苗。前后都要忙十来天,顶着30度以上高温收割稻谷,插秧苗。一天的汗水不知道要流多少。那种体会到现在都不会忘记。

农民不易,种田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要更加爱惜我们的粮食。





桂林农家伊伊


大家好我(新农人助力),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相信很多90后是不会插秧的,会的极少数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村本身对孩子的期望,种田本身没有发展机会,家长就不愿意让孩子再介入农活中,特别是又脏又累的插秧的。还有就是90后的新一代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成长在农村,但实际上接触农事的机会是很少的。从小就没有真的参与到农活当中。如果上了大学什么的,在回到农村做农活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多是留在城市需求发展。

另一个原因还是农村的攀比风气引起的,都想给孩子更好的起点,就拼幼儿园,拼辅导班,也应验了那句老话。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攀比的可以。又怎么会让90后的孩子去插秧呢。

对于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农田是农作的场所,也是游乐的场所,插秧都是必修课的。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新农人助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倒退原来是向前。”这首诗是布袋和尚的一首作品,与其说是描述插秧,不如说是入世之道。曾经我们农场在进入插秧季的时候开动员大会,我们农场的领导就以这首诗作为开场白。

有过农田插秧经历的都了解,插秧最累的不是手,是腿、腰和屁股。没插过秧的去田里干半天,可能腰腿就得疼好几天。但是对于一些常年插秧的来说,有的只是累,但是感觉不到疼。但是在我们建三江地区,那些来补苗、插秧的由于劳动量太大,经常性会以止疼片、待因片等止痛药来缓解手、腰、腿的疼痛。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现在还会有这么强的劳动量吧。

对于现在的90后来说,小的也有20岁了,会插秧的应该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农村出来的孩子。90年代的学龄前和儿童教育强度和重视度比现在还是差一些,一些没上学的孩子还是有机会跟着家人去地里干点活、参加一些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在90后的群体里,应该会有一部分还是会插秧的。

但是00后的群体,真就不好说了。从懂事起就开始学龄前教育,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参加农业生产,更别说下水田插秧了。所以,00后的群体有可能很少有会插秧的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作为90后,还有多少人会插秧呢?这个问题真的值得回答,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里其实有很多60、70、80后都有很多不想插秧的,下面我就把我想的,给大家回答一下。

1、种田没有收入,只有吃力的活,而且现在稻谷的价格是150-200/百斤之间,如果自己种的话一亩要花到2000多块,收割300块每亩,插秧要两天,要耽误你两天的人工,那里也是几百块,而且你还要受累,还要2-3天晒稻谷的时间,这里又是人工成本了,还有除草,要定时除草,还有打农药,算上这些又苦又累的活,你会为了省那一千多块钱而去种田吗,我想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

2、还有一大原因,家庭没有劳力,种田是一门又累又赚不到钱的农家活,年轻的一般都去到城市里发展区了,剩下的年纪大的根本就做不到了,只剩下一些辛苦了一辈子,闲不下来的,体力还行的,有可能还会坚持种田。

3、家庭人员很分散,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很多都在学校一般都有中晚饭吃,很少在家里吃饭,就在家吃也不会很多,而且年轻人在外面打工都是管饭的,家里就俩老人吃的也不多。

4、还有就是粮食便宜,超市稍微好点的米也才3块多,一个月也才200块,要想吃的放心,也可以直接跟乡下的农民购买稻谷,自己辗米,现在的稻谷种子一般都是高产的,很多家庭都吃不完,会选择卖掉,因为到第二年没有那么好吃了。


湘东小哥


💔在安徽皖南池州农村现在水田都被种田大户承包了,插秧机栽秧在我们这里还没有普及,人工栽秧在我们这里很吃香,每天包吃两餐每天140到150元。我发现栽秧的都是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农村妇女,每天每人可栽一亩左右,九0后会栽秧的很少。现在大都数播种的都是杂交稻,分蘖率强,每穴一到两粒谷苗,株行株一尺左右,杂交中稻生育期长,稀植有利于抗倒大穗高产,如果是常规糯稻粳稻分蘖率弱,每穴栽四到五粒谷苗,可适当密植,这样有利于水稻高产。其实插田并不难,左手把秧把捏在手上,用右手碾开秧苗见泥就栽,五到六路为一行,栽好后往后退就行了。栽秧活不重长时间弯腰腰酸背胀,遇到盛夏高温汗流夹背很是辛苦。每年六月中下旬正是栽秧的季节,望农民在栽秧时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早晚多栽中午烈日高温要多休息!写"三农"文章,关注农业,关爱农村,关心农民!欢迎留言评论💔!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95年的我,小时候是跟着外公外婆在江西赣州的山村里长大,插秧拔殃都要会,因为家里就两个老人,我们小孩子要一起去帮忙,夏天还要剥白莲。想想童年累,吃的都是自己家种的,记忆中还真的是比较少感冒,偶尔有一两次,外婆给我煮点喝点草药就好了。想想童年就开心。


小宁在广州的那些日子


我们云南省90后会插秧的有,但具体多少人不好说。能告诉你的是你一个村子找插秧的人都是50岁以上,部分村庄50岁女的汉语也不太能听懂。现在的90后都出去打工了,种地的都是老年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地。村里极少数的90后在家是娃太小。给你看看我照的图片,图一你数数看,图二我请了6个收水稻,唯一的1999年是在家带未满一岁的小孩没有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